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 品中医:《西游记》中的医药杂说

读名著 品中医:《西游记》中的医药杂说

  《西游记 》第10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写道,唐太宗因答应救泾河龙王,却不料魏征梦斩了这孽龙,于是那泾河龙王来与唐太宗讨命,吓得唐太宗“战兢兢一夜未眠”,“医官出来,众问何疾。医官道:‘皇上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因为这是神话故事,是因为既受惊恐,又加上地府中的冤魂告状,所以才会一夜之间病得这么重,也才有后来的地府还魂,死而复生。但是,医官描述的脉象却是十分精彩,正是临终之脉。这脉气不正,一来是因为皇帝是受惊过度,尤其是因为梦见龙王索命,正是那“不干不净之物”所为,而真正的病理原因,当然就是皇帝因受惊过度,正气衰微,再结合御医后面那句“虚而又数”,正是戴阳证也就是回光返照的脉象,因为虚阳浮越,所以脉象虚数。“十动一代”以中医言,代脉的出现是脏气衰微的征象,从现代医学来讲,就是心律不齐,应该也是严重心脏病的脉象。所以,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脉象却相当精彩,可见作者的医学功力。
  在书中还有其他的中医药知识,在朱紫国为国王治病不仅悟空显威,沙和尚也不甘示弱,悟空叫他取大黄一两为末时,他说:“大黄味苦,无毒,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这大黄是味荡涤积滞之邪的好药,性烈而力宏,故有将军之名,但是考虑到国王“久病必虚”,沙僧还是劝悟空不可滥用攻伐。猪八戒对巴豆也有妙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涤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太医院医官对药性的理解也很深入,“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虫蛊,补虚宁嗽又宽中。”
  更有趣的是,书中的一些诗词竟然也是用中药嵌字,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小说第36回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自从益智 登山盟,王不留行 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 ,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 ,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 一身如竹沥,茴香 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像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指取经成功返回唐朝。吴承恩从大量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使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28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 》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词的内容如下: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的战斗场面。
  光怪陆离的神话虽然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但是《 西游记》从它产生至今就一直被人们传诵,对于其中的很多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对书中的中医药知识却少人提及,仔细研读,我们不能不承认,作者吴承恩不仅是个优秀的作家,还应该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学养,他在小说中对中医知识的运用也称得上是得心应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