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议】尘封半个世纪的武昌九龙井 期盼重见天日
原创:王建利
武昌古城素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誉,“八井”之中,九龙井、八卦井、双眼井相隔不远,知名度也最高。由井而衍生出九龙井街、九龙井正街、八卦井街、八卦井后街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八卦井在地铁5号线施工围挡中,双眼井在一家民居房内,两个井1987年就已是武昌区文物保护单位,那么,九龙井呢,它还在吗?
1990年出版的《武汉地名志》这样描述九龙井:位于武昌区后长街以东,后宰门以南,九龙井街转角之处。现井口闭塞,井框尚存。此井为明代楚王宫内的饮水井之一。传说宫内曾有人投水自尽,为防止投井事故再度发生,在井口安装石雕九龙井框,以镇邪魔,因此得名九龙井。
九龙井框
2008年出版的《武昌老地名》这样描述九龙井:九龙井在九龙井街24号,即在演武厅(今阅马场)广场的西南角,九龙井上曾安装着九龙石雕井框,据说是以镇邪魔。这井框原来放在隔壁的一间老宅花园里,这间老宅2007年拆后新建了楼房,九龙井已湮没。
武汉晨报2016年1月9日的一篇报道《透过九龙井街寻找楚王府踪迹》,介绍了谢邦纯老师保管九龙井框51年的故事。看来,九龙井还有戏,于是我来到了九龙井街,找到了九龙井街24号,正如武汉晨报文章所说,现在是一家圆通快递点。
九龙井街24号
谢邦纯老师住在隔壁九龙井街25号,开着一家副食商店。出生于1947年的谢邦纯老师,退休之前在湖北船厂上班,还是厂里集邮协会会长,虽已73岁,但身体不错,思维清晰,逻辑条理,在我表明来意后,热情向我介绍了和九龙井框的缘分。首先,谢老师明确告诉我,九龙井框至今还在他家小院里,井框高约60厘米、内径32厘米,由一整块大青石凿穿制成,并向我展示井框照片。
随着交流开始,谢老师把记忆拉回到1969年,当年黄鹤楼街办事处中营街居民委员会王桂章主任的决定下,将九龙井周边空地圈起来,把九龙井给封了,搭棚子卖菜创收。井框被丢弃在巷子口,他和哥哥谢邦纪见状,合力将重约200公斤的井框滚回自己院中,想着哪一天九龙井能够启封,再捐出来,可这一等就是51年。
九龙井街25号
谢老师清楚记得,那时候九龙井、八卦井、双眼井都是有水的,井水冬暖夏凉,夏天冰西瓜、冬天洗衣服,舒服。再后来自来水入户了,井水只用来洗竹床了。至1981年左右,九龙井上面的平房正式盖起了两层小楼并沿用至今,6年后的1987年,九龙井100米旁的双眼井、200米旁的八卦井,双双被列为武昌区文物保护单位,而九龙井一直没有受到关注。
我提出想看看九龙井原址的地方,谢老师欣然答应,带我领进圆通快递点,手指井的原址说道,九龙井没有湮没,井上面铺了预制板,如果揭开,就可以让井重见天日。并说道,当初封闭九龙井的施工人员林师傅还健在,就住在九龙小区7栋4楼,他可以佐证。九龙井还在,井里还有水,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啊!
九龙井被掩埋在九龙井街24号室内陆板砖下面
九龙井街23号百年老屋
不仅如此,谢老师带我来到圆通快递点右边隔壁——九龙井街23号。谢老师指着房屋大门说,单从这保存良好的老式原装石库门(麻石门框和花瓶木门组合),就可判定这座房屋有百年历史。
九龙井街23号墙角地界碑
老宅还立有墙脚碑,至于这座老宅有什么渊源,期待各路专家学者、文史义工揭晓答案。
话题回到井上,谢老师继续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井才有家。清澈的井水成为当地百姓的主要饮水来源,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人们外出工作,俗语称背井离乡。古未有市,卖货常在井边,故称井市,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祖先留下的“古井文化”。恳请政府有关部门恢复九龙井,让九龙井重见天日,促使九龙井、八卦井、双眼井这些古井,以及旁边的历史建筑成为黄鹤楼下红楼旁的“新景点”。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在闲暇时来到这些老井旁,徜徉在历史的轨迹里,感受那馥郁浓烈的历史气息,重拾那些遥远的记忆,一定身心愉悦,这些老井一定成为新的文化旅游名片。
是啊,谢老师的希望何尝不是我们所有武汉人的希望,期盼尘封51年的九龙井早日回到我们的视野中,期盼这些老井早日焕发新的生机,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
1876年的武汉
编辑: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