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八章 浆胎篇

史称的汝窑,大部分是浆胎。

北宋宫廷自置窑场生产汝窑,完全缘于北宋皇室对礼器的诉求。

由于祭祀美学,礼制规格的需求,北宋官窑的汝窑生产不得不在制作盘类器(祭祀器中的牙盘数量占汝窑产量的极大比重)时使用滩浆单面吸附模制工艺。

北宋官窑的滩浆单面吸附模制工艺里有两种古代手工制坯没必要出现的特殊材料——石膏和焦炭,在北宋官窑窑场,石膏因吸水而不溶水参与了“澄泥为范”,焦炭因视密度0.8~1.08kg/cm3,与水相当参与了“悬浮瘠料”。

学藏两界对北宋时期到底有没有灌浆工艺的质疑,皆源于现代灌浆工艺中有两种材料宋代不可能有的推测,一个是石膏模具,一个是浆料所需的悬浮剂。

我们可以观察到,石膏和焦炭在清宫旧藏的汝窑作品上留下了确凿无疑地物证:

1、 存世的汝窑胎内均匀夹杂着未热解的焦炭颗粒;也就是我在窑彝录前面说的“香灰胎”

汝窑瓷片

台北故宫汝窑

台北故宫汝窑

2、 由于石膏在北宋官窑窑场使用量大且普遍,窑工可能是无意间发明了使用石膏做支丁,石膏熔化温度1450℃,支丁裹釉烧制,断口规整,造成现在存世的大多数汝窑是石膏支丁。

苏富比拍卖汝窑 石膏(CaSO4)支丁

清宫旧藏汝窑 石膏支丁

民藏汝窑 石膏支

石膏支丁,肉眼观察,可见支丁断面呈现粉态风化表面,且微下凹,光谱仪可做无损硫酸钙元素分析,也可简单地用尖物扣划支丁断面,试其硬度是否和石膏相当。

3、 北宋官窑汝窑的胎大部分没有揉制特征,而是浆胎,具有流动成胎特征(胎内没有传统手工制坯皆有的叠缝或扁气泡)。

手工制坯与流动成坯的内部空隙形状特征,可用肉眼对瓷器断面进行仔细分辨观察。整器可用超声波无损观测分析。

读者要注意,清凉寺的出土器不是史称的汝窑,而是旧汝州的民窑青窑器,和北宋官窑的汝窑作品数据有很大的不同。这正是我写《窑彝录》的目的。

史称的汝窑,也就是北宋官窑的汝窑,除清宫旧藏中存有,及大拍出现外,大部分都在各种收藏形态的垃圾堆里。藏学两界正派人物都不屑正眼看它们。

现代的汝窑理论千疮百孔,破旧不堪,业内专家心里很虚,面对无名来历的汝窑,没有出土证据和一百年左右所谓名人的“流传有序”,专家都不会评头论足,炫耀学识,而是尽量少睁眼、不张嘴,只摇头。这些人只会在馆藏面前装模作样地赞美惊叫,没有本事在垃圾堆里一眼拎出一件真品。

图中这件葫芦形器很小,高约12厘米,没有一只圆珠笔高,明显浆胎模制,几天前朋友家去玩见到的,收藏链源头估计离不开地摊。现在主家到手价应该也不会超过几百元人民币。

垃圾堆里的北宋官窑汝窑作品也许扛得住任何仪器的检验,但绝不会得到任何一个专家的肯定,这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时代

p.s. 文中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0)

相关推荐

  • 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

    传说,北宋工匠曾请示宋徽宗,汝窑之色如何把控.徽宗不语,以手指天--当时正是大雨初歇时,刚刚放晴的天空呈现出淡雅神秘的烟云青色,此后,汝窑之色便定为 "天青色".其色略淡,部分开有 ...

  • 如何辨识汝官窑青瓷的胎?

    ​ ​     题记:今年5月25日至27日,在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参加了"第一届(宝丰)官窑瓷器交流大会暨中国·宝丰第二届汝瓷陶瓷文化节",借此机会走访了六家汝瓷烧制 ...

  • 这是北宋的汝窑还是官窑呢…冰裂纹开片出戟...

    这是北宋的汝窑还是官窑呢-冰裂纹开片出戟尊,炫纹纸槌瓶!如果说是汝窑的话岂不是发财咯,大神们看看这是啥窑口滴瓷器呢!#瓷器# #收藏# #我要上头条#

  • 今天福羲国粹带你谈谈鉴定汝窑的要点之“香灰胎”,深度好文

    咏诗汝窑胎 旧称香灰胎,玄奥不曾解.汝器瓷胎似饼干,北宋清凉界. 陈腐淘炼精,合面搋揉态.黑点搀层气孔藏,巧手均无奈.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汝瓷的胎土,关于汝瓷的胎土,我个人认为实战性不强,去古玩一线淘换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四章牙盘篇(2)

    汝窑鉴识秘籍 牙盘篇(2) 牙盘,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敦煌文献记载最多.俗话讲:"百里不同俗",文史记载中的牙盘文化,涉及膳食.看食.礼佛.祭祀. 宋代皇帝.重臣的膳食中曾记载九飣牙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五章禁中篇

    第五章 禁中篇 现代流行汝窑理论里的"Bug"很多,大都"Bug"在古玩行的底色下,很难被发现.必须经现代科学和中国古文化的过滤. 现代汝窑理论中"禁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六章祡窑篇

    祡窑篇 北宋官窑烧制汝窑祭器和通灵瓷器的窑炉很可能叫做"祡窑".古代,对祭祀含义的燎柴称"祡".在古代文章里,柴字和祡字发音相同,许多情况下是通用的,不一定在任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七章均汝不分篇

    北宋官窑是一个既无前承,也无后继,平地而起,凭空逝去的闪窑(场).是为皇室而生,又因皇室而亡的皇家御窑场.各路民间窑工,主要是汝州及临汝民间窑工,因皇家"和雇"在此相聚,又因皇家无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九章 汝窑之名考篇

    清宫旧藏中的部分"汝窑",其实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北宋官窑",是"北宋官窑"窑场烧制的窑器.只有"北宋官窑"窑场烧制的&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十章 小北宋官窑篇

    在满地古陶瓷传说和故事碎片都奉为经典的时代,真相,让人看起来反而像是恶搞. 宋人嘴上的"哥窑",实际是说"小窑".是宋人在指官窑附近,另一个小一点的官窑区. 宋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藉」香灰胎篇(1)

    古人说,"汝窑是香灰胎".于是,很多人都在翻找香灰的"颜色",只有很少的人,去找香燃成灰烬的"样子",而不是简单的"颜色"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藉」香灰胎篇(2)

    鉴识,就是区分,就是认定,需要绝对的不同,和绝对的相同.任何含糊不清的区分.认定,都可能通向错误. 汝窑鉴识者需要反复不断地提纯认知.因为人们总是被自己所熟悉的知识欺骗.相比之下,逻辑更可信赖. &q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藉三

    古代美学,宋代达到巅峰,推崇极简.极简就是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 美的创造,越简单,越难,因为简单,留给创造者表达的余地更少.汝窑造型,在极简之下呈现的虔诚与审美,差异已在纤毫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