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提醒:做好生活中这5件小事,孩子轻松入园!
新生入园前,幼儿园一般都会告诉家长做一些入园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但是,家长们真的了解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才有效果吗?
其实,只要落实到生活中,尤其在这几件小事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 当说起幼儿园的话题时……
有的家长把幼儿园说得天花乱坠,让孩子无比期待,结果入园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有的家长以幼儿园的规矩恐吓孩子,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入园适应的过程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带孩子提前了解幼儿园,在心中留下好印象,才能让孩子期待上幼儿园。
试试这样做
1. 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请孩子尝试在幼儿园和教室里找出感兴趣的东西,帮孩子用照片记录下来。
2. 介绍老师给孩子认识,与老师多多交流。
3. 在家里展示照片,或把照片放在相册里,让孩子随时翻看。
谈话小提示
◇ “这里就是你的幼儿园了,你每天会和老师、小朋友在这里玩。”
◇ “你看看幼儿园的门口,幼儿园也有名字,就是XXXX。”
◇ “这位就是你的老师了,她是X老师。”
◇“X老师很喜欢和你玩,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在幼儿园(或教室)里找一找有没有你喜欢玩的东西?”
◇ “你在这张照片里看见了什么?”
……
2. 当孩子吃饭时……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开始尝试自己吃饭了。尽管老师也会给还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喂饭,但会自己吃饭的孩子,明显会更自信一些,同时,在情绪方面,也会更加地放松。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拿勺吃饭,不挑食、不偏食,吃饭时能做到专心。
试试这样做
① 给孩子能吃完的份量,以鼓励孩子自己进食。
②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切勿催促孩子进食。
③ 容许孩子弄脏衣服、桌子及地面。
④ 提醒孩子坐好进食,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
⑤ 家长示范一手握紧勺子,另一手稳稳地拿着碗,舀起食物,张开口,把食物放入口里,用牙齿咀嚼食物(约十下),然后吞下。
⑥ 家长做出很喜欢进食的表情和动作,让孩子模仿。
谈话小提示
◇ “你可以跟爸爸妈妈拿着勺子一起吃早餐吗?”
◇ “爸爸妈妈用牙齿咀嚼食物。”
◇ “唔……真美味!”
◇ “你会自己舀起食物吗?”
◇ “你嘴里有什么东西帮你咀嚼食物?”
◇ “你吞下食物了吗?”
……
3. 当孩子想上厕所时……
由于孩子刚入园,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和惧怕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容易造成憋尿或尿频的情况。这不仅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从而拒绝上幼儿园。家长平时要训练孩子如厕自理,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大便习惯,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试试这样做
① 带孩子到商场,在孩子有如厕需要时带往厕所。
② 进入厕所前,提示孩子要先看看男厕和女厕外的标志。
③ 进入厕所后,告诉或让孩子发现厕所里全都是男孩子/女孩子。
④ 请男孩拉下裤子、内裤、站好小便,然后拉好内裤和裤子。如女孩穿裙子,请女孩拉下内裤、拿好裙摆,坐好小便、用厕纸清洁,然后拉好内裤。
⑤ 如厕后,让孩子洗手和用纸巾擦手。
⑥ 离开厕所时再看看门外的标志。
谈话小提示
◇“这里有男厕和女厕,我们要进入哪个厕所呢?”
◇“你看看厕所外的标志,你说它像什么?”(爸爸妈妈根据孩子的答案来回应,可提示孩子:“这个标志像穿着裙子。” “这个标志像穿着裤子。”等)
◇“我们都是男孩子/女孩子,一起进入男厕/女厕上厕所了。”
◇“厕所里很多人在等候上厕所,我们要怎样做呢?”
◇“有一些厕所设有小朋友专用的小便池和坐便器,我们找找看。”
◇“上厕所后,我们要做什么?”
……
4. 当孩子起床时……
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会自己穿、脱衣裤。不会穿脱衣裤的孩子,内心可能会产生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家长不妨抓住每一次换装的机会,教孩子辨认衣服的正反、鞋子的左右,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试试这样做
① 可给孩子穿前(正)面有标志或卡通的衣服。引导孩子认识这些标识,并记住。
② 认识衣服结构时,可以按照穿衣顺序进行引导,方便孩子记忆。如,先领口,再袖口;先裤头,再裤腿。
③ 尽量使用低幼化,拟物化的语言,让孩子更容易了解和认识衣服结构。如,大圆圈是领口,短短的隧道是袖口;大大的嘴巴是裤头,长长的隧道是裤腿等。
④ 用生动有趣的儿歌巩固穿衣步骤,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熟记穿衣步骤。
谈话小提示
◇“我们看看,衣服的正面是什么图案?”
◇ "跟着我一起,我们先穿……再穿……"
◇“小手小手伸开,袖子袖子套进来;小腿小腿伸开,裤子裤子套进来;鞋子左右要分好,一只左来,一只右。”
……
5. 当孩子不开心时……
能够正确地表达情绪,寻求安慰和解决办法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现。当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时,必然会收获老师温暖的拥抱和言语的安慰,从而对幼儿园环境产生安全感和依恋感。
因此,平时在家遇到让孩子伤心、生气的情况时,家长就需要让他明白,哭泣和生闷气解决不了问题,应一边接纳和疏导他的情绪,鼓励其表达出自己情绪的感受,一边引导其说出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
试试这样做
① 逐一出示孩子不同情绪的照片,请孩子观察照片中的表情,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让孩子学习说出开心、不开心、生气等情绪词汇。
② 询问孩子当时他为什么不开心、生气。
③ 让孩子学习正面表达情绪,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 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与孩子分享,让孩子或由爸爸妈妈说出他的心情。
⑤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和令自己有不同情绪的原因。
⑥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表示明白他的感受,然后按不同情境,与孩子说说对应的解决方法。
谈话小提示
◇“看看这些照片,这些表情是代表……?”
◇“告诉我,你当时/现在为什么(开心、不开心、生气)?”
◇“我不给你买玩具,是因为家里已经有玩具了,我们可以玩家里的玩具,不用不开心/生气/发脾气。”
◇“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抢你的玩具,你可以怎样做?”
◇“你可以告诉老师,向抢玩具的小朋友说:'大家可以一起玩。’也可以说:'我不开心,因为你抢了我正在玩的玩具。’”
◇“在幼儿园,你想玩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你应该怎样做?”
◇“你可以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说:'大家一起玩,好吗?’。”
◇“在幼儿园,不小心碰倒了小朋友玩的玩具,你应该怎样做?”
◇“你可以向小朋友说对不起。”
……
迎接新学期
其实,每个孩子入园时都会面临“成长的挑战”,这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蜕变”。利用日常生活的契机,轻松并且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如何做、如何说”,对孩子来说压力就不会这么大,亲子间的感情也会更加地和谐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