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治:一一五师主力团长,率部入编新四军,三年作战1500次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授衔,从元帅到少将,无数为新中国建立不朽功勋的战将们获得了应有的军衔。
同时,在军衔评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插曲。有些人觉得评衔太高了,主动要求降一级;有人认为太低了,想要提一提。
在评军衔过程中,对每个人的军衔都是按照资历、战功、军职以及贡献等综合考量的,所以从十名大将到众多中将,同军衔的将军们军职也相差不大。
但众多中将当中,悍将彭明治绝对是个不一样的。
彭明治参加革命早、资历深,却一度当了八年旅长,军职上差人一步。不过,对他的战功不少人却是十分清楚,彭明治不仅作为一一五师主力团长参加平型关大战,率部入编新四军后,更是三年作战1500余次,军中上下称之为:“姓字犹叫敌胆寒”。
相比于对其他人的疑虑,对彭明治的军衔疑虑则在军职上,因为他授衔时候的军职和他的资历不成正比,彭明治曾当了数年的新四军旅长,后又短短三个月连升三级,这种履历难免让有些人觊觎。
在最后的授衔中,彭明治仍然成为了177名开国中将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彭明治相对于其他中将而言确实军职不高,但对于为什么彭明治能授衔中将,陈毅元帅的那句话应该是最好的答案,陈老总曾称彭明治一部为:
华中主力的主力,党指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钢铁部队。
一句主力中的主力,高度概括了彭明治的战功与资历。而陈老总说这句话的时候,全国还处在战争时期,也正是因为彭明治的抗战功勋,才有了曾任新四军军长陈毅的高度评价。
彭明治在革命早期,就同新四军有着不解之缘。
他1925年入党,在北伐战争时期,彭明治是叶挺独立团的一名排长,战斗过程中身先士卒不惧牺牲,赢得了一众官兵的尊敬与信赖,而团长叶挺,便是之后的新四军首任军长。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曾经备受时代压迫的彭明治,依然成为了起义的一份子,并且担任了起义军25师的连长。在起义后期战斗不利,部队南下广东的过程中,彭明治率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阻击战,为大部队安全转移争取宝贵时间,他切实兑现了曾经在党旗下的誓言。三河坝战役中,他即便负伤也坚持战斗,但之后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一心投身革命事业的彭明治,并没有因为转移失利和在逆境下的革命事业而退缩,也没有因为伤痛的打击而消沉。在养伤期间,经常打听部队的消息,以求获取联系重新回到战斗岗位。终于,1930年重新回到队伍,成为了工农红军的一员,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事业。
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部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彭明治也从一开始的连长逐步成长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师参谋长。长征结束后,彭明治进入抗大学习,为日后的抗日战争积蓄自身精力与实力。
此时的革命事业,已经进入到了另一个斗争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国共两党也为共同抗日,开始谋求出路。西安事变之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又扩展为了十八集团军,全军上下投入抗日战争。红军上下整编,三个师成为了主力。
随后,抗大毕业的彭明治,顺利进入一一五师投入战斗,担任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参谋长,转任团长,成为一一五师主力团的团长。而当时的三四三旅,下辖就两个团,值得注意的是,旅参谋长陈士榘五五年授衔上将,旅政委肖华也被授衔上将。
一一五师,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而作为一一五师主力团,彭明治率所部六八五团投入战斗,为此役大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部队开始改组后,彭明治所部六八五团转入山东组成苏鲁豫支队,开展游击战争抵抗日寇,彭明治成为了一支游走于齐鲁大地的劲旅的主将,两年后支队编入第五纵队。
随后,因为皖南事变的影响,新四军兵员不足骨干匮乏,彭明治所部又转入新四军作战序列,成为了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由于彭明治所部的彪悍战斗力,第七旅成为了一支游走于中原腹地的劲旅,广泛打击日伪军。也正因为如此,曾任新四军军长的陈老总,发现了彭明治的军事才能和第七旅的彪悍战斗力,称其所部为主力中的主力。
要知道,彭明治自抗大毕业以来,一直都是主力部队的指挥员,并将其所属一部打造成为了一支钢铁之军,即主力中的主力。在一一五师是如此,到转战山西山东也是如此,编入新四军作战序列后更是有增无减。
而直接致使陈老总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当时彭明治率领第七旅,在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辉煌战绩。
作为一支由一一五师转战到新四军序列的劲旅,彭明治的第七旅从组建伊始,就成为了新四军的军部辖属机动部队,在当时一支部队能够成为机动部队,不仅是对部队指战员的严格考量,而且是对整个部队势力的肯定。
彭明治正是率领着这一只钢铁劲旅,为刚遭受皖南事变打击的新四军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一支机动部队转战各地。
彭明治一部的入编,为新四军带来了三大利好
一,沉痛打击了敌寇的嚣张气焰。无论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是侵华日军,都在新四军所驻的地区间横行无忌,气焰日益嚣张。
新四军最初的兵源,都是工农红军留在江南各地的游击队,统一战线以后改组,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成为新编第四军。而这支由江南各地区游击队组建的新四军,被反动派在皖南无情打击,一大批骨干惨遭屠戮。这种突如其来的浩劫,一方面导致了新四军实力的大减,大批骨干遇害、大量物资遗失,伤亡惨重。
另一方面又充分暴露了反动派的统治野心与对我党军队的顾忌。新四军指战员,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陈老总和粟裕,二人无论是军事指挥才能还是部队发展能力,都让蒋介石头疼不已。而且蒋介石也见识过游击队的厉害,那种神出鬼没的打法,不是蒋介石的各大部队所能适应的。所以,面对这个一网打尽的好机会,千载难逢他不愿意错过。
凡事都有两面性,辩证来看蒋介石的举动,实际上也展现出了国民党对当时江南各地我党军队的轻视,以为此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消灭江南驻军,进而便于其自身发展。
而以彭明治为代表的有生力量,为新四军带去了一大批优质兵力,迅速壮大了新四军的整体实力,使之比过去更加强悍。如此一来,不仅蒋介石的独裁幻想被打破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强悍的部队注入新四军,使得反动派不敢再行悖逆之举。
同样的,江淮各地的日寇,对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新四军不甚看重,认为这支部队是不堪一击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的正面部队。然而彭明治等人的到来,让犹如沉浸在梦中一般的日本人顿感阵痛。尤其是彭明治,他所率领的第七旅,以机动部队的战场优势转战江淮,神出鬼没搞得日寇分身乏术。在彭明治率部入编新四军后,仅三年间便对日作战1500余次,击毙日伪军5000余人,战果辉煌。
二,彭明治一部的入编,极大鼓舞了江淮各地抗日武装的士气,尤其是刚刚经历挫折的新四军的士气。
数千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将士气看作是致胜法宝。在当时,衡量一场战役能否打赢以及如何打,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看敌我双方的士气,“士气振则战必胜,士衰而亡”是千百年来的战争原理。
历经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正是是站在了士气衰弱或振作的十字路口。一旦在遭受反动派打击之后又陷入日寇扫荡,那么整个江淮地区的革命武装将面临空前的灾难,首先就是士气的衰弱。
1942年,彭明治所部苏鲁豫支队,即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编入新四军战斗序列,为新四军振作士气并开展强有力的武装抗战,创造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这都与彭明治所部本身的优势条件息息相关,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部队实力强劲,该部优秀骨干的对日作战经验丰富。要知道,彭明治所部,是从一一五师走出来的主力团发展而来,是开展平型关大捷的主力团,同时又是从平型关转战至三晋大地,又同日寇周旋到齐鲁大地,最后进入江淮各地编入新四军的。
其次是骨干密集,各级指战员都积累了大量的指挥作战经验。从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组建开始,彭明治所在的六八五团就聚集了一大批经历过革命战争、经历过长征的红军骨干,就连彭明治这样的的红军中高级指战员,初期也才任职团参谋长,全团上下的其他骨干,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在战斗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指战员,在彭明治所部转战各地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机会,滚雪球一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指挥员。
最后是配合默契,从一一五师到编入新四军,彭明治所部的指战员,都有过数次配合作战的经历,战场上配合起来效果极好。这和其他各部队指战员的经历不同,彭明治所部的骨干力量并没有过多调离,彭明治将军本人也从六五八团到五纵第一支队,一直都在这支钢铁劲旅指挥作战。
因此,由上到下,即从旅部到各个营连单位,指挥作战的效率和各部配合的默契度远高于其他部队。这种令行禁止、配合默契的优势,是彭明治所部战必胜的关键,也是该部能从三晋转战到江淮,人员不减反增的关键。
一句话:彭明治一部,是久历战火磨炼的部队,是上下一心配合默契的部队,是士气旺盛的一支钢铁劲旅。
这丰富的对日作战经验,极强的指挥效率,久练则成的默契度,成为了该部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转战各地鲜有败绩的活力源泉。
面对全面士气受挫的新四军,彭明治所部带来的这股澎湃士气,这种亮剑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新四军士气的恢复,推动产生了新四军广泛开展对日作战而不畏战的新风尚。
三,开启了江淮各地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彭明治一部入编前,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新四军,虽然历经皖南事变后吸纳了不少新生力量,但鉴于敌我实力差距,游击斗争的传统作战方式并没有被放弃,而是仍成为了主要作战方式。
自1942年开始,抗日战争逐渐向战略相持阶段过渡,曾经在战略防御阶段下采取的斗争策略,显然不大适应新阶段的斗争需要。
换句话说,以前打游击战配合阵地战阻击日军扩张进程,而现在则需要开始渐渐主动出击,同日寇开展你来我往的互攻战斗。由于战斗惯性的影响,习惯了三年游击战防御战的新四军各部,一时间很难反应过来,并全面转变战斗策略。
这种情况下,领头羊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当时陈老总运筹帷幄,粟裕等高级将领研究方案,但付诸执行的过程中,底下部队的战斗力则不可控,因为士气和战斗惯性,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彭明治所部,恰恰是能够主动向日寇发起进攻,并且能够很快适应战略渐变的部队。因为自平型关大捷以来,转战各地的彭明治所部就是在同日寇进行你来我往的战斗中,不断进行转移的。入编新四军后,彭明治率领所部机动部队,转战江淮各地三年内作战1500余次,堪称战将奇迹。
1943年,作为新四军军部机动部队的第七旅,便开始了针对日伪军的猛烈攻势,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极大鼓舞了新四军士气,领头羊的作用一览无遗,其他各部也勇气倍增,相互扶持广泛开展针对日伪军的猛烈攻势。就这样,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的新四军抗战新局面,就此拉开。
也就是在这时,关于彭明治的辉煌事迹开始在江淮大地上广为流传,新四军全军上下都知道军中有一支敢打敢胜的机动部队,有一个被誉为“姓字犹叫敌胆寒”的战将彭明治。而我们熟悉的陈毅陈老总,在评价彭明治所部的时候,也只用了一句话高度评价:“华中主力的主力,党指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钢铁部队。”
之所以有怎么高的评价,也并不仅仅是因为彭明治所部给新四军战场带来了主观优势和军事支援。更多的是在彭明治指挥下,这支钢铁劲旅在江淮站场,乃至整个抗日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明治一部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在彭明治率领下,向津浦路开展大规模破坏,这成为了彭明治入编第一战。
对敌寇进行战略打击,破坏交通线,是当时针对散向分布、经常性扫荡的日军进行的有力打击。彭明治率领刚刚改编完的部队,立即投入了破坏津浦线的战斗,一路突飞猛进从路西转战路东,从淮南打到淮北,日军大大小小的交通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宏观来看,当时彭明治率军破坏津浦线,最明显的功效有两个
一,能够延缓敌寇的进军行动。日军的优势一方面在精良的装备和有素的训练上,另一方面在各种交通线组成的基础设施上。依靠交通线四处运兵支援,是难以向日军开展长时间大规模阵地战的关键之一,因为双方支援速度不对等,我军聚合慢分散也慢,而日军有设施优势。
因此,彭明治率军破坏津浦线,无疑打断了日军依靠交通线进行多方派兵、极速支援的基础优势。这对减轻华北乃至江淮地区的抗战压力,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二,可以给新四军各个根据地的发展,争取到宝贵时间。刚经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本身士气疲惫部队整体较为脆弱,而刚转移到江淮站场,人生地不熟很大程度上吃了亏。前有日军虎视眈眈,是不是一顿大扫荡搞得根据地建设捉襟见肘,后有国民党力量冷眼旁观,甚至有些人时不时还会踹黑脚、打蒙棍。
自身疲惫,强敌环伺,这是新四军当时的处境。因此,新四军根本没有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条件,因为今天在建设,明天日寇就打过来了,到时候又得转移。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让日寇自顾不暇,这样一来就顾不上大扫荡围剿根据地,同时可以用军威去震慑心怀鬼胎的反动势力。
彭明治所部,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不同于其他入编部队的战斗历程。彭明治所部入编以来,就以军部机动部队的身份,转战与江淮各大站场,既有前期的交通线大破坏,也有中期的奇兵突袭以痛击日寇。
除了打击日寇,在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过程中,彭明治所部也有着辉煌战绩。从1940年的曹甸战役,到山子头、淮安战役等等,无一不是彭明治所部痛击敌军的傲人历史。
有了这一层背景,加上第七旅机动部队的身份,彭明治所部在江淮各大战场上无往而不胜。
破坏津浦线打击日寇,为新四军根据地建设争取时间。
游走与江淮各地震慑反动派,为新四军士气的恢复提供强有力的推动。
可以说,彭明治一部为后期新四军的建设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彭明治所部成为了进军东北的一支钢铁劲旅,入编后该部成为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三师七旅,还是以前那套班子,只不过是换了一块牌子,而作战任务也随着牌子的更换悄然转变了。
次年,彭明治一部参加了秀水河子战役和著名的四平保卫战,面对一众装备精炼的国民党军队,彭明治一部再一次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随着大兵团作战时代的到来,彭明治所部那种游走战斗的作战方式,则需要做出调整了。
解放战争的到来,改变了彭明治的作战方式
1946年10月,彭明治率领的第七旅,和当时的第七师进行合编,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而当了整整八年旅长的彭明治,此时开始得到了发展机会,连升三级成为副司令员,随后入编四野,成为了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而那整整八年的旅长生涯,就是所谓的彭明治军职不高的理论来源。但彭明治的战功和他率领的那支从一一五师,一直到十三兵团的钢铁劲旅,则是彭明治中将能力的最好例证。
彭明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不仅在于他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的信仰和奋斗精神。从一一五师的主力团长,到苏鲁豫支队的主将,再到八年旅长,看着同样的将领快速成长甚至是原来的属下也快速成长,彭明治都不为所动,他大义凛然,只为革命事业做好自己能做的。
1950年7月,一架苏联小型客机,从北京机场缓缓起飞,向遥远的莫斯科飞去。
这架飞机上仅搭载了14人,而开国中将彭明治,就是这十四分之一。此时的彭明治,正坐在客舱内端详着首都,脸上很平静,但眼里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愁,因为此时他的身份,是驻波兰全权大使。
他是为数不多的将军外交官之一,建国以来,随着建交国的增多,中央决定调将军入京,培训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彭明治便是周总理亲自点的将。
和其他有抗拒心理的将领不同,上个月还在广西剿匪,今日却成为了全权驻外大使的彭明治,并没有将对部队的依恋和不舍之情,当做抗拒出任的理由。因为他坚信,组织的需要是他奋斗地做大动力,这是他参加革命以来的信念,如同当了七八年旅长,都不会有任何负面情绪一样,他为组织需要而奋斗。
直到坐上外交专机那一刻,他在想的仍然是:
如何办好组织交付的大事?
如何当好这个驻外大使?
如何为两国邦交做出最大的贡献?
他此行的第一站,是莫斯科,因为他要向驻莫斯科的王稼祥取经,仔细学习一下外交的各种事项,以便为办好组织交付的工作而奋斗。
在波兰任职期间,这位戎马一生的沙场宿将,被称作“姓字犹叫敌胆寒”的彭大将军,却推动了中波两国文化的交流。
劳动节时的波兰街头上,甚至一度涌现出了高举毛泽东和贝鲁特头像游行的群众,将军外交家彭明治的外交的成功,由此也可见一斑。
我们坚信,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彭明治将军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为组织需要而奋斗,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应了陈老总的那句话:
“党指到哪里,就是哪里!”
谨以此文,纪念彭明治将军!
欢迎转发,转载请获取许可并注明出处!
本文由王颜章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