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36)武汉柏泉天主教堂 一个让人心接近灵魂的地方

令子写纯真年代:我坚信是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绝不是丑恶的东西让我们在艰难中前行。一个不纯真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纯真的故事。我会用心记录点滴感动。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宁静的肥沃

身处这繁华都市,到处都是浮躁的人群,我们都身不由己。在一个安静而美妙的盛夏,我迎着夏天的风,走进了一个神圣的心灵殿堂--柏泉天主教堂。远离喧闹,给我的只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一个人静静地在那儿,聆听内心的平静。那种感觉美妙得让人心悸!

美丽的故事

意大利传教士刚来东西湖乡下传教时,村民们都不太敢搭理蓝眼睛的洋鬼子。洋鬼子独自走在午日乡间火辣辣的地头,又渴又累,这时,一中年农民大胆地跟他打了个招呼,并送了个西瓜给他解渴。西瓜吃完,朋友也交上了,于是传教士到了该村民家,发展该村民成为了教徒。看到村民的儿子机灵可爱,又带了这个孩子到教堂打杂。小孩子于是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长大后到汉口做了洋买办,最后又做地产生意发了大财,时称“汉口地皮大王”,也是一代名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刘歆生!据说,他曾跟黎元洪开玩笑说:“先生创造了民国,我创造了汉口。”

我在柏泉古镇拍摄的刘歆生的塑像

据载,刘歆生家三代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刘歆生自小聪颖好学,得以在修道院免费读了几年书,由于经常出入教堂,学得流利外语,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成年后到汉口做了买办,从此踏上了经商之路。

刘歆生一生勤俭,但对商业上的发展,对社会上的公益善事,则舍得投资或积极赞助。据说当时修筑张公堤共用去80万两白银,刘歆生就捐资60万两;为了扼制危害民众的鸦片,刘歆生办了许昌烟厂,劝导吸鸦片的人改吸纸烟。由于刘歆生的诸多善举,他在老百姓中声望很高,又被称为“刘善人”。抗日期间,拒不与日本人合作,颇有爱国情怀。直到1941年去世,享年84岁,也算清白、顺当的一生了。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悠久的人文

柏泉天主教堂位于东西湖区柏泉街刘家咀,柏泉天主教堂实名“柏泉小修院”,全称“汉口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建成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了。柏泉是个古老的地方,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早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有人烟,人气一直很旺。1842年,意大利传教士李文秀(中文名),识得柏泉这块宝地,即在这里购地备石,意欲建屋办修院。后租得一庙宇,招生授课,被察觉遭驱逐。因此,修院形成“流动式”。

1870年左右,意大利政府因过去没收了“中国学院”(圣家书院)的教产予以退赔。郭栋臣等数名中国神父携款回汉,分别修建了柏泉天主堂和武昌花园山天主堂。柏泉天主堂的圣堂取名圣家堂以资纪念。

1892年,柏泉天主教堂已设本堂区并有男孤儿院和公学。1897年将公学称为预备修院。1901年修建方济会初学院和教区小修院。其间均系意大利神父任院长,1946年仅只有中国神父郑学文主任院长。

怡然的风景

这样一座被隐蔽在乡村的教堂,四周被湖泊和田野围绕,它一直静静的矗立在这里,迎接着崭新的每一天。

庄严肃穆的殿堂

进入大门后幽深的通道,远处有条小狗狗

宁静的花园似的墓地

天主教堂的正门

室外的塑像

室外的塑像

室外的塑像

一个园丁在整理花园,紫薇花开得旺盛

文化实力是软实力,要保护历史文化。维护好、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有重要意义。目前柏泉天主教堂正在进行全面的修缮。

柏泉天主教堂将在文化传承作用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作用。从统战工作角度上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给他们提供正规场所,提供真正的宣教,发挥宗教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众多粉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