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行散记:人类呵,咋就不按常规出牌(外4篇)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八月已然尾声,每日可以自在阅读的日子即将一去不返。好在,还有“见缝插针”一说。衷心希望新学期不要太过忙碌,都说“闲暇出智慧”,如果连阅读的时间都没有了,教师这行业就太尴尬啦。
——彭荣辉
(一八七)
早锻炼去公园,因为早闻有松鼠乐园一说,便改了路径,直入翠洲腹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松鼠终究见到。但不是树上,而是树下。与人齐高的树干处,用一类似网鱼工具的地笼一样的工具,首尾相接,这就是松鼠的家。数量不少,因为地笼来回蜿蜒,在树与树之间高高低低,若隐若现,暂不见头尾,也就一时数不清其间具体个数。也不是真的数不清,实不相瞒,一时失了数的兴趣。甚至于,连看的兴趣也转瞬荡然无存。说好的乐园,不过是些笼子嘛。不知道松鼠有无意识。如果有,是否会一天天纠结一个问题:人类呵,咋就不按常规出牌?2021.08.30
(一八八)
朋友为人母,总感觉力不从心,于是便推荐一本书给她。初时反馈,说能暂时性缓解焦虑,以及生气、失望、失落、无奈的情绪。再过几日,又说记忆力差得不行,看完回翻还是记不住太多。并强调,不翻书,心态就不好。想想,真是难为她。估摸为人父母之前,少有阅读相关家庭教育或是孩子方面的书。我能安慰什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着急,书是自己的。”“但凡张口就来的,不过是'唯手熟尔’。”其实她也许不知道,其实我这样一个已经从教25年、为人父亲已然15年的人,也一样在不断温习。2021.08.30
(一八九)
闲来无事,多读书。因为职业缘故,多相关家庭教育。今天看到一个观点,可能毁许多人三观。说啥呢?相关表扬或是称赞。你以为“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孩子”之类的言辞很有用,是吧?但这位先生警示你,要慎重。因为它们无用。非但如此,还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产生依赖,唤起防御心理,对培养其自立、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都没有帮助。这位先生谁呢?海姆·G·吉诺特,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儿科医生。他的观点: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会不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2021.08.30
(一九0)
还是海姆·G·吉诺特。今天同样学到另一招:面对孩子,如何表达我们的愤怒?如果你理智,日常发怒可分三步走:第一,明确定义,告诉孩子“我生气了”;第二步,强调程度,突出“很”“非常”,譬如“我非常生气”“我生气极了”;第三步,解释原因,给出生气的原因,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表达自己的希望,如“我很生气,看到你将我刚刚整理过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我感觉你一点儿也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我真想将这些东西统统丢出窗外。我给你时间,希望在晚餐前你能处理干净。”想想,是否会有奇迹?既发泄了怒气,又避免了伤害,同时留有时间给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建议,真可谓一箭三雕。2021.08.30
(一九一)
自某一日开始,便一直在坚持每天为女儿做一件很特别的事:每天给女儿写一张小纸条。对,手写。手写的东西,不论好坏,它有温度。至少自己这样认为。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内容不限,看我喜欢。不过,多半与励志无关。——这年段的孩子,如果让其一下子看穿为人父母的把戏,那只能一切美好愿望都付诸流产。我喜欢,也要女儿喜欢。女儿喜欢,假以时日,就成习惯。她习惯了,我若不能及时,就会被她讨要。说实话,每每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成就感。妇孺皆知,“我要写”,“要我写”,这两者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至于好处,谁知道呢?诚如今天写给她的句子:“让我们分出一点时间,做一些看似无关的善事,也许在某一个节点上,就会满载而归。”其实,没想过“满载而归”。我之野心不过是“哪怕一点点收获也好”,抑或“哪怕只是觉得好玩”。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