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郭宪伟/父亲的白发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编 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红李毅梅陈小磊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父   亲   的   白   发

文/郭宪伟(四川南充

  

  

  

  

  

  

 

我的父亲于2000年6月去世,享年81岁。在他去世后的“头七”日里,我写下了这篇散文。今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之。

接到父亲辞世的消息正值午夜零时,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震惊悲痛。

几天前我出差故乡时,特意抽时间回家看望了父亲。当时他病卧在床,连吃饭也需人喂。尽管如此,他的精神尚可,头脑清晰。我问他是否记得自己的生日时,他竟能将年、月、日丝毫不差地说出来。并回忆起"文革"期间在学习班挨整的事情。望着父亲满头银丝般的白发,我在心里为他祈祷。再过一个多月,父亲就满81岁了。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父亲早已闯过了七十四大关,再闯八十四这一关,目前看来虽不具备实力,但就耄耋而不昏的精神状态,再活两三年应该没问题。想不到刚离开几天,父亲竟驾鹤归去,如此的速疾令我如五雷轰顶不胜悲哀。

我携妻挈女连夜赶回家时,父亲己在灵床上静静地躺着,安祥慈善,一如平时。望着父亲因病魔缠身而变得瘦小的身子,泪水再也无法忍住,禁不住跪在父亲面前痛哭不己。

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一个活生生的慈祥的父亲了。人子大悲,考妣之丧。殊不知这大悲竟早早落到了我们身上。悲乎!痛乎!

泪眼朦胧中,有一团白色的云在眼前涌动,那是父亲的白发在飘动。那,岂但是白发,那是父亲一生的辛劳,那是父亲苦难的年轮啊。

父亲生于1919年,大约10余岁时父母双亡,由亲戚介绍到一家做杂贷生意的龚姓人家当学徒,一干就是10余年。父亲以他那勤劳、质朴、诚笃的品格赢得师傅的信任。师傅病逝前,把一家大小托付给父亲照看,并要他的七、八个未成年的子女以兄事父亲。据说那情景颇有"白帝托孤"的感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傅遗嘱,让父亲并不成熟的肩膀担起了这副担子,硬是帮助师傅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年。这从后来龚家和我们家这种至亲的亲情关系中,可以看到父亲那于艰难竭蹶中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这种艰辛一直持续到父亲和母亲结婚,搬出师傅家另立门户才告结束。

那时己临近解放,本可以从此过上一段轻松愉快的日子的父亲仍没能告别辛劳。七、八年中,我们五个兄弟姊妹便争先恐后地来到世间,全家七八张嘴,全靠父母那微薄的工资支撑。在那现在想起都不寒而栗的三年困难时间里,为了让我们能够活下来,父亲付出了超量的辛劳和心血。我那时很小,虽少不记事,饿,却刻骨铭心的,成天饿得见什么就想啃什么。有一次见到别人在吃麻饼(这在当时是极稀罕的食品),我眼巴巴地望着人家吃,忍不住伸手去接掉下来的芝麻。这情景让父亲看到了,他将我抱到商店里,掏出仅有的两分钱,替我买了一颗糖,很歉意地说:"如果再有八分钱,就可以给你买一个麻饼,可现在没有啊。将就吃吧,以后爸给你买一个大饼子,但你千万不要去向别人要吃的,人要活得有志气。"从父亲眼里,我看到了无助的悲哀和切切的希望。事隔几十年,父亲那目光依然在我眼前清晰地晃动。这是我第一次在父亲身上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做人应该具备的志气。这也是他给我最初的一次人生教诲。这教诲让我铭记终生,并成为一生为之奋进的动力。

父亲许诺的那个大饼子后来终竟未能吃到,到是为了让我们填饱肚子,父亲和母亲绞尽脑汁找来一些可吃的东西,苕叶、野菜、苞谷、高梁,甚至被农民废弃的稗子也被父亲磨碎了烙成饼给我们充饥。父亲有个朋友在豆腐店工作,每隔几天,便托他买几斤豆渣,让我们饱吃一顿。现在这种连猪都有不肯吃的东西,那时却是我们的美味食品。记得就在那时候,不到40岁的父亲头发白了,秋霜一般沧桑在头上。熬过了三年困难阶段,本可以喘口气的父亲紧接着又遇上了“文革”,生性比较胆小谨慎的父亲偏偏被打成资本家,关进了学习班挨批斗。等到落实政策回到家时,父亲已瘦得脱了形,那头白发更显得是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一样而变得稀疏干枯了。

我上初中时,地区文工团来招演员,我考上了,通知书送来时,我却不想去了。父亲知道后,异常着急地说,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能找个工作,是我们这种家庭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你怎么能不去呢?我告诉父亲,我想读书,不想这么早就参加工作。父亲说:“书以后还可以读嘛。你走了,既给弟妹们指了条路,也让家里少了一张嘴呀!”我知道当时家里已经十分困难了,父母为一家人的生存己累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我有什么理由不为父母分担一分忧愁呢。我望着父亲那头苍苍白发,向他保证:我一定走,明天就去报到。

父亲笑了,这是破天荒的笑。生活艰难让父亲早已忘记什么是笑了。因我的走能换来父亲一笑,值啊!

第二天拂晓,我背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想到我要独自一人去闯生活时,心里空落落的。这时父亲冒着寒风细雨来到车站为我送行,他递给我几个包子,说,趁热,赶快吃,还要坐大半天的车哩。末了,父亲从怀里摸索出两元钱:"拿着应个急,你晓得,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我接过这带着父亲体温的两元钱,登上了车。车开动了,望着风雨中父亲那羸弱身体和寒风中飘动的白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家,离开了父亲。后来读了朱自清的散文,我觉得当时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远胜于朱先生的《背影》。

父亲喜欢喝酒,但凡有点菜,他都有要小酌一杯。只有这时,才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候。但父亲从来不敢放开饮酒,所饮之酒也非常低劣,包谷酒,红苕酒对他比较满足,如有高梁酒则很高级的了。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领到工资,我便毫不犹豫地给父亲买了两瓶泸州老窑"特曲",托人带回家,想让父亲尝尝好酒的滋味。后来我回家时问父亲酒喝了没有,味道如何?父亲连连说:"好喝,好喝。我活了一辈子都没喝过这么好的酒。"后来母亲告诉我说那酒父亲根本没喝,而是送给了公社书记。当时弟妹们正在乡下当知青,要想走出广阔天地,当地公社书记可是关键人物。我听了,心里一阵酸楚。望着父亲满头如霜的白发,我在心里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亲喝到最好的酒,让他在玉液琼浆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滋味。

随着我们兄弟姊妹相继参加工作,家中的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父亲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1979年,父亲在他满60岁时退休了,他终于过上了比较安稳闲适富裕的生活了。我们常常接他和母亲到各自的家中小住一段时间,看着自己的儿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父亲常常现出满足的笑意。奇怪的是,那一段时间父亲的白发竟渐渐发黑,变成灰黑的了。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父亲因生活的困苦而愁白了头发,又因生活的富裕而青了白发,这难道是上天对他一生辛劳的慷慨馈赠?!

尽管在儿女们处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享受大城市现代化生活,但父亲并不愿意给他的子女们增添丝毫麻烦,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不管我们如何挽留,他总是不肯多住。听幺妹说,父亲这次本己病得很重了,但是他硬是不让母亲通知我们兄妹回来,说是不要紧,不要耽误我们的工作,一直到临终。父亲这博大的爱心,令我们为之涕泗,为之唏嘘。

我的父亲是个极普通极平凡的人,在那儿都不会引人注意,一生也与事业辉煌,功成名就无缘,然而,唯有普通才显出高尚,唯有平凡才显出伟大。这正如普通的泥土可以成长庄稼,孕育森林一样。

父亲便是这普通平凡但却伟大的泥土。

"长歌当哭,思父泪洒黄泉路,子规啼血,慈颜别世恨终天。"愿父亲一路走好,愿你在九天之上继续关注着你的儿女们。

2000年6月于果州

  

《西南作家》杂志

(0)

相关推荐

  • 钱绪彬:宰杀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宰杀 钱绪彬 2016年冬月,我因父亲八十大寿回老家,正赶上大嫂家杀猪宰羊,心里甚是高兴.然而,每当看到宰的羊不闭眼的残忍场面时,内心又蛮不是滋味. 我并不是说杀猪不残忍,而是司空见惯,更因为死后闭眼 ...

  • 狄树强丨舍得(散文)

    寺河山秋季采摘节过后一个多月,山上的苹果园里就看不到满树果实的景象了,只留下挂着几片叶子的树干.遇到入冬第一场雪,树干上就什么都没有了,它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期盼来年的春天. 春节前后是剪树的最佳时机,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春晖​II祁顶峰 (湖北省)

    春晖 ☆祁顶峰 (湖北省) 我一直欠着母亲一篇文章,欠了二十来年了. 十七岁那年,我莽莽撞撞的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小文章,在老师的鼓励下投送上了<新闻爱好者>.这篇小小的"豆腐块& ...

  • 郭西明丨洗手(散文)

    说起洗手,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洗手的文章. 如今在家里,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要热水有热水,要凉水有凉水.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洗手都是很方便快捷的.可是我常常 ...

  • 郭西明丨呼隆集(散文)

    在老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每年的年三十,村里的大人们常常去赶集,说是赶呼隆集.小时候每年的年三十,我也常常跟着父亲去安徽和河南边界的天桥赶集.天桥是离我们家乡最近的一个集市,仅仅四五里地.这一趟赶集 ...

  • 做木工的文化人

    做木工的文化人 姚增华 到古镇石塘旅游观光的外地人,多数都要与木匠师傅卢志坚打交道.因为这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还是一块未曾开垦的旅游处女地,不要说去找导游,就连像卢志坚这样严格意义上"解说员&q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艾平原创散文《门 前 屋 后》

        艾平,笔名,中尉,平顶山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1年开始发表文章,在<散文选刊><平顶山日报><平顶山工人><京九文学><作家报&g ...

  • 亚凌散文:爷爷·酒·奶奶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高考试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时光深处的柔软> ...

  • 我记忆中的郭(可慈)老师

    我记忆中的郭(可慈)老师 刘伯毅 郭可慈老师于2002年逝世,至今已近20年,他去世时70岁,活到现在已就90岁,所以悲痛的人很多.我和郭老师相差31岁,郭老师生前把我当子侄和文友看待,我俩都喜欢给南 ...

  • 今日放纵,慰籍一周的辛劳唯有酒肉得安慰

    昨夜晚来风雨急,今日晴空微风吹. 假期时常多劳累,唯有酒肉得安慰. 今日放纵,慰籍一周的辛劳, 有所不为,也有所肆意妄为!

  • 郭西明丨父亲的肩(散文)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父亲上地里看他的庄稼了,临近中午时我就去地里叫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在地头依着一棵杨树,手里夹着一根烟,深情地看着青青的麦苗,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冬日寒风呼呼地吹着,父亲那布满皱 ...

  • 就读这篇 | 章勇:初吻射雕

    初吻射雕 章勇  公元1985年,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暂时休学.父亲早年读过私塾,解放初期考入皖南军事干校,通读古典文学,家中藏书自然不少.于是我在休学的这段日子里,阅读着古今文学 ...

  • 初见文坛刀客韩石山,圆了早年的梦!(郭谦文)

    初见文坛刀客韩石山,圆了早年的梦! 郭 谦 韩石山先生是山西著名作家.书法家.他曾为<山西文学>杂志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以小说成名,也写散文.文学评论.传记等,有"文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