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讲座29

受风寒了就是表证的浮脉,大病时间长了突然出现浮脉,往往是虚阳上脱的症状。还伴随着汗出如油、气喘如牛、面红如妆,好像化了妆一样,回光返照的状况。浮取有但沉取空了、没根儿了,表证的浮脉浮中沉都有,是阳气上冲的情况,把病邪挡到体外。有力和无力、有根和没根、虚和实不一样。

   摸脉首先得看这个人的体质,一看这个人挺壮就不能说出现浮脉不行了,不到那个时候就是死板教条。望诊是第一步,体质强弱、男女老幼、胖瘦都一样,都有一个正常的范围和状态下的沉浮。瘦弱的就偏浮一点,轻轻一摸能摸到,你不能说他有表征,他是因为瘦脉管就特别容易摸到,暴在表面,当然他们感冒了会浮得更厉害。大胖子脉都偏沉,说他是里证也不一定,就是肉比较多脉管在里面了。他们想摸到浮脉很不容易,除非他感冒特别厉害的时候才能摸到。

   这是灵活掌握的事情,不能按书上的死板教条,摸得多了就知道了。各种情况都有偏差,在你自己多体会,不能千篇一律地摸到浮脉都是这种病。关键是摸脉里面有没有中气,总体的脉象符合不符合气化的规律。独大和独小都是病,这六部脉都比较平均,某一部脉突然大或突然小都是出问题了。看病先把这六部脉大概摸一下有点印象,看在沉浮、快慢、迟数哪种状态,了解他的身体素质和状况,然后再按照浮中沉三部九候一部部细摸脏腑的问题,这就是方法。

   不熟悉就多摸脉,然后再问症状,不要怕问。问症状和摸的脉象一起思考,看是否符合,时间长了你就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了。思路是正确的,你就找这个思路实践就行了,你得有据可依。如果没有这个法你就乱了,一摸脉上来就说人家有什么病,没有经验你一说就会错的。

   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人久病在白天浮大脉更厉害了,沉细脉到晚上更厉害了,阴气太重就会死到晚上。伏骨脉就是比沉还沉的脉,就是阴实更厉害了,阳气太少了。血流不到了,血是行阳的,阳能入到阴里面就能把阴化开,成了阴实脉就伏到骨头上了,也不能说完全都是癌症,但肯定是有了实质性的东西了。肿瘤啦,营养物质过多的积累啦,排不出形成的东西。

   正常人应该是虚灵的,阳气把营养物质化成咱们的能量,阳气用完了。再摄入有形的物质化成无形的阳气,阳化气,阴成形,用完了残渣要及时排出去,否则人体排不出就不行。脏是藏而不泻,藏是藏的精气,不是有形的东西。腑是泻而不藏,泻的是有形的东西,不是泻精气。脉是一息五至,低于五至叫比较慢的迟脉,一分钟六十次以下。高于五至的是较快的数脉,一分钟九十次以上。慢脉主寒,快脉主热,还有实热和虚热之分。细数无力就是虚热,洪数有力的脉就是阳明实热证,伴随着发高烧。

   脉象是动态的,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发展的。比方说开始受寒是浮紧脉的麻黄汤证,紧是寒郁住了。没有治疗就往里走郁而化热,就出现大青龙汤证了。就是现在非典、甲流,就是高烧、咳嗽、肺炎。外面还有点寒,还有点发冷。就会出现脉浮大数了,开始没有热的时候还不是太数。还没治好,外面表证的浮脉就没了,全部内陷都入里了。就从太阳转到阳明了,就成了洪数脉的白虎汤证了。再不治疗火就太厉害了,就会伤到津液了,出现洪数、沉取见空、无力的芤脉的脉象了,这就是人参加白虎汤证了,用人参去补她的津液。再不治就会出现阴阳两虚的细数脉了,没有津液光剩下那点热的竹叶石膏汤证,这时温病派的方子就顶用了。走到血分上就可以用那些滋阴凉血的药了,或者用生脉饮滋阴、补气。再不治出现阴不济阳了,四肢冰凉了、心衰了又开始加阳药了,可以用参附汤和四逆汤了。

   虚热也是热,正常心脏跳动缓的时候血液回到心脏里面,充满了再排出去。如果跳得太快了,血还没进去就排出来了,就做了无用功了。老收缩里面没血,打不出去就不对了。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是迟缓者,趺阳寸口之常脉,未可以为寒也。体格好正常的人脉会显点迟慢,迟又缓是比较气定神怡的感觉,就好像运动员们的体格一样好。心跳虽然慢,但是挺有节律,这就不能把它当成病态。

   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是数者,阳明之阳虚,未可以为热也。虚热了就会血打不下去,胃里得不到血就吃不下饭了。火在上面阳气就下不去了,就出现了细数的脉象了。人之将死,脉迟者少,脉数者多。阳气绝根,浮空欲脱,故脉见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虚劳之家,最忌此脉。若数加常人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矣。就是出现心衰脉了。你治病看转轨的情况,用药了脉象越来越快,那就是你的方子错了。用药后越来变慢,越接近五至,那就证明方向是对的,从脉象上可以看发展和预后。

   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肝藏血而肺藏气,故肝脉滑而肺脉涩。肺性收敛,肝性生发,收敛则涩,生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气,阳也,而含阴;血,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血充足就出现了流利的脉象,涩就是特别气血少沉细,好像轻刀刮竹一样。血多气少才能怀孕,所以滑脉就是孕脉,没血了胎儿就呆不住了。阴阳是相互的,不能说哪里是阴、哪里是阳,肝脉虽然主血,但是属阳。

   脉法: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沉涩而生则浮滑,长则浮滑而藏则沉涩,还是说肺肝对应的脉象。 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伤也。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肺脉出现毛涩不流利是正常的,肺脉特别流利那就是太湿有了病了,肾阳脉稍微涩一点没问题,是肺脉造成的。肺脉涩是尺脉的根儿,肝脉滑升到心上,心脉滑点没有问题。

   尺应涩而变滑,则遗精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大家要详细研究四圣心源的脉法的原理。大小者,阴阳之象也。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为阳而小为阴。寸大而尺小者,气之常也,寸过于大则上热,尺过于小则下寒。多摸正常人的脉,就知道什么是过了,必须得经常实战。

   然有大不可以为阳盛,而小不可以为阴盛者。「脉法」: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盖阳衰土湿,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烁,则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则关尺浮大。芤脉的表面非常大和强硬,但是摸里面根葱管一样,这种脉不是实证,气盛里面没血。这叫亡精失血之脉。芤脉厉害了就成更硬的革脉了,是不同的程度,革就是火升而不降,肺金从革。里面突然大失血了,就出现心脏鼓动力量比较大,维持血压供氧。

   女人血崩大失血、抽血的这种芤脉是虚弱之脉,我摸过一个大小伙子就是这种脉,他说前几天去献血了。精血是人体宝贵的东西,虽然可以再生,但还是需要消耗元气和阳气制造的。但有时血崩老是流血过多,阳气也没了就会出现沉细脉,失血伤精当时心脏还在加强工作,人有代偿功能,硬说献血对人没影响那是瞎说。少量献点血比如200CC,然后让自己的循环系统再产生新血。是可以的,人体肝脏代谢的是垃圾,功能正常的时候能把垃圾排走。功能不正常垃圾就排不走了,就会血稠了,你把血放完了,再过半个月再测血脂还是那个样。

   当时换血后感觉挺好,可以把血过滤一下,脑子就会挺清凉。那是因为你排泄垃圾的功能差了,你应该从根本上把他的肝肾功能调好,肝脏好了才能把那些杂质和垃圾化走,把好的东西还收回来。人本身有自己的功能,如果老是强行人为地换血,就会对人体阳气有非常大的伤害。这就是血液透析不好的原因,不换生命会受到威胁,但是老换血逐渐也就不行了。用机器换血透析也只是一个维持,但最终是不行的。把肝肾功能和精气保好,人才能长生健康,靠外来的方法是不行的。你用中药、针灸、锻炼等方法,把肝脏功能恢复,它自动就把垃圾带走了,好血就上来了,这种方法才是长久之计。

   中医在古代大出血时用什么办法,中医认为阳能固阴,在人失血过多后,用大量的参附汤或独参汤,古人就用这种办法把气固住,一下把血止住了。先维持住生命,然后让他在自己生血,西医输血、做手术来的比较快,这一点比中医好。副作用再说,反正先把命救了,但是长期老是输血肯定是不对的。不需要你还给她输血干什么,什么都得有个辩证,有条件的话还是用中药调理。中医以前没有输血的办法,手术的方法没有传下来,西医的急救创伤比较好,这个不能否认,但在慢性病调理上就不如中医效果好了。中医衰落就是很多经典的东西丢失了,后世只学了一些验方的皮毛,根本的东西没有掌握住。中医教授不会号脉,你怎么能把中医振兴起来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凡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收敛则脉小。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藏则上清而下温。劳伤虚损之脉,最忌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则人死矣。故大则病进,小则病退。小脉未可以扶阳,大脉未可以助阴,当因委而见源,穷其大小所由来也。说这些脉象完全是揭示人体的功能,无非是阴阳收藏,只有这样才能把脉说清。弱人就怕脉大阳脱了,你把他从大脉治成脉沉细了,这是往好处走的。这你就不能说他越治越弱了,很多心脏病人开始摸着都是洪大脉,非常慌张,不是气定神闲的那种正常的大,那是心脏在努力奋斗那一口气。治疗使脉缓和下来了,脉越治越小,人反而越来越精神,这在临床是经常有的。

   脉过大人却躺在那里不能动了,大不一定是对的,不是越大越好。脉大是人体自保的代偿功能,维持大脑和脏腑的供氧供血,加大力量去往那里送,心脏努力地跳是一种病态。身体气血能正常供应,就不需要心脏那么大的力量了,轻轻一点力量就够了。所以说大脉不是壮,是人体缺少血缺氧的表现。正常是不快不慢、不沉不浮、从容和缓,气血来去正常。有大的地方就有不够的地方,很多人说看我的脉挺有劲儿,其实是高血压,你摸小孩子的脉是最正常的,柔软而又平和。

   温病派说脉大是阴虚阳昂,就去补阴不见得是对的,阳气向外脱的时候去补阴,就会阴就更实、阳更虚了。所以温病派有很多理论是值得质疑的,但是他们的医案写的也挺好。西医还认为一些细菌性的咳嗽发烧用消炎药是有效的,但是这个人能恢复健康痊愈,这个目标能不达到。温病派和西医能使症状减轻,不咳嗽发烧算是临床治愈了。但是中医经方派一摸脉沉下去入里了,中西医痊愈的标准是不一样,温病派和西医治疗离痊愈总是有一段距离的。经方派是调动人体自身的气化能力,把病抗出去了,这才接近于痊愈。大夫的程度不一样,吃药到一定水平就老是那个样子了,再也好不上去了。所以还得要在理论上不断提高,越高证明你的医术越高。都可以有效,区别就在离人体正常的状态差多少。

(0)

相关推荐

  • 中医诊断 | 切脉

    切口采取两手寸口即掌后桡骨动脉的部位,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按.重按.或单按.总按,以寻求脉象.每手分三部,以常后高骨作标志,定名为"关",关之前为"寸",关之 ...

  •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四难 脉有阴阳

    第四难 脉有阴阳 [原文]       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①.浮者阳也②,沉者阴也③,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

  • 王四进经方讲座-70-六经治疗方

    太阳和阳明二阳合病,在医宗金鉴里面的歌诀是"二阳合病满喘发.一个得了鼻炎和喉炎的病人,胸闷气短,一分钟得深吸气两三次,心下憋胀.在省二院用雾化和消炎药治疗一段时间,吃得他胃很难受.中医治疗急 ...

  • 王四进经方讲座-心脏

    今天讲脏腑生成的心脏,咱们经方派特别重视心脏.肾阳之火的功能,认为阳能生阴. 但是温病派很少提到心脏.他们一说就是肾阴虚,温病派就强调阴,肾为一身之水.一身之阴,他们认为阴中生阳.阴中求阳.这是站在不 ...

  • 王四进经方讲座-82-劳伤解:阴虚阳虚;吴茱萸汤证;阴脱阳脱;精、神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王四进经方讲座-59-神药甘草

    黄元御写的<长沙药解>是中药里面的上乘之作,不次于<神农本草经>,因为它非常适合初学者.他能把中药和人体生理以及方剂都融到一起讲,神农本草经就那么几句话,初学者很难悟懂.他的药 ...

  • 王四进经方讲座-32-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这一段时间我在研究辅行诀,有一些新的收获,在原来的基础上,理论又往深处扩展了很多.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拿出来一起学习一下,所有的生物的等级和所在的时空不一样,他们分化的程度就不一样,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生物 ...

  • 熊继柏:学习中医经典,提高理论与临证水平(经方讲座实录)

    前言:熊继柏(1942-),13岁拜师学医,16岁独立行医.通熟中医经典,且悟性颇高,每遇疑难杂症,总能圆活运用经典理论指导诊断辨证和处方用药,从而达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本期讲座熊老结合具体 ...

  • 黄煌经方讲座笔记——皮膚病方

    不要人命 但可能是內病外表 影響生活品質與心理 皮膚病分類: 1.   病毒細菌性皮膚病:單純疱疹.帶狀疱疹(纏腰火丹)(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扁平疣.膿疱瘡(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丹毒.毛囊炎 ...

  • 黄煌教授经方讲座:失眠

    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调理)治疗,通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与不良情绪(神),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方一:温胆汤 1.本方为传统的壮胆方,主治胆虚(痰湿阻滞)失眠. 传统表述:① ...

  • 王四进经方讲座-51-脉症病治:青光眼;脂肪肝

    在金匮要略上讲脉症病治,中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脉症同样重要.现代西医以辨病为主,什么病就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叫规范治疗.中医同样是治一种病但用的方法却不一样,一人一方,这就是中医的特色.比方青光眼要是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