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0Club】启动仪式演讲实录:为了破界的相聚 | 甲子光年

编辑:小青狐  设计:一凡

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

2018年11月4日的甲子引力大会上,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张一甲和创始理事一起,共同启动了「5050Club」。

在甲子引力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张一甲提到,所有的融合其实都来自于人的融合,科技公司、产业公司站在河的两岸:

一边有技术、人才、创新力,却缺乏足够的产业基因、运营能力和资本实力,远离落地场景,普遍困于商业化之难

另一边有场景、数据、产业链,却缺乏面向新兴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升级转型道阻且长

只有两方的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更多变化。

因此,「甲子光年」成立了科技产业融合主题的企业家俱乐部「5050Club」,俱乐部成员中,50%为中国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期科技公司CEO,50%为中国具有前瞻性创新布局的龙头企业管理者

连界投资董事长王玥、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部副总裁陈婵婵、Fusion Fund创始人张璐、宇视科技创始人兼CEO张鹏国、昆仑数据创始人兼CEO陆薇、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EO桑文锋共同担任「5050Club」创始理事。

其中,连界投资董事长王玥、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部副总裁陈婵婵、昆仑数据创始人陆薇、宇视科技创始人张鹏国作为「5050CLUB」创始理事代表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连接的力量

主讲人:连界投资董事长王玥

王玥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连界投资董事长,同时担任英国牛津大学基石院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大商学院、中组部培训中心等机构客座教授;著有《创新+法》《转型》《企业生命周期》等书籍,在《哈佛商业评论》等媒体设有专栏;近年成立连界投资,目前已设立四期人民币基金,母基金加直投,覆盖200多个项目。

我第一次认识一甲是在在我们的一位共同好友组织的沙龙上,两个AI天才做了长达四小时的分享,让我觉得脑洞大开。我觉得下面还缺一群人,一甲也跟我有共鸣,那就是各个产业里的产业家和企业家,他们应该听到这样的科技趋势,听到这样科技的元素,这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大趋势。

后来我和一甲一起去拜访了我的一位河南企业家朋友,他正在做整体智能化转型。一甲给这些企业家做了分享。这确实是两类不同的世界:一类是传统的产业,赚钱不值钱;一类是很多创新企业,当下值钱不赚钱。如何让双方真正地融合、连接,像一甲说的,是乘法不仅仅是加法,才是真正的趋势,也是一甲和我们这些好朋友发起「5050Club」背后真正的使命和愿景。

我们经常说:看见多久的历史,就可以看见多远的未来。无论改革开放40年,还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的24年,几乎每6年到8年就有一个小的穿梭,从过去的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看到,接下来的10年、20年,到底在整个中国科技界和产业界会发生什么。

1995年-2018年,互联网在中国不断经历产业化浪潮,我们把它总结成四次浪潮:从门户时代,到Web2.0,到移动互联网,到今天的产业智能化。我们会发现,其实这里面一直有一股力量是若即若离的:我们所谓的传统产业。当然产业没有传统,只有思维是传统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新贵的崛起,还是投资人力量的崛起,很多都和传统产业家无关,这是我看到的一个现象。

包括今天我们陷入一个经济相对低迷期,我们所有人都会引用Peter Thiel这句话鼓励自己:“金融危机永远都是巨头们的好朋友”。有一个“18个月定律”,企业有可能穿越这样的周期成为伟大的公司,就像当年运气好的BAT一样。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面临类似的低谷,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救市的方式不应该像过去那样。资本市场这些年真正的问题在哪儿?

在于中国A股市场产业结构出问题,公司质量出问题。如果是简单的传统救市方式,显然只会让接下来更糟。真正重要的是在过去24年,如何把中国积累下来的这些创新企业、创新资产,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创新精神,注入到A股,注入到产业界,这才是真正的方向,这才是让我们穿越周期的真正大势。

刚才展示的第一张图,用时间轴表示了几十、上百家公司,现在我们换一个方式看:过去20多年,以互联网为例,技术变成生意,背后的路径到底是什么

我尝试做一个总结,这张图的底层是技术演化路径,技术什么时候变成生意,很重要的就是这个技术的商业化基础是否成熟了。在成熟的基础上,我们再去看它如何改变人群习惯,如何形成一个个产业化方案。这张图如果我们打开讲,可以讲一天,但我们今天只有一分钟。我想这张图的规律会不断重复,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产业智能化时代,这样的技术如何成为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如何和一个个传统产业融合,一定是大势所趋。

尤其我们看到,今天AI产业化的门槛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低,这为所有创业者打开了一扇门,也为所有投资者创造了新机会,为所有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制造了更好的机会。我和四五个传统产业家,晚上聊到快1点,我觉得他们内心有一个发自底层的焦虑——对于看不见的未来的恐惧

还有一个焦虑就是对公司内部缺乏创新精神的焦虑。公司像一辆车,老板是owner,不是driver,那种责任感没法找人替代。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你肯定不希望加油时多开一百块钱发票。这个背后对创业精神的焦虑,是很多传统企业的底层担忧。

还有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产业公司意识到创新力量在原有边界之外。今天我们讨论的很多东西,你会发现其实越大的公司,这方面的信息量和转换成决策的量反而越少。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公司,他知道什么是趋势,但探索和真正转换成商业的概率在变低。在接下来的十年,我觉得像柯达那样的死亡事件会大概率地发生,不会稀奇,因为新的技术曲线跟原来的技术曲线完全不一样。

特别感谢五道口金融学院,当时我只提了一个想法,我觉得越来越多产业公司会在新的第二曲线开始用投资的方式尝试连接新力量。我一直和五道口金融学院合作,我们下个月马上推出2018年中国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投资)报告,大概调研了40家企业,大多数是传统A股上市公司,还有三分之一是新锐科技巨头,大家已经在用投资的方式连接未来。

这里面我有一个所谓的判断,接下来中国会有10万名企业家像雷军那样布局未来。这句话什么意思?把自己的产品做好的同时,在自己产业链周边布局。我们都知道小米做了自己的生态链,大概有200多家公司,而且有些公司做得非常好,在整个小米生态群里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

什么叫像雷军那样布局未来?不仅仅是成立一个基金投一些年轻人,更重要是一种格局,是认为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而我们不是年轻人的未来。把这个事想清楚,很多企业会像竹林一样成长。大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产业家会重仓年轻人,会重仓其中的1%,这也是我们发起「5050Club」的作用。

今天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两个不同的世界开始在我们「甲子光年」的倡导下有更多融合,这个融合一定是中国产业创新的方向,也是中国真正创新崛起的方向。

谢谢一甲,谢谢大家!

关注「甲子光年」(ID:jazzyear),在后台聊天窗口回复“王玥”,获得王玥演讲完整PPT。

“快”与“慢”

主讲人: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部副总裁陈婵婵

陈婵婵女士现任红星美凯龙集团企业战略投资部副总裁,主导了中航红星50亿产业基金的成立,和红星第一支50亿地产基金的成立。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新消费、智能家居等投资领域。陈女士拥有天津大学计算机学士、南开大学金融双学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MBA。曾就职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Intel 美国战略投资部,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

我原来服务的两个公司,一个是互联网公司腾讯,一个是英特尔。现在我在红星美凯龙负责战略投资,谢谢一甲邀请我们一起参与「5050Club」的发起。

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生产力由三要素组成: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工具。从人类诞生那一天起,已经开始使用工具。

AI其实就是一个工具,大数据只是生产资料而已。每当企业选择合适的工具时,创新活动的效率将会倍增,而创新本身也会对工具的改进和新工具的需求起到强大的推进作用。

人类发展以来,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信息时代、AI时代,每一个代际的跨越都诞生了新一代的工具,这些工具必然在这个时代被大规模地广泛应用。

爱迪生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工具和机器,不过是人肢体的知觉的延伸。

大家刚才已经提到了焦虑感,大家感觉“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摩尔定律发展到现在已经持续了50年,我们可以感知到软件和硬件都在指数级地不断进步。

回顾过去中国20年的信息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大公司,这些公司改变的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服务和体验,我相信他们的效率已经发挥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我们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任何企业都需要根据快速的变量调整自己的速度;但是另一方面,决定大趋势的却往往是“慢变量”。

互联网公司是冰山上层耀眼的明星企业,但在冰山下方,千百年来很多行业是不变的:农业、制造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能源行业,这些公司仍然在原有的轨道上进行线性增长,但他们却是整个经济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基石。

因此,焦虑和矛盾诞生了:技术是指数级地增长,传统行业在原有的轨道上还在线性地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怎么办呢?

今天其实我想分享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日本的奶农向富士通公司提了一个问题,怎么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复杂的问题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简单答案,富士通公司派了员工去奶牛公司进行调研和深度沟通,他们最后只在奶牛的身上装了一个简单的计步器,通过这个计步器发现奶牛发情时的一个简单秘密:步数变化。只要计步器发现奶牛的排卵期,就会给农场主发一个短信,此时农场主进行人工授精就有90%的成功率。

无论这个技术多么高大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非常简单。核心是什么?彼此需要耐心,为不同的行业做深度垂直化的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慢慢地沉淀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有句话讲得非常好,“慢就是快”,我想这或许是2B服务公司的真谛之一。

任何一个社团、组织甚至一个国家,长期的成功离不开制度设计本身。「甲子光年」「5050Club」的机制设计在我看来是非常棒的,建立非常平等的对话关系,鼓励协同融合的柔性定制连接方式

「甲子光年」的定位也非常有意思,作为新一代咨询、媒体、资本对接平台,它的开放性、包容性构成了一个从物理学来讲具有更多“熵减”的有序开放体,使更多主体能够接入进来。

我个人非常喜欢张一甲小姐,她作为整个系统最强的连接点,活力四射地将能量辐射到整个价值网络。作为价值网上传统企业的代表,我们红星美凯龙愿意为在座各位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工业企业没有一个没想过转型路径”

主讲人:昆仑数据创始人兼CEO陆薇

陆薇女士为昆仑数据创始人兼CEO,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现兼任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路线图(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编写组成员。拥有20年IT技术前瞻研发及企业应用服务经验。曾作为IBM物联网重大研发专项(Big Bet)全球技术负责人,主持IBM物联网云平台的战略制定、产品孵化、市场验证。对工业领域大数据发展及应用有深入研究。

很荣幸能够加入到「5050Club」,成为创始理事。我比较少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昆仑数据是一家专注在技术和服务的工业企业,我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并不需要像很多2C企业一样高调地宣传,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包括我个人也希望花更多时间花在拜访客户和技术研发上。

为什么今天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呢?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一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科技服务从业者,另外我觉得「甲子光年」在做的事也非常有意义。我跟一甲认识是在她创办「甲子光年」之前,有一天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我希望跟你聊一聊,聊一聊你对未来产业还有科技发展的一些想法。我说没问题,她就来了,跟我聊到下定决心做一家新的公司。她当时看到未来有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的趋势,她也看到未来在融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鸿沟。而她愿意作为一个桥梁架设者,去消除这样的鸿沟,促进这个趋势更快地发展,让我们更好地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她的这个桥梁今天也分享了,我总结就是她想做两件事情。一方面她希望搭建一个思想上的无形的桥梁,产生更多对产业、对科技、对未来趋势的深度的思考,让产业界的人能看到技术发展的趋势,让技术界的人能看到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促使他们双方去思考:产业的人怎么更好应用科技,科技的人怎么更好让自己的技术在产业场景下产生价值

另外一方面是一个有形的桥梁架设,如何提供非常具体的咨询、对接服务,促使融合实实在在发生

我非常认可一甲对于未来的判断,和她想做的这件事的价值。我非常支持,「甲子光年」是我最喜欢的科技服务公司,没有之一。我这么想的很大原因在于,我自己工作在这样一个领域,昆仑数据是专注工业领域的一家大型公司,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大数据等一些技术,帮助中国的工业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未来向工业互联网转型。

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自己团队内部体会到把这件事情做成非常重要,有很多事情要融合。虽然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我们内部经常说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不是最重要的。还有几件事情比技术更重要,那是什么呢?

首先第一是工业的场景。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有意义的工业场景,这个场景是客户感觉到痛的,是如果我们给他解决了,他愿意花钱来买我们的解决方案、买我们的技术的,保证你做的这个技术是有意义的。

其次是我要知道这个场景下面相关领域的知识。2B跟2C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在2B行业真的就是棋盘而不是一马平川。消费者的需求都是类似的,在每个不同行当里面有相应的那个领域需要的知识、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把技术应用到这个场景。

最后,作为工业大数据来说,有数据很重要。有场景、有知识、有数据,最后再加上技术,这几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是我们自己从一个技术创业公司的角度分析,如果我们想成功,哪些事情对我们很重要。

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自己本来是IT出身,我们会自己加强对工业的认识、甚至引进工业领域的专家,增强我们自己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如果有像「甲子光年」这样的外部服务公司,能够站在一个更广、更高的维度分享对产业发展的前沿认知,对我们这样的企业也非常有帮助。

过去这几年我们一直服务于工业企业,大部分都是工业龙头企业,我也跟很多工业龙头企业的领导人有很多这方面的对话。我们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思维非常深入人心,所有这些工业企业的领导人,没有一个没有想过:我的行业互联网的转型路径是什么?我的行业未来跟科技融合的方向是什么?

甚至于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找到他时,他已经在寻觅科技界的技术合作伙伴,已经寻觅了很久。当然我们可以帮他们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我们毕竟有我们的专注领域,我们不能给他提供全部的解决方案。有时工业企业领导人也会说,你还有没有认识其他的科技创业者,有没有不是你这个领域的,例如做无人机的、做其他的,你可以介绍给我。我们发现这确实是一个蛮强的需求。

站在河的一边,站在传统产业这些领导人、这些决策者的角度,他们也确实非常需要有人在河的另外一边,把科技创业界好的技术、好的团队介绍给他们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确实认为「甲子光年」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一甲当年决定做这件事情确实是基于她对未来非常准确的判断。今天有幸参加「5050Club」启动仪式,50%是科技界的,50%是产业界的,我们也希望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推动整个科技和产业融合向前发展,让我们的产业能够加速发展得更好,让整个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得更好。

谢谢大家!

“2B这条路非常寂寞”

主讲人:宇视科技创始人兼CEO张鹏国

张鹏国先生现任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鹏国先后就职于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航631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H3C)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重要职务。2011年11月30日,创立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截止2017年底,宇视科技在全球视频监控市场排名第六,在中国市场排第三位。2017年,宇视科技的销售收入达31亿。

很荣幸跟一甲一起发起「5050Club」。当时一甲跟我谈这个想法时,基本上是快速达成共识的。当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一个CEO的精神病之旅》,可能在座各位有分享过。其实做CEO的工作是非常苦逼的,因为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太多,对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要求也比较全面。当时我跟一甲讲能不能一起做一个俱乐部,我们这些比较苦逼的人在一起定时地分享分享,一起切磋切磋。

为什么跟一甲谈这个事情?两个要素,第一我们跟一甲非常有缘,他们公司在2017年刚成立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安防,谁在和谁较劲》,那篇文章以我的一篇文章开头,以我的文章结尾,我们觉得非常有缘。另外一点,在过去一年时间我一直关注「甲子光年」的很多行业分析和产业分析,应该是我见过最有深度思考力、最有抽象能力的智库,没有之一。

我非常荣幸能作为「5050Club」创始理事的一员,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分享一下对2B行业的认知。

第一点,2B行业不是新行业,它一直存在,存在很多年。我原来服务于华为,后来自己创业,一直在做2B,从来没做过一天2C。只是2B公司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可能很有价值,但是没有人看到它,甚至它很赚钱也没有人看到它。2C公司也有一个特点,不赚钱,很多人追他,我们做2B的人内心非常不理解。其实宇视科技也是这样,今天能做到40亿的收入,每年有30%-50%的增长,现在有4-5亿的利润,也没有人追过宇视

这是我的第一个困惑,给大家抛出来。首先想告诉所有做2B的CEO们,这条路非常寂寞,寂寞原因我想过:

第一,它不仅是一个棋盘,更是一个群山,山头太多了,你有可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你只是一个小山头,所以被看到的可能性、被追光灯打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第二点,互联网行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但是2B行业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到第十名甚至第二十名都可以活,没有那么强的仪式感

第三点,我认为2B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技术,无论是软件技术还是硬件技术,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其实大家对技术的解读充满了恐惧。事实上虽然刚才一甲讲到了中国专利非常多,「甲子光年」战略官讲到中国知识产权数量非常多,然而做技术的人都知道中国知识产权数量虽多,但是大部分都在外围。基础性的、原创性的技术,我们和美、德、日差距非常大。所以我想对2B行业,无论投资也罢、不投资也罢,恐惧感和看不懂的情绪比2C行业更重、更深。

宇视科技是1亿美金估值时融资的,我个人也充满遗憾,1亿美金之后,再没有任何一轮投资。第一年我们就盈利了,一直到今天

其实在2B行业和产业投资两端做桥接,我认为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我错失了快速把宇视带到百亿的机会。当然还有希望,当年如果早点认识资本的朋友,现在可能已经是百亿了

我认为2B行业创业者对资本获取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为什么这么讲?因为2B是不打价格战的,2C充分利用人性的贪婪和好占便宜的特点,只要价格够低就打通所有。2B是政企采购模式,很多创业公司一创业就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和比较稳定的利润,对资本渴望不是那么强烈。我自己检讨过为什么对资本渴望不强烈,是因为我觉得我有钱,我有稳定的现金流,没有一分钱贷款。做企业的这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对现金流的恐惧感从第一天开始就在我身边。但是回头看有可能是我们欠缺对资本界的认知,是我们要补的一课。

我就简单聊这么多,非常诚挚地邀请各位去杭州,因为宇视总部在杭州,我们可以一块喝茶一块聊天,一块探讨一下非常苦逼,但是也非常幸运的2B CEO的道路。因为活下来很容易,做大非常不容易

谢谢大家!

启动仪式

演讲结束后,几位理事走到台前,和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张一甲、甲子光年首席战略官Jack Poon共同完成了启动仪式,科技产业融合主题企业家俱乐部「5050Club」正式成立。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