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华州:在落寞中哭泣的瑞凝庄明清古宅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县瑞凝庄明清民宅建筑
作者 李吉超
一个地域民宅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自然条件,不断地探索,总结,积累,改进和发展的科技成果,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宅建筑文化。今天看来,民宅建筑,对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历史等都有着较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小的观赏价值。明清以来,华县民宅建筑便形成了砖木,土木结构,封闭安全的四合院形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
华县民宅布局形式可分为:后,上房高大,两檐双坡流水;中,厦房,对檐单坡流水,多与上房紧密衔接,雨水集中于天井排出,二门上还有一个十分讲究的门楼;前,厅房,两檐双坡流水。
在华县辛庄的瑞凝庄,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宅已不到10院。它是关中东部古代民宅建筑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
多次采访得知,这里的古民宅,系早年由晋宁(今江苏常州)迁移而来的胡家宅院。胡氏一族系文化,经商,务农世家,其住宅做工,布局均集中代表了几千年来关中东部民宅建筑所凝固而成的格式。可以大胆地说,这里现存的一砖一瓦一石和室内的木雕家具,摆设,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如今,仍有胡氏后裔居住在先祖遗留下来的宅院内。他们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身价倍增,一些文物贩子经常来村里以高价收购宅院内所存家具,就连门,门墩,墙上的砖雕都要。可他们为保护先人遗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宁肯节衣缩食,也不愿高价卖出。
尽管胡氏后人在尽心保护这些不会再生的文物,但自然因素却非人力所能抵御,裂缝,渗漏,地基下沉和倒塌之险随时存在,威胁着这些文物的安全。
这棵千年古槐以前在合适的角度拍摄可以看到龙的形状
经寻访得知,树北侧的枝杈延伸到村内巷道上,影响村民出行,被砍掉了。
村口的老铁路桥洞遗迹
编辑整理:宋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