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华州:柳枝镇张桥村的传说与“孝义精神”

邮箱:3125136050@qq.com


柳枝镇张桥村的传说与“孝义精神”

作者:吉建军

张桥村是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一个行政村,位于310国道97公里处。东邻华阴市,西接少华山,南依秦岭,北望渭河,是一个303户、1326人的历史悠久的村庄。近年来,张桥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党建+”的新模式,打造了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与石头有关的那些传说

张桥村历史上一直与石头结缘,张桥得名就源于石头。该村南面的白岩峪,在历史上水流潺潺,积水成河,传说张三丰从华山到福成山修行,这条河是必经之路。当时河边住着几户人家,来往都是趟水。于是,张三丰就用两根石条在河上架了座桥。从此大家渡河再也不用趟水了,河南边的这个村子就因这座石桥而得名“张桥村”。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张桥村的村委会何主任介绍说:“村子的人大部分是在明朝大地震之后陆续迁入的。张家最早迁入,因此村名最初叫作张家桥,后来才改成张桥村。”

走进张桥村,一块巨石矗立在村口,这是当地历经两次大地震的见证,成为大地震的重要印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张桥村附近阜头峰崩裂,其遗址今称半截山(又称复成山)。东峰崩下的土石东西5里,南北长10里,压伏居民数百户,“山塌金斗王”的传说由此而生。根据传说,当地为富不仁的富户李凤仙,用纯金打造了“金斗”,李凤仙因此号称“金斗王”,他用金斗耍手段,小斗出,大斗进,欺压百姓,霸占良田,又勾结官府和土匪,将原本山清水秀而物产丰饶的白崖湖强行占为己有,自己富甲一方,在大旱之年却不顾百姓死活,甚至殴打求雨成功的道人。最终导致天怒人怨,上天劈下半座山埋葬了李凤仙偌大的庄园,也埋葬了李凤仙炫耀财富的、用纯金打造的金斗。

1556年的明朝华州大地震成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地震)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不可数计。”此次地震死亡人数冠世界震灾之首。后世的地质学家考证,这次地震的震源据信就在张桥村附近。

入村不远,一座高耸的山石顶上出奇地长着一棵没有顶子的松树,石头上镌刻着“石抱柏”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山石的东侧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和题词。这是当地最知名的景点“石抱柏”。而这个景点背后,更是一个神奇的与石头有关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张三丰修行期间,福成山倒塌,他被迫离开修行的地方,倒塌的山石阻隔白岩峪山水,形成了堰塞湖,成为了后来的白崖湖。临走之前,张三丰抓了一把土,顺便撒了一泡尿,然后拔了一棵柏树苗往石头上一撴,他告诉村民:“这棵柏树啥时候长了顶,我张三丰就回来了!”几百年过去了,这棵柏树依然没有长出顶子来,更为神奇的是,几百年来,无论旱涝,柏树都郁郁葱葱,没有丝毫枯死的迹象。

张桥历史上是一个寺庙环绕的地方,周边有很多的宝刹古寺,如移山古庙、真身泥塑等历史遗存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这些历史传说,使得张桥村成为华州区历史文化最为丰富的传统村落之一。

石头山上的“孝义精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满山遍野的石头曾经一度成为制约张桥发展的“拦路石”。因为这里是大地震的震源,在很多地层中都有碎石和层岩,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种啥啥不成,务啥啥不收”成为张桥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张桥村(当时的华县华夆管区华夆生产队)广大党员干部在老支书张孝义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想办法,每块田里做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原本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山地、坡地改造成梯田,以保持水土,又创造性地发明了“羊粪均布法”,让羊群在各个梯田均匀地吃草以蓄粪肥,粮食生产连年增长,人均分粮达到400多斤,成为远近闻名的“余粮村”,给国家上缴公粮数量也名列全县前茅。195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上,张孝义作为农民劳模的代表,光荣地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代表国务院,把一面奖状亲手交给张孝义,张桥村村支书何福善介绍说:“张孝义在总理家里还吃了一顿饭。”这当然也成为张桥村人长时间津津乐道的骄傲和谈资。如今,这张保存完好的奖状被镶上镜框,挂在村史馆复原了的村支部的墙上。

张桥村村支部书记何福善介绍说:“这满山遍野的石头,一度成为农业生产的绊脚石,却也成就了张桥村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发展辉煌,意外铸就了张桥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张孝义精神!”

一代又一代的张桥党支部,正是在“张孝义精神”的引领下,紧紧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打了第一口井,修了第一条路,盖了第一栋楼”这是张桥村党支部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全村工作中做出的历史性突破。何福善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张桥村充分利用当地山石较多的资源条件,以石料加工产业为龙头,掀起了农村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高潮。当时的张桥村,大大小小的炸石工作面有几十处。加上当时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又是农村建房的高潮,“石料加工企业非常赚钱。”何福善笑称,他算得上是当时村里第一个参与石料加工行业的人,“当时想着一年能挣三四百元就很不错了,谁知道年底分红,半年就赚了3000元!”八十年代初期的3000元,无疑是一笔巨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地的采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张桥村的村民们富了起来,然而,他们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富裕而变得更好,首先是地下水已经完全不能用,其次是原本郁郁葱葱的秦岭山满目疮痍,山泉溪流纷纷断流,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开山放炮炸时造成的空气浑浊……整个张桥村已经尝到了生态恶化的苦头。

村党支部的广大党员干部又一次聚在了一起,党员干部们已经意识到生态恶化给全村的发展带来的可怕的后果。然而,当时要解决的最紧要的问题是村民们的吃水问题。党员干部一商量,南山的溪水断流,地表水也早已经无法饮用,唯一的解决方法只能是打深井。

经过各种曲折的上报和协调,上级部门给予了五万元的经费支持,然而在打了两眼百余米深的井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泉眼。此时的白崖湖已经成为一片干燥的土地,只有在雨季才能泛出一些积水。可见张桥当时的生态环境已经恶劣到何种程度。

在打井队已经出现士气低迷,继而罢工的情况下,支书何福善和老会计两个人商量着该怎么继续下去。老会计语重心长地说:“福善,咱们还得继续干!咱们俩都放弃了,这井就永远打不成了。想一想老支书张孝义当时面临多大的困难,咱遇到这点困难就退缩,还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席话让何福善的精神一下子提振了。让何福善和老支书至今仍然感动的是,村民们对党支部的工作非常支持,他们理解党支部,一直以来,党支部的所有工作都是为村民着想。

上级部门拨付的资金已经花完,村民们踊跃捐款,又凑了25000元,在第三个位置上打出了水。从而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现如今,这口井仍然在村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紧接着,困扰村民们多年的“泥水路”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顺利修建成功。村东到村西有了第一条主干道,再也不用绕大半个村子,多走一公里多路。

这些奋斗的里程,曾经走过的弯路,全部展现在张桥村的村史馆里。负责张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的负责人杨涛介绍说:“张桥的村史馆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内容最丰富的,也是文化底蕴积淀最深厚的,对于设计者和建造者而言,这是最能展现我们设计建造理念的。张桥村村史馆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建立在这里丰富的历史人文的基础上,丰富和内容和前卫的设计,在华州区的村史馆设计建造中应该是首屈一指。”

魅力张桥是新时代的选择

持续恶化的生态,让张桥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但是收入减少让村民们纷纷逃离村庄。进入新世纪,退耕还林政策地持续深入,让张桥附近的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林木和植被也逐渐恢复。村民们自觉地停止了开山炸石这种毁灭环境的生产方式,反而自觉保护山林生态。恢复生态后的山地竟然成为了村民们致富的另一个途径。苹果、樱桃、核桃、山楂和花椒……给村民们带来了传统采石产业之外的收入。

张桥村周边环境良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恢复生态后更是山水田园,美景环绕。加上张桥丰富的历史传说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把这些元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张桥将是一个兼具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而且,张桥村位于华山和少华山两个景区的中间点上,毗邻国道,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然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引领,一手的好牌,也没法打出去。

2016年10月,柳枝镇新的党政班子成立了。新班子在调研了全镇各个村的具体情况之后,当机立断,充分借助党建工作的东风,利用“党建+”的模式,决定以张桥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的新模式。

半年过去了,在张桥村村口的这块记录了历史上地质灾难的巨石背后,是一座用石头搭建起来的假山,石阶叠叠,山上有竹林,亦有亭阁,怪石修竹,意趣盎然。

从村口沿着新修的柏油路进入村民文化广场,在广场的东侧,是一排神色各异的石雕,表现着华阴老腔这种在关中东府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广场的西侧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戏楼,从前面看,这座戏楼与别处并无不同,而从后面看,戏楼又是一艘船舫的造型,与戏楼西面的人工湖相得益彰,设计精妙。

不仅如此,张桥村恢复了历史上的“张桥八景”——白崖湖中莲争艳,暴雨溪流钞御院,复成万丈光明显,卧龙八台盘龙山,金斗王石落地面,移山古庙柏参天,仰望石柏忆张仙,张桥古洞几千年。张桥八景图文并茂地展现在了文化墙上,一时之间成为美谈。很多村民看后感慨地说:“在村里活了几十年,这是头一次系统地了解村里的人文历史。”

新修的这条柏油路环村一周,连接着村口假山、石抱柏、村史馆、村委会、观景台、文化走廊等各个村里的景点和亮点。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和谐的邻里,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新成立的柳枝镇党委政府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作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结合实际,集思广益,从而让张桥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让张桥村的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生活有了奔头。随着张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地持续推进,很多旅游公司已经开始咨询旅游线路问题,慕名而来的观光客每天都在增加。村里的人气在持续增长。

张桥村村党支部书记何福善感慨地说:“这一年是张桥村变化最大的一年,这与柳枝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更是与党建工作分不开的。张桥村的变化得益于党建工作的坚强引领,得益于党委班子的精诚团结,更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据何福善介绍,白崖湖的水位下降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一片耕地,原来的青莲斗艳的盛景不复存在。村里的耕地大多数无法浇灌,镇党委吕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克服了重重困难,把南山的山泉水引到村里,这条超过3公里的地下灌溉水管终于建成了!生态恶化之后多年来,张桥村终于有了灌溉用水。“引水工程完工那天,全村人比过年都高兴!”何福善动情地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何福善信心满满:“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广大党员干部的干劲更大了,思想上空前统一。我们绝对有信心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张孝义精神,把张桥村打造成秦东的历史人文名村,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名村!”

原文来源: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

  • 走近寒山拾得故里

    走近任县双蓬头寒山拾得的俗籍故里,在留垒河桥头下车,沿着古老的留垒河往北前行,古黄河决口形成的扇形冲击区"大陆泽"的标示碑就在路的一侧.遥想当年滚滚河水由此北去,至渤海湾入海,想起 ...

  • 百年芳华·奋进先锋 | 推进土地改革、为村民谋福利!今天,为九江这些先锋党支部点赞

    党建赋能土地改革 九江打造南海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从高空俯瞰,由一间间鳞次栉比的厂房组成的南海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连片蜿蜒开来,构成一幅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自2018年九江镇开启村级工业园改造升 ...

  • 任要位微守初心

    赵奇(后排左四)在新建成的村委会多功能会议室主持党支部工作会议 贺字加贝值千金, 赵燕从来多豪英. 奇峰登顶抢摘桂, 临危受命攻脱贫. 县村事繁无巨细, 任要位微守初心. 新途更须奋开拓, 职守全凭奉 ...

  • “逐林模式”:崇左乡村振兴的典范!

    秋日,走进江州区左州镇林村村逐林屯,映入笔者眼帘的是池塘边郁郁葱葱的树木,错落有致的楼房,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好一幅和谐宜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逐林屯全景 这里的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高颜 ...

  • 遥拜桥南(6)—— 戏曲桥南

    作者简介: 王爱琴,女,1966年5月生于孝义市新庄村.198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系农业水利专业.中共党员.孝义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五届常委.高级营养保健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2002年中 ...

  • 第一书记风采 | 邵庄镇马石西村张勇:把满意写在群众的脸上

    把满意写在群众的脸上 四月的青州大地,倒处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生活在青州西部地区的邵庄镇马石西村,人们正在村美丽广场旁赶集.人来人往,虽然集的规模不大,但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的环卫 ...

  • 走进寒山拾得故里

    走进任县双蓬头寒山拾得的故里.在留垒河桥头下车,沿着古老的留垒河往北前行,古黄河决口形成的扇形冲击区"大陆泽"的标示碑就在路的一侧.遥想当年滚滚黄河水由此北去,至渤海湾入海,想起了 ...

  • 湖南汝城县潭桥村:“六靠”模式建设美丽乡村

    一.背景 龙潭桥村位于汝城县东北部,距县城8.5公里,距土桥镇政府2.5公里,省道S324线从村内通过,地理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有耕地1043亩,共有358户1183人, ...

  • 华州柳枝镇弋家巷村春色渲

    柳枝弋家巷村春色渲 作者丨刘文涛 弋家巷村的先祖,来之江西弋阳.先祖通过渭水漕运大米至王宿镇,在此中转.天长日久,后辈定居于此. 大年初一,弋家巷村沸腾着吉祥喧闹.古朴的弋氏祠堂,荣光焕发.香火缭绕中 ...

  • 张友山与华州柳枝镇丰良村的艺术巷道

    邮箱:3125136050@qq.com 点石成金的农民艺术家--张友山 图文作者 李吉超      东出华州城10多km,就是东入华州区境内的古镇--柳枝镇.在临近古镇之南的丰良村一组,有一位名不见 ...

  • 华州柳枝镇:渭滨小学七十年

    邮箱:3125136050@qq.com 渭滨小学七十年 作者 秦获幸 在甘肃省定西市的鸟鼠山北侧,海拔一千三百八十三米处,汩汩泉水,涓涓细流顺势下山,所到之处,又有叮咚泉水汇入小溪.一路曲折,左右逢 ...

  • 华州柳枝镇铧角堡子村名溯源

    邮箱:3125136050@qq.com 柳枝镇铧角堡子村名溯源 作者 秦获幸 在咱们华州区的农村,村名叫小堡子,老堡子的倒是不少,而铧角堡子听起来就有点新鲜.一般人一听"铧角"二 ...

  • 华州柳枝镇秦家旱船的前世今生

    邮箱:3125136050@qq.com 秦家旱船的前世今生 作者 秦获幸 民间社火跑旱船最早发端于何时,已无从考证.而华州区柳枝镇秦家旱船从单人船到双人船的演变进化都是有据可查的.耍社火首先要有爱好 ...

  • 华州柳枝镇:秦家村药王庙的变迁

    邮箱:3125136050@qq.com 秦家药王庙 作者 秦获幸 秦家药王庙座落在柳枝镇西北角,秦家村北的渭河南岸,座北朝南和秦家戏楼相望. 秦家药王庙原址位于坝北渭河边,其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 ...

  • 传说中的“凤凰銜柳枝”——华州柳枝镇秦家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风水宝地秦家村 作者 秦获幸 秦家村地处华州区柳枝镇西北角,北濒渭河与大荔县隔河相望,西与本区下庙镇吴家村连畔种地. (秦家村远景) 上世纪一九六五年以前,秦 ...

  • 华州柳枝镇泉护村现状

    邮箱:3125136050@qq.com 探访华州柳枝泉护村 文字作者 刘红霞 图片拍摄 刘焕民 2019年5月8日,为了再掘华州历史文化底蕴,我和刘焕民老师相约去柳枝泉护村. 下午四点,我俩忙完手头 ...

  • 华州柳枝镇:充满宗教色彩的上安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密林深处的上安村 作者:雷建军 上安村位于柳枝镇政府东南25公里处,地处秦岭北麓延伸坡脚,周边多为半丘陵或缓坡山地.它南接秦岭,北邻南关村,陇海铁路和310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