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富春新貌》鉴赏
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陆俨少 乙卯(1975年)作 富春新貌
《富春新貌》作于1975年,为陆俨少画赠其医师、好友“亚顺”之作。亚顺原名李亚顺,为京城名医,因曾医治好众多画家之疾而与艺坛交好,故富有收藏,他收藏的如李可染、黄胄、陆俨少等人的画作均为难得的佳品。陆俨少的艺术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逐渐进入成熟时期,所作在题材和技法上都开始有了很大的创新,具体表现为:1.写古人诗意的作品在技法和意境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2.开始对实景写生。3.在反映新貌、新景、新题材的作品中抛开原有的传统艺术程式,注重参照自然景象,着重于整体气氛的表达。4.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求新的感受,创造相应的表现手法,如在歙县写生看到了“轮廓光”,始创留白法。这段时期,陆俨少因“文革”故,有四五年未动画笔,七十年代初才又重拾画笔,至七十年代中期,其作品的新面貌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富春新貌》作于1975年,在题材和技法上都属于此一时期十分典型的陆氏山水画,可看做是陆俨少对该阶段山水画新貌的一个小结。作品描写了富春江尤其是桐庐富春山一带的秋景,画面以俯视的角度营构出开阔的景象,丛丛红树,稻田金黄,长桥卧波,高坝截流,江水蜿蜒而下,江上百舸争流,一派欣欣向荣的新风貌。从画法上看,这个阶段正是陆俨少山水画的成熟期,其画法融汇各家,又有新的因素出现,画面的整体气势更强,山水形象更概括,用笔更自由,给人以古拙奇峭之感。笔墨由早期的缜密变为浑厚老辣,笔法更强调书写性,用墨更湿润,用色也更加大胆强烈。从此图中颇可见之。如上疏下密的布局,水墨与色彩的交替运用,水纹的装饰性,墨块与留白法亦渐备雏形,虽然为现实主义题材,却充满实验性,体现出画家的种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