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1983年警惕科技,我们却在今天乐此不疲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近一百多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计算机,电视机等一大批科技产品迅速的进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日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科技的发展进步基本上持的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态度,全然没有太多的拒绝。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积极促进,并不会有太多的负面。因此,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小失败总不会被诟病,更不用说科技产品带来的负面效应。

然而,一切科技产品真的就是这么人畜无害?很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产品没有十全十美的。有利就有弊,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永远停留在有利的一面的时候,产品所带来的弊端就会被无限制的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产品就没有弊端了。一旦将弊端摆在人们面前,人们该如何面对科技发展的明天?自然,这就是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的主题。科技发展对于人类而言,究竟该如何面对。

《录影带谋杀案》已经对于这个问题说的很直白了。当人们过分沉迷于某一件事情当中的时候,就会分不清现实与虚拟,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失去自我,最终导致自己走向极端。

故事要从一个私人电视台说起。马克思是一家小型电视台的台长,他所经营的这家电视台由于太小众,因此会播放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内容,马克思对于这些内容总是爱不释手,然而某一天却出现了新状况。偶然间,他得到了一盘录影带,与之前的录影带不同的是,这盘录影带中的内容充满了人类现实社会中难以想象的暴力,血腥。马克思深深的被吸引了,与此同时,灾难性的时刻正在慢慢到来。

在观看了大量的该类型的录影带之后,马克思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总是分不清显示与虚拟,并开始慢慢的产生了幻觉。于是,他求助于一个从事此类型影片拍摄的前辈。并跟一个新的电影发行商产生了联系,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马克思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的陷入到了一种迷幻的境地,他终于被自己的好奇心反噬了,而这一切,则源于他对于新鲜事物的全盘接受。

本片在1983年上映,这一年是神奇的一年,之前的一部影片《克莉丝汀魅力》也是上映在那一年。两部电影一个在年初,一个在年末,仿佛是给那一年做了前后总结。两部电影的主题也是出奇的一致,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当我们全盘接受一件新鲜事情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这件事情对于人类而言已经没有了安全问题,可以彻底地接纳他到日常生活中去。

本片对于这样的情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假设,以当时的新鲜事物电视机为例,当人们从萤幕中获取的内容开始变得新鲜刺激,那么接下来人们对于萤幕中的内容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这种追求是否是源于艺术,它是不是以刺激眼球为基准,可以没有任何的底线?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片当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于很多人都可以意识到,本片中男主的行为逻辑到底在现实中代表着什么?作为一家电视台的台长,男主致力于对自己生产的内容进行高质量的把控,然而这种高质量的把控却意味着自己要接受很多新鲜事物的刺激。长此以往,男主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直接的刺激都已经麻木。而那些间接的刺激却不被现实所允许。无奈之余,排解欲望的途径就开始变得单一,这个时候,男主的精神是最脆弱的,而一些刺激性的东西便会趁机而入了。

影视角斗场本身就代表着原始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类无法拒绝的,同时也是很多艺术类节目在穷尽了追求之后的顶端。男主作为电视兴起年代的佼佼者,对于大众来说非常刺激的电视节目在男主看来已经完全没有了激情去看,因此,他所追求的更刺激的东西只能是现实生活中不会被允许的。而这些东西如果过分沉迷的话,会产生什么效应?本片最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比之余,当今社会,人类身处智能互联时代,当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各色人群的青睐的时候,我们面对重重包围,是不是还能做到不被吞噬,是不是还能做到有自己的认知,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时候,人类一方面应该惊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不得不对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科学技术已经彻底的用自身俘获了人类的意志,那么在它继续发展的时候,究竟谁才是“科学技术”?

我们现在沉迷于智能设备,就如同男主在片中沉迷于录像带一样,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什么时候才能被紧紧握住。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答案的问题,现在的人们已经将它忘的很彻底。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