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书海遨游 No.999
书海遨游
No. 999
生命的意义就在我们眼前
——《活出生命的意义》
推荐程度:****
(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的经典之作)
这是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弗兰克尔的代表作之一,用半本自传故事加半本疗法介绍的方式,阐述了其“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
作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能过活下来,且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角色活下来。这对于弗兰克尔创立相应的意义治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许只有这种经历才能觉悟到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是痛苦的意义。
集中营的故事已经看过不少,能试图去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任何梦任何事就是再恐怖,也不可能比得上集中营的惨酷现实。”进而作者借用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话,“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这句话如果不是对于痛苦本身有很多的感悟,似乎很难去理解。
其实能理解痛苦就能理解弗兰克尔所说的意义疗法。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弗兰克尔的影响,“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所在: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
虽然我们似乎都不愿意去承受痛苦,但就像“陀斯妥耶夫斯基曾断言:'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或者像叔本华所说的,“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这也许就是人的天性。而另一种天性也许就是趋利避害。在我们的眼里“痛苦”就是一大害。
然而我们那么的害怕“痛苦”却似乎并没有好好思考过痛苦这件事。就像书中引用的,斯宾诺萨《伦理学》,“我们只要把痛苦的情绪,塑成一幅明确清晰的图像,就不会再痛苦了。”其实,“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一旦看透了痛苦的奥秘,我们就不愿再以忽视、幻想或矫情的乐观态度来减轻或缓和集中营内折磨所带来的痛苦,反而把痛苦看作是值得承担的负荷。”
于是这就是意义治疗法诞生的契机或者说存在的意义。作为意义治疗法,“焦点是放在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同时意义治疗尽量不强调所有'恶性循环的形成’及’反馈机质’,因为这两者恰恰足以助长’神经官能症’。”当然会有一些工具去帮助我们发现意义进而拥抱痛苦。就比如发现生命意义的途径可以通过,创造和工作、体认价值以及受苦。进而具体针对“预期的焦虑要以矛盾取向法来克服;过分的意愿与过度的反应要以'减反应作用’来克服。”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不止这些,所有相关的方法和工具也不是一本书就能说清楚的,但一切都是基于一个原则“生命的意义是绝对的,它甚至包括潜伏的痛苦的意义。”其实这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一个学派,不光是因为几个工具或方法。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理念以及和其他主流思想的差异点。书里也经常提及弗洛伊德,“意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前者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关怀是实现意义与价值,而不仅仅为了满足驱策力及本能,或只是为平衡协调原我、自我、超我间的冲突;或只是为了去适应社会与环境而已。”
不过更关键的是针对“心理治疗学有一个危险,将人看成“不过尔尔”(nothingbutness),人只是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及社会学的状态,或只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意义治疗法更多的把人看成了一个人。也许这才是造就当今主流的心理疗法都是关注在人本主义,动力学派或者是积极心理学。或者上升到自我实现层面来说,只要找到生命的意义自然就活的健康活的精彩了,而且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我们眼前。
20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