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华县农村生产队的拉脚伕 2024-07-30 15:34:05 邮箱:3125136050@qq.com 拉脚伕的艰辛路作者 秦获幸华州曾有俗语“骑驴的不知道赶脚的难”。所谓赶脚的,一是步行者,二是牵牲口驮货的人。人们把赶牲口车拉运货的人称作拉脚。再后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架子车逐步进入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农户就购买一副下脚(即架子车轱辘),请木匠做车厢或者买车厢,在生产队里拉粪土,秋麦两季收获庄稼都可以多挣工分。一九六三年秦家村就有一个柳姓青年,骑着自行车来到七十多里外的渭南县城,在城西上南塬,在一家供销社花二百元买了一副架子车下脚。当年冬季从南山根下往大荔县苏村码头的渭河险工拉运石头,在磅上竟然过了一千九百六十三斤。这是载重量最多,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一重量和年代相同的一九六三! 架子车 自网络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架子车基本普及到了农村,有些生产队就和基层供销社联系,组织架子车拉运队。当时的定额报酬是从华县到王宿供销社为每车拉五百斤为四块钱,以后为大荔县苏村供销社和沙苑供销社及大荔县城一般都是按吨公里的标准。每人每次给队里交两块钱,记十分工,尽管当时每十分工价值才一毛钱左右。拉脚的货源一般情况都在华县县城的几大商业公司,从食盐,生活,文化用品,生产工具,应有尽有,碰着什么货就拉运什么货。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脚伕们一般都要在华县东关的羊肉泡馍和大肉泡馍小饭馆里吃一顿。两家泡馍都是一碗收五毛钱,有一家是稠酒管饱,另一家则是酽茶喝好。有一次拉运水泥电杆停在一家泡馍馆休息吃饭,一辆汽车过来,司机下来要求脚伕挪车子。泡馍馆老板对着正在吃饭的脚伕们说要求挪车子,一个脚伕没客气的反问他,你是撵我这些客不在你这儿吃饭咧?一听这话,那老板像演员一样又变了一副嘴脸,对那汽车司机说,你看这些下苦的人挪个车子不容易,你这汽车油门一加就过去咧,路这么宽,要的那方向盘是干啥的!有人要问,既然一天只挣四五块钱,给生产队交两块钱,再吃五毛钱,才剩多一点钱。下那么大的苦,出的牛马力,不去总能行么!这就叫做坐着说语不腰疼。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拉脚。有些人还是通过关係跟供销社合作愉快,才能坚持下去的。否则,供销社可以不让你们干这个活儿的,因为要下苦挣钱的人多的是。在拉运队内部,小头头也是要合理安排,尽量让本队的男劳力有架子车的人都有机会去下苦挣钱。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连生产队也放假。这一天拉脚挣钱不用给生产队交两块钱,小头头就安排了三个人去华县为苏村供销社拉货,也算得上有一点实惠了。不过这机遇是几百年才能碰到那么一回的!我们这里拉脚伕送货最远的是从华县新车站给大荔县城供销社拉脚。这一趟长途必须要捎上铺盖卷,头一天晚上在官池的一所小学校的教室里宿营一晚,第二天再送到县城。脚伕们刚开始按定量每车五百斤,尝试过一两回感觉了太少,后来就再增加一二百斤,就能多的挣钱一两块钱。那个时代为大荔县苏村供销社拉脚是最辛苦,最吃亏的。仅举几个明显的例子,人们就可想而知是多么艰辛。苏村供销社管辖范围从东边的阳村到西边的张家。每次拉货不论从华县城和华县车站,最近到张家,最远到阳村都是一个定额。苏村供销社的采购员是一个猴精猴精的吴姓山西人。老吴到华县县城以后,把采购的商品重量掌握得一清二楚。他给每一个车子分配的重量都是只多不少,少则十来斤,多则上百斤。如果有人提出太多了,老吴就会很和气的说到下一回给你少装些,其实到下一回还是多装没商量。有时候统一超载不多,他就会说还有一点牛笼嘴给每一个车子上匀上十来个。竹编的牛笼嘴一串成十个,仅仅四五斤,让脚伕们感觉这轻轻的也就计较了。从苏村供销社返回时也有来回脚,往华县拉运的一般都是大枣和收购的废品。在六十年代的路面除了老西潼公路是沙石路面,通往各村社的都是土路,平时天晴还好走,一遇下雨泥泞坑深更难行走。为苏村供销社拉脚过了渭河大坝到河滩地,那个路就没有个正形。沙土多,沙坑深,到了码头上下船必须是大伙儿同心协力。一路上不能有一个掉队的,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每户就必须有一个帮手,否则就寸步难行……1988年下庙镇滨垻渡口 张韬 摄时光荏苒,蹉跎岁月,老农民的生存之路曲折坎坷。在有生之年,有必要记下这曾经的生活,让后来者至少知道前人的真实经历。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赞 (0) 相关推荐 肖明虎 | 种菜的回忆 我们村有种菜的传统习惯,如今农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但是家家户户还是留一小块地种菜.为了耕作.施肥.浇水灌溉方便,在村子的南边,集中了一片离村子近,有机井,土壤肥沃的土地,全村30多户人家,每家都给分 ... 我的“英雄牌”钢笔梦 <我的'' 英雄 牌"钢笔梦> 马玉宝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上小学初级部,到了三年级,老师说,再做作业可以用钢笔了.大部分同学们回家都带钢笔来了,看到同学用的钢笔五花八门,因那时 ... 丑学迅 | 北山传奇 北山传奇 文/丑学迅 说起北山,这无疑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以渭河中下游流域的广阔地界而言,南为纵横上千公里的秦岭,人们习惯称为南山,相对应大桥山南缘延绵的群山余脉,则就是被这一地域人们所称的北山.我 ... 我那个爱占小便宜最终吃了大亏的老乡 〓 第 1509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老人们常说,爱占小便宜的人,最终是会吃大亏的. 因为占惯了小便宜的人,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甚工作,他都要瞅空,占个小便宜.久而久 ... 那些毕业于华县咸林中学的大荔人! 毕业于咸林中学的大荔人 文/王成 有过一次,村里的老人们说苏村乡槐园村12队王喜言老人年轻时毕业于华县咸林中学.我还觉得有点特殊,今天无意中打开<张家地区当代群贤录>一书,看着各个村的名人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文/陈维权 去年夏天,经过我的母校--曹村中学,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情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难以忘怀. 高中毕业已经四十多年了,一个青春年少的愣头青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光阴荏苒,岁月蹉跎 ... 小说 三大爷列传 三大爷列传 (小说) 故人若不赏?不赏就不赏.20161110 这次离开家乡,行李里意外地多了一部<新修夏堰县志>,是三大爷死活硬塞给我的,他说全村识文断字.考学在外的那么些人只有我还有 ... 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 ... 大荔新堡月季正当时 艳阳高照,立夏来临.大荔县下寨镇新堡村迟开的月季这几天鲜艳夺目,正是最佳观赏时节. 作为月季第一村,各式各样月季竞相吐艳的往往是新堡村的.不过,今年大荔县和临渭区交界的来化宝塔周围的月季开的更早,似乎 ... 谢国庆:我在丰宁坝上草原下乡的日子 知青岁月点滴 2020年1月5日,我接到丰宁县政协邀请函后,我们十几位老知青坐上中巴车去参加丰宁文史(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专辑)出书仪式.到达县里后,丰宁县委.县政协领导对我们的到来举行了欢迎仪式,表示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