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菊韵
作者:尤丽云
山寺,一段古意素朴的赭红墙脊上,芃芃秋菊形成几道瀑布,垂帘而下,伽蓝一角,瞬间平添几许生趣。深山藏古寺,佛门禅院,往往建在幽静偏僻的山林,供僧人潜心清修。淡泊的菊与僻静古刹,有一脉相承的气质,素淡,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基因密码。两者气息相通,互增清韵,让人想到秋水与长天的清旷,闲亭与鹤影的悠然,雨笠与烟蓑的质朴,以及舟横野渡、月照空山的出尘。真水无香,人间至味亦从淡中来。
说到淡泊,“少无适俗韵”的“菊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卑躬屈膝,转身采菊东篱事农桑。其高洁的品行,与岁月同行,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心头的白月光。甚至面对死亡,这位田园诗派创始人也像佛家一样参透、了悟。在《拟挽歌辞》中,他从容阐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并嘱咐家人“省讣却赙,轻哀薄敛”。在厚葬之风盛行的传统中国,这份达观与淡然,跟他的田园诗一样清新脱俗,明心见性。
人常说,人淡如菊,一个人内心得多笃定,多淡然,才能在车马喧的滚滚红尘中修篱种菊,梳理清各种是非、利益的瓜葛和纠缠,守护一颗简素的心。这样的人,温良、豁达,怀中揣有两把尺子,一把叫“与世无争”,一把叫“与人为善”。定云止水也好,风狂雨骤也罢,目光总是恬静的,是檐下柔和的琥珀色阳光,温暖、动人,可以熨平情绪里的纵横沟壑。
世道多歧路,生而为人,常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以及戒不了层层欲望。其实,欲望也分良莠。有些欲望是抱负,是理想,是星辰大海,指引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追梦;有些欲望是虚妄之念,是非分之想,是逾矩之行,摒弃与远离是唯一的选择。面对驳杂的虚妄之念,不如持戒慎独,站在菊花台侧,迎着秋风,持一盅菊花酒,让所有遗憾、残缺远去;捧一盏香茗,献给可期可待的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哪堪比黄花瘦。一直需要丰满的,是羽翼,是内心,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深情与厚爱。眼前的清菊,深深触动了我。一小朵一小朵的雏菊,清新可人,憨态可掬,真像怀中小儿女,光看着哪能过瘾,还想低头细嗅呢。纤细的花瓣,放射出一簇簇烟花,在看花人眼里,竟开出无拘的梦。花丝末端,有回锋。藏住的锋芒,婉转迂回中反而更有力道。或者,带回锋的纤纤身量,也可以直接走进《兰亭集序》,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成为千古名帖中的一笔一画。天空,在澄净的水面上才能映出大美之境,心泊于静,方可望见世界的本然,领受造化的馈赠。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常常与花中君子对视,洗尘心,远厚味,素履前行,免了浊重的负累,才能更轻捷,更笃定,抵达自在的远方。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6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