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为何消失了?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墨家为何消失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势力加剧,加上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退,社会持续动荡不安,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征战,穷兵黩武,不是今天我打你,就是明天你被人打,没有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引领治国理政。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诸子百家便在此时诞生了,他们各有各的学说,而且这些学说在社会上并立,一时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学说说白了,就是一个流派的治国理念。
比如,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政,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纵横家的合纵、连横等等,不胜枚举。
在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中,每一个流派的创始人都想把自己门派的学说兜售给诸侯国,都想让诸侯国运用自己学说来治理国家。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仁政,孟子游说各个诸侯国,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理念,法家宣扬法治,墨家宣扬兼爱、非攻。
尽管诸子百家都在拼命兜售自己的学说,但在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上,最为著名的流派只有三家,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这三个流派在当时被称为显学。
然而,在这三个显学流派中,墨家却在大秦帝国统一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1.墨家思想与大秦帝国治国理念抵触

大秦帝国自秦孝公开始,便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从此走上了强盛之路。
商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依法治国,讲求以武力征战,然后再以战场上斩杀敌人的多寡获得军功爵位。
比如,在战场上杀一个敌人给什么奖励,杀十个敌人给什么奖励,杀一百个敌人又有什么奖励……以此类推,类似一种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
这种奖励耕战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杀掉的敌人越多,获得的军功爵位就越高。
不论你是平民也好还是宗族也罢,只要你敢想敢干,敢于拼杀,在战场上获得足够多的敌人的首级,你就有足够高的军功和爵位可以获得。

这样的话,我们不难想象,在秦军士兵冲锋陷阵的沙场上,敌军的头颅被一个个砍掉,然后挂在腰上,拿回去换军功爵位。
这是何等的残忍残酷。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秦军士兵遇到敌国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妇孺儿童,都无一幸免。
所以,法家思想催生的是战争机器。
而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恰恰抵触的就是这种残忍残酷的作战手法。
墨家学派的人指出,战争不但会让很多人失去性命,更让无数的老百姓惨遭荼毒。
大秦帝国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依靠武力征战,不断兼并他国土地,那些敌国的百姓在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中欲生不得,欲活不能,这是极为残酷的现实。
因此,墨家的存在是极其不利于大秦帝国的统治,故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肆驱逐墨家弟子。

2.墨家思想与大秦帝国的价值观抵触

大秦帝国通过武力手段统一了六国,尽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王朝,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些被大秦帝国统一进程中侵占国土的黎民百姓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流离失所,居无定处,饥饱不接。
更让人感到悲愤的是,那些六国的黎民百姓,不仅失去家园,失去土地,他们的钱财物资,也悉数被掠夺。
秦国发动战争,首先受苦的是本国的人民,毕竟打仗了要筹集粮饷和战备物资,这些物资都要从本国出,帝国是断然不会给你这些的。
只有当你攻占了敌人的城池与土地,才能掠夺敌国的物资,以供本国战争消耗,但是,敌国城破之时,会心甘情愿的留下这些物资吗?
当然不会。
统治者发动战争,要横征暴敛,要大肆掠夺,这些正是墨子极其抵触的,也是墨子深恶痛绝的。
掠夺,不仅是一种破格获取,更是一种不劳而获。
这与秦国武力统一六国、开万世基业的价值观极为不符,所以,秦始皇为了稳固基业长青,墨家必须要消失。

3.墨家思想与大秦帝国的稳定性抵触

大秦帝国的统一,是经过六代秦王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秦国统一的进程中,打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役,而统一的目的,是为了让帝国能够走得更加久远,因此,秦始皇统一后,自己就是秦始皇,下面就是秦二世、秦三世……
可是,墨家却认为,攻打他国,尽管在战争胜利后能够得到战利品,但是,实际上根本比不上丧失的东西。
攻伐者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让士兵去白白送死。
这种思想学说的鼓动性,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从而让人心涣散,让人不打算在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一种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增强凝聚力,继而激发战斗力。

如果没有意识形态作为思想引领,便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那就是一般散沙,上了战场,就是一群溃兵。
如果大秦帝国统一后,被墨家的意识形态所侵蚀,那些六国当中失去家园的人们,就会趁着秦国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时候乘势攻伐秦国,给秦国的大一统造成一定的威胁,给秦国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威胁。
试想,这样一种不利于家国稳定的学说,哪一个帝王会喜欢?
秦始皇这样不可一世的帝王,更不会待见,所以,驱逐墨家,是势在必行。
因此,墨家在大秦帝国统一六国后便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墨家学说中的科学技术也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流传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