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吐泡泡”,是不舒服还是变相的“天气预报”?别忽略事实
前些日子去看同学家的宝宝,4个月的小家伙乖巧地躺在小床上看我们聊天时,嘴巴吐出几个小泡泡。
同学看到了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宝宝这个表现太可爱了,紧张的是她听别人说宝宝吐泡泡可能是得了肺炎,一旁孩子的姥姥笑着指向外面,别自己吓自己,孩子吐泡泡说明这一天都是晴天。
老人安慰同学是好心,但这个理由貌似没有什么说服力,我能看到同学脸上闪过一丝疑惑。
关于小婴儿吐泡泡的原因,想必宝妈宝爸听过各种版本,但仔细想想都不是很靠谱,宝宝的表现怎么会和天气有关?难不成是变相的“天气预报”?
其实,吐泡泡是小婴儿很正常的一种表现,原因也很简单,家长不必听信各种“神奇”的猜想,也别太紧张宝宝是不是生病了。
事实一:调皮的宝宝把吐泡泡当游戏,从中能寻找到乐趣
有经验的家长会发现,宝宝在吐泡泡时多半是开心状态,边吐泡泡边对着大人笑,更厉害一些的宝宝在偶然间吐出一个大泡泡后掌握“技巧”,之后故意这样玩。
大人看着口水做成的泡泡觉得脏兮兮,可宝宝不会嫌弃自己,也没什么形象和卫生意识,完全是把“噗口水”和吐泡泡当成游戏。
仔细回想,有些成年之间互相开玩笑的时候,也有过类似幼稚的行为。那么本就不懂事的小宝宝,会更喜欢这种自己用嘴巴就能玩的游戏,如果家长的反应大,宝宝会更愿意反复做给大人看。
事实二:小婴儿开始“吐泡泡”,是进入了新的发育阶段
大人或许没有看到,新生儿在产房里就会“吐泡泡”了,不过那时大多没有主动的意识,而是开始用肺呼吸后,本能地把羊水吐出来,出产房或者1、2天后这种行为基本上就消失了。
婴儿吐泡泡比较频繁的阶段,大概从3~4个月开始,这是婴儿“唾液腺”发育速度的高峰期。
在这一阶段,小婴儿的口水比之前更多了,但他一时间还没适应这种变化,感觉嘴巴里有“不明液体”,就下意识地用舌头口水推出去。
唾液堆积在小婴儿嘴巴周围,而他没有擦掉的意识,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看上去确实很有趣。
宝爸宝妈要注意的是,还没学会坐和爬的小婴儿总是躺在床上,“泡泡”也是口水,刺激嘴巴周围的皮肤、流到脖子上,家长随时为宝宝做好清洁。
事实三:小婴儿在乳牙萌出期,吐泡泡的频率更高
宝宝吐泡泡频率较高、泡泡量也很多的阶段,是在他的乳牙萌出期。因为牙床又痛又痒口腔内受到刺激口水大量分泌,宝宝不但会吐泡泡,口水还会流出来。
吐泡泡行为在宝宝6个月左右能开始吃辅食后就慢慢消失了,流口水则会持续到1岁左右, 这一阶段宝宝喜欢故意吐“大泡泡”。
家长没办法控制宝宝口水的产生,但可以给宝宝准备牙胶缓解他的不适感。
若婴儿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吐泡泡,宝爸宝妈很好分辨出来
宝宝的身体和安全是家长最关心的事,为人父母都有同样的心理,宁愿紧张一些去医院白跑一趟,也不想耽误宝宝的健康,其实宝宝是不是因为生病而吐泡泡,是很好分辨的。
首先,小婴儿自身很敏感,有任何不适都会哭闹,若家长发现宝宝吐泡泡的同时面部表情有些痛苦,并经常哭闹不止、厌奶等情况,是身体或口腔中有不适的感受。
其次,家长所关心的肺炎确实是宝宝吐泡泡的原因之一,但在这种情况下宝宝受呼吸声音变化或者发烧等异常表现,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
最后,宝宝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吐出的泡泡比较干净,再脏也不过带着奶味。但宝宝生病时吐出的泡泡,颜色不正常、或有些臭臭的味道,大人或会真的忍不住要嫌弃了。
带娃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家长了解一些常识后就不会每天都紧张不已,折腾自己也折腾宝宝。
【今日话题】你的宝宝喜欢“吐泡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