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自然事物的竞争能力与人才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自然界的物种具有适者生存的能力,能够适应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不畏严寒酷暑,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各种物种在生态链中都必须具有突出的竞争能力,才能够适者生存,才能够繁衍物种,生生不息。物种的这种竞争能力体现了物种的生命精神,对于人才开发来说,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1
物种的竞争精神
各种物种的生生不息揭示了物种进化的一个基本准则:各种物种一方面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下来;另一方面,物种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要体现出竞争精神。因此,适应环境,适应竞争,以变应变,去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体现了物种进化的常态。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竞争也是一种客观规律,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任何物种都无法回避竞争。
狼和羊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搏,在拼搏中逐渐得到进化,适者生存,强者更强,体现出“有序的非平衡结构”。许多物种为了种类的生存,必须竭尽全力进行竞争,大自然赋予了它们竞争的能力:狮子有锋利的牙齿,以捕获食物;骆驼有足够的耐渴能力,以适应沙漠的生存环境;猫有锋利的爪子,能够吃到老鼠作美餐;狼具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可以很轻松的捕获各种羊只;鹰具有敏锐的眼睛、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具有捕获野兔等小型动物的能力……许多物种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超过异类物种的某种竞争能力,正是这种特殊的竞争能力,才能够使该物种得以生存繁衍,构成了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类与自然界的动物相比,也要思考人类如何生存,因为客观上人类存在着与自然的竞争,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存在着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各种竞争,所有立志成才者,都应该敢于面对,学会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的竞争,在竞争中促进自己的人才开发。
2
竞争促进人才开发
自然界这种“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参酌价值。“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它也广泛地蕴涵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之中。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不自觉地置身于社会竞争中,各种学前教育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铺天盖地,急坏了家长,累坏了孩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企业的名牌产品;没有竞争,人才就不可能脱颖而出;没有竞争,人们就会仍然安于现状;没有竞争,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人才开发而言,我们也可以借鉴自然界的竞争法则。自然界的竞争法则既有有序性,又有无序性,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自然界的有序性,是指自然界的物种之间各自在符合“内在目的”的基础上,不断繁衍生息,能够使自己的物种得到合乎规律性的进化;自然界的无序性,是指各种物种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客观目的”,任何物种都不自觉地成为其它物种的食物。当然,这里所说的“客观目的”,并非是指某个物种的存在是为了另外一个物种的存在,而只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某个物种的存在客观上能够满足另外某个物种的需要,如羊的存在客观上满足了狼的需要,而并非指羊的存在主观上是为了狼的需要。正因为某个物种的存在具有客观上的“为他性”,因而物种之间的此消彼长,就有可能出现无序的状态。这样,物种之间的相生相克就体现了物种的进化规律,导致了物种发展变化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3
竞争体现了无序与有序的统一
人才开发客观上也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人才开发的有序性,是指人才开发的过程中,个人具有生涯的设计,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人才开发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计划性,即都具有培养人才的既定目标。人才开发的无序性,是指人才开发的过程中,客观上具有一些始料不及的偶然性,由于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客观上还存在着天灾人祸等偶然因素,因为竞争可能出现人才之间的此消彼长,从而体现出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自然生态需要此消彼长,具有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人才开发之间也会有此消彼长,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物种为了生存,需要全力以赴的进行竞争;人与人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客观上也必须进行竞争。人们为了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必须具有超过他人的热情和能力,就必须更加努力的进行工作;如果你在竞争中落后了,不是竞争残酷,而是你不具有竞争的能力,或者你的竞争能力不高。
当然,对于物种的竞争能力,人类不可能完全像物种那样纯粹凭借本能去生存,而是在人际之间的竞争中还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在这方面,人类的文化性和文明性要大大超过动物性。但是,人类有一点需要高度反思,这就是动物与人类相比,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可以捕获异类动物,但一般而言,动物是不会以自己同类物种为捕获对象的,即狮子不会吃狮子,狼也不会吃狼,充分体现了动物的类性;而人类却通常把自我视为本体,有时甚至视他人为异类,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战争无不如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人类应该很好地向动物学习,不应该互相敌视、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甚至再残杀同类等。人际之间的竞争只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彼此取长补短,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共生效应,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的天下太平。
4
竞争要保持一个特定的度
我们学习物种的竞争能力,还有一点需要反思自我的,就是动物即使再凶残,也不会有无限制的占有欲,一般也不会越过自己的活动范围去竞争。
在狮子与野牛的对决中,狮子的数量再多,一次只占有一只野牛就足够了,狮子没有能力,主观上或本能上也不可能希望占有所有的野牛。而人类呢?某些“大老虎”级别的腐败分子对于金钱和财富的欲望,简直就是多多益善,无限膨胀。这种对物质利益的占有欲,较之狮子、老虎的凶残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我们人类也应该很好地反思自己,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择手段,而是自己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允许他人追求成功,把竞争纳入科学与和谐的轨道上来,文明竞争,科学竞争,平等竞争,和谐竞争,把竞争看作是促进人才开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手段,而不是无限度的攫取物质财富和权力,更不是在竞争中你死我活。
关于人才开发的竞争,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是把竞争挂在嘴上,而是喜欢用“比”、“攀比”或者“比较”来说明彼此之间的差别。人们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人比人,气死人”等,来说明客观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比较。其实,比较本身就蕴含了竞争。你即使不和别人比,别人也会与你比,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比。但是,比较不是目的,分出高低优劣也不是目的,而是应该通过比较,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扬长补短,共同发展,在人才开发中产生积极的共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