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王维《雪溪图》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虔诚的佛教徒,被誉为“诗佛”。他在诗上的成就无须赘言,但他在绘画上亦有极高的成就,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董其昌曾称他为山水画的“南宗之祖”,不是没有道理的。
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作受禅宗影响很深,常用诗意入画,用空寂的画面来表达禅味,历来备受推崇,宣和画谱中记录了宣和内府收藏的百余件王维画作,多有雪景,到如今,能确定为王维原作或可靠摹本的除了伏生授经,可能只剩一件《雪溪图》了。
《雪溪图》,绢本水墨,本幅平均纵约37.5cm,横约31.5cm(一尺一寸六分、九寸八分),画村落雪景。赵佶黄绢墨书“王维雪溪图”,上钤双龙方印;“图”字左边缘处上盖一连珠印难辨;下有“内合同印”可辨,应是南唐内府原印;再下似有一印不辨;右下角钤“宣龢”连珠印;左上角有押字及印不可辨;本幅上部乾隆题诗后有“乾隆御赏”、“会心不远”印;诗塘与本幅相接正中处钤“乾隆鉴赏”白文印;诗塘董题后有“梁清标印”、“河北棠村”印;乾隆题后有“几暇怡情”、“得佳趣”二白文印;右董其昌对幅,左右对幅中间空白处钤“古希天子”印、“寿”字白文印,骑钤“八征耄耋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印,左上角空白处钤“画禅室”印。
本幅上部乾隆题诗,隐约可见金书:“冻浦舟横野渡长。迷离积素带寒光。维摩不二谁能并。管领香光选佛场。”
诗塘月白绢董其昌题:“天启元年岁次辛酉。程季白重携此册至余斋中。适楚中王幼度。吾郡陈仲醇。吴君杰。杨彦冲。张世卿。姑苏杨仲修同集。纵观永日。各以为奇觏。咄咄称快。独余几类向隅。然幸不落伧父手。又为右丞诸君子快耳。董其昌。”
右乾隆题:“识得山居子久传。雪溪摩诘钓舟扁。画禅室里群仙侣。近日纷来参画禅。予既辨明富春山居为大痴真迹无疑。近得此摩诘雪溪图。二物皆董其昌画禅室中所藏。因成断句。丁夘仲春御笔。”
边幅乾隆再题,长文不录。藏经纸对幅董其昌行书题曰:“沈启南先生题江山雪霁图。有曰。平生止见沙溪孙氏所藏。雪渡图。盈尺而已。正此图也。或笔误以溪为渡耳。有徽庙御题。有历代小玺。无复遗论。当为希世之宝。此册开卷右丞营丘便足压一世。收藏赏鉴家知其不敌。其昌。”
《珊瑚网》云:“蓬莱道山。人间风日不到。玉笥金钥。典秘甚严。有平生畜眼未尝见者。天旋地转。散落委弃。故人李君祥得之。出以示余。其犀玉已被剔取。所幸画无恙耳。展玩之馀。不觉涕泪阑干。盖叹是图之不遭也。请靳固之。以待异日万金之购云。蓬山道人刘诩题。治平二年正月十九日。沈遘。章岵。晏崇。金山同观”;又“余于三十年前获观右丞此幅。仅盈尺有咫。设色高古。位置悠远。有刺篙济渡者。有牧奴驱豕而归者。神彩溢目。馀所见皆优孟也。今在一友处。命庸工所装。一时粉墨狼藉。神气索然。偶复见之。惋怅累日。墨林项元汴。”此卷归程季白。入唐宋元集绘册。二跋俱截去。
项元汴曾两次获观(以项氏性格,居然不曾收入囊中),第二次见到的时候已被庸工装裱,神采大减;董其昌将其收藏的宋元人册页18幅(可能来自项元汴或其后人)辑为《宋元宝绘册》,陆续增减到20帧,1617年仲春董氏携册至汪砢玉处,汪与友数人在董氏书画舟中得见;后转归程季白,程氏花了大约2000两白银;约在1617年,程季白以五百金于青浦曹启新处购得雪溪图,1618年春由汤玉林重裱置雪溪图于册首,是年夏董其昌为之数题,喜云“今日喜得加一唐字矣”,更名《唐宋元宝绘》; 1619年汪砢玉又见于程季白处,“已去马文璧一幅,元人着色《樱桃白头翁鸟》一幅,补入王摩诘《雪溪图》...又入王叔明《秋林书屋图》”;程季白被魏宦戕害后画册失落;崇祯壬申,王时敏以千金购得(卖家还搭一件王叔明《青弁图》),又逐渐汰存为12幅;再经梁清标、安岐递藏;安氏家道中落,被乾隆所得,更名《唐宋元名画大观》册,《石渠宝笈》卷四十二载;经溥杰手散出,12件天各一方,如今仅知上海博物馆存有赵孟頫《东洞庭图》曾是册中物;延光室拍得过雪溪图照片,金北楼曾有摹本,有正书局、神州国光社曾以珂罗版影印,据传后被带出南洋,今不知所在矣。
《雪溪图》画野村雪景一处,近景有小溪及桥一座,篱舍一处,一人桥前赶大小猪四头;两边有山,山间点缀草丛数簇;山脚下溪水中有高脚屋两间,二人对坐;一人行走于溪边小路,衣衫单薄褴褛;隔路另有屋一间,二人围几而坐;屋后秃树,树后有河,二人撑篷船右行;对岸雪坡处亦有屋两间,整个画面笼罩在茫茫白雪中,凋零肃穆,营造出了一个空寂的山村画面,仿佛可以听到簌簌雪花飘落和人踩着雪地的声音,时间似乎凝滞,意境极为空灵。
画面朴拙,远处河中船只、人物比例稍大,就像我们通常看到的那样,显示出有趣的唐画特征;猪的题材表明画家很熟悉此类场景;山石不用勾皴,而以墨渍染,来烘托白雪覆盖的场面,符合记载中对王维绘画技法的描述;加上可能的南唐内合同印,和有记载的宋英宗时人跋文,《雪溪图》极有可能是王维的真迹。当然也有可能摹本配原跋,目前只能通过黑白的民国印本粗略分析,看不到细微笔法,该画是否系宣和内府摹本,尚无法定论。
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用笔方折,笔划粗细差异大,单字约为6×7的比例,书写年份约在崇宁末期至大观初年。题签的格式可能表达了某种含义,需进一步确认。
这件《雪溪图》,可能将永远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中了,幸尚可窥见真龙鳞爪,期望某个将来,能发现清晰的真相,诗佛的画笔和耀眼的瘦金将照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