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6)周敦颐的人生哲学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构建了一套从太极,到阴阳五行的宇宙生成论。这种生成论既不同于《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又不同于《易传》中的“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在这种全新的宇宙论体系下,周敦颐开始架构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

人是怎么来的?周敦颐一语带过。“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这里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在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生万物这个过程中,“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强调“变化”的这个思想是从《周易》中来的。我们需要注意,《易传》是不讲五行的,但是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五行是很重要的。

老子曾才《道德经》中指出:“域中四大,而人居其一”。周敦颐也特别强调人在万物之中的独特地位,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杨立华讲授的“北宋三先生”中,胡瑗的《周易口义》曾论述:“天地以生成为心”。天地有造化之功,但是缺乏忧怀之念,而人当中最杰出的圣贤,不仅仅有生成之心,还有用忧万物之意。这个“忧”是人别于万物的特质。

《太极图说》接着讲到:“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有了人,便有了形和神的分化,内在的本质为万物所感,于是形成了善恶的分别,世间万物也由此而生。这里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讲述,儒家认为善恶都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由外在环境所染的。

既然善恶有了区分,那么儒家的社会功能性就显现出来了。如何处置善与恶的问题?周敦颐的回答是“圣人”,人本来是万物的灵秀,圣人更是灵秀中的灵秀。于是治理国家、制定规范、讨论人的社会价值,这些分属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的事情,全部都是由圣人来做的。这与《道德经》中“百姓皆曰我自然”是完全相反的主张。

周敦颐在《通书》中用了三个字来定义圣人,分别是:诚、神、几。“寂然不动,诚也。”这里说的不是形体上的一动不动,而是说圣人没有主动欲求的意思。“感而遂通者,神也”。这里的通,说的是智。有事物处罚我们,就会有所知识,这是神。“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无为,几善恶”。诚是没有主动的作为,有所作为而有没有显现,这个时候就到了“几”,就有了善恶之分。

诚所对应的是寂然不动,神所对应的是触而感,几是介乎二者时间,动而未形。同时具备这个条件的人,就是周敦颐所说的圣人了。 圣人不能有本分之外的要求,一旦产生了这个念头,就没办法做到“至公”了。《通书》说:“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一个无私的人,就不会有私欲。之所以对圣人要求这么高,是因为圣人需要承担更重要的历史重任。在儒家的伦理中,要把天下交给圣人来管理。

周敦颐的人生哲学是围绕“圣人”来展开的,圣人追求的是要达到天地生成之心的境界,贤人追求的是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士人追求的是要达到贤人的境界。在他看来,读书人的根本目的是要做圣人,而作圣人的根本目的是要治天下。虽然这是儒家的基本价值观,但周敦颐提出一种“圣人可学而至”的观念。孟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这是一种“时势造英雄”的观点,而周敦颐说:学会了一,就可以成为圣人,“一者,无欲也”。我们基本可以看出,程朱理学的很多内容,在周敦颐这里已经在做奠基了。

(0)

相关推荐

  • 研究||张锦枝:北宋五子意论之体用二重性

    作者简介丨张锦枝,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载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摘要:北宋五子关于意的相关探讨表明,意在理学中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概念.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一:周敦颐

    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一:周敦颐 理学又称道学,形成于北宋时期.广义的理学,泛指以探讨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以理为最高范畴的程朱理学. 理学的形成,一方面是北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5)周敦颐的太极哲学

    我们之前参照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讲过周敦颐,但是胡适基本上是照着书本逻辑讲下来的,有一些深刻的内容,被他一笔带过了.一百多年后的北大,杨立华教授从92年开始研究宋明理学,到95年出论文.他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7)周敦颐的政治哲学

    周敦颐用"无极而太极"勾画出一套全新的宇宙生成论,用"诚.神.几"来定义了圣人这个概念,并且交代了圣人是用来治世的,而读书人应该以做圣人为目的.<太极图说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2)韩愈“儒学复兴”的先驱

    一.儒学复兴的背景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大力发展,到了隋唐已经成了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李唐王朝追认老子为先祖,大力提倡道教.儒家自汉代经学和谶纬学沆瀣一气,到了唐代已经很衰落了. 在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3)士大夫精神的觉醒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代,短短五十多年,中原经历了五朝.八姓.十三君:而且疆域还是四分五裂的,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如是说.这么一个时代,把唐以前的整个社会文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4)北宋初年三先生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北宋理学的四大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精神.刻苦奋进的精神.节制于己的精神以及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精神.随着北宋士大夫新的精神的确立,玄学余波逐渐消失.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大多具有类似的特征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8)邵雍“以物观物”的认识论

    #宋明理学# 邵雍,字尧夫.生于1011年,卒于1077年,谥曰"康节". 我们之前介绍过邵雍"以物观物"的认识论,在邵雍看来:"天道有消长,地道有险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9)邵雍“体以四立”的世界观

    中国哲学中最早探讨的是"本"与"用"之间的关系,大约是在唐朝时期,经过经学家的诠释,"体"与"用"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得以 ...

  • 宋明理学之张载——气本论与中国哲学(先秦)

    ​最近总看到听到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于是来凑个热闹. 当我们一聊到某个哲学家的思想,就不免先从一个固有模式去考察,即:本体论.认识论.世界观.伦理学-- 自从踏入哲学的门槛,不止一人在跟我聊天时说过:中 ...

  • 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升级版

    先给大家出一道测试题:你知道岳麓书院最"霸气"的一副对联是什么吗?可能有人回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因为它正好写在书院的正门上.但是,我得告诉你,正门上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