何谓律诗中的大拗与小拗?
看了小书生的《如何拗救》帖,回复中袖版和帅版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我稍补充几句。
在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救,有拗有救,方不为病。
所谓的“大拗”和“小拗”是针对五言“仄仄平平仄”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两个句型而言的。
小拗是指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三个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个字,该平的位置仄了。这种拗句可救可不救。比如袖版五律“晓露曙光现,朝霞淡淡风。”出句“曙”字拗了,但这属于小拗,可以不救的,也不应视其为出律。当然从音律和谐的角度看,能救还是要救。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出句“孟”字拗了,对句以“天”字救之,读起来更觉流畅。李白看似放荡不羁,但在音律上却是这样细致讲究,从这一点上看,袖版对作品的责任心不如李白。
大拗是指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两个句型中,五言的第四个字,七言的第六个字,该平的位置仄了。这是大拗,大拗必救!大拗的拗救方法是在对句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该仄的地方用平声。比如小书生帖里“年年四月来有信,谁慕昙花开未常”就是用的这种拗救方法。
对句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用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字用平声,可以救出句的小拗,也可以救出句的大拗,还可以救本句的孤平。比如本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用仄声了,那么第五个字还用仄声,整句形成孤平。这时在第五个字的位置改用平声,则孤平不存在了,这样救挽救了声律。
更妙的是这种拗救可以同时拯救“大拗”“小拗”和“孤平”。比如陆剑南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黄山谷的“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都是在拯救了出句了出句大小拗并存的同时也拯救了本句的孤平。这就是小书生帖中,寒梅斋主人所说的“一石三鸟”和“一平救三仄”。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从寒梅斋主人一言中可以断定,该先生必是个中高手,惜无缘相识求教,遗憾。
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纯粹为了音律而削足适履,以音害意,就得不偿失了。林黛玉说:“但有新奇好句,这些规矩不守也可。”就这样吧,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