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误区
1、认识误区:
A不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发病原理、相关检测、科学用药、良好习惯)
B、不重视(糖尿病的危害性和慢性并发症如失明、心肌梗塞、尿毒症、偏瘫、截肢、抵抗力低下、肿瘤、肺结核、皮肤病等)
C、不愿意(接受科学检查、规范治疗;现在感觉良好、怕花钱、嫌麻烦)
2、检查误区:
A、只查早餐空腹血糖,不查餐后和“全天”血糖谱
B、不作胰岛功能检查
C、不做并发症排查
3、治疗误区:
A、用药无依据(相信广告或听别人介绍)
B、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胰岛素依赖
C、偏执用药(只用口服药或只用胰岛素)
管理误区:
A、饮食不规律,不合理运动,擅自停药
B、不规范测血糖(只查空腹血糖)
C、不主动不定期与专科医生护士联系
胰岛的解剖与病理生理
1、单纯早餐空腹高血糖
2、单纯早餐后高血糖
3、单纯午餐后高血糖
4、单纯晚餐后高血糖
5、早餐、晚餐后高血糖
6、早餐后、午餐后高血糖
7、午餐后、晚餐后高血糖
8、单纯晚餐后高血糖
9、三餐后高血糖
10、三餐后高血糖加夜间高血糖
11、三餐后高血糖加黎明现象
糖尿病的相关辅助检查
胰岛功能检查
OGTT
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
1、眼底照相
2、四肢多普勒
3、九点血糖
4、动态血糖
5、动态心电
6、肝肾功能
7、血脂
8、动态血压
9、心肌酶
10、肌电图
11、骨密度
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
1、低血糖
2、微血管病变
3、眼底病变
4、足部并发症
5、皮肤病变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
2、坚持运动
3、坚决戒烟
4、少量饮酒
5、控制体重
6、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7、血压小于130/80毫米汞柱
8、降胆固醇
院外管理:
1.血糖监测
(1)稳定期:3-7天用一天来测量,分别测:
早餐前
早餐后(2H)
午餐后(2H)
晚餐后(3H)
(2)每两到四周测九点血糖。
(3)每一季度背一次动态血糖
2.低血糖的发现与处置
典型表现:
(1)低血糖的表现:出冷汗、乏力、头昏、饥饿等(2)血糖监测:血糖低于4.0mmmol/L 或者血糖降幅超过10.0
(3)记忆性低血糖。
不典型表现:头痛、脾气暴躁、嗜睡,诱发心绞痛。
药物减量:
1.药物减量指针:
(1)频繁出现低血糖
(2)饮食量减少
(3)运动量增加
(4)胰岛功能恢复
定期询问:
1.出院后1周,向主管医生以电话或者短信方式报告病情。
2.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致电医院。
3.血糖出现异常波动时(如低血糖、血糖升高),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
4.药物剂量、种类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
5.加用保健品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
6.出现感冒及其他疾病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
定期检查:
1.胰岛功能监测(3个月一次)
2.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一次)
3.尿微量白蛋白(3个月一次)
4.眼底检查(3个月一次)
5.动态心电的检查
6.动态血糖监测
7.骨密度
8.神经机电检查
五项达标:
1.基础达标(饮食、药物、运动、教育、自我管理)
2.血糖控制达标
3.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达标
4.胰岛功能恢复达标
5.药物副作用控制达标
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达9240万。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据此估算,全国现有适宜开展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8300万人。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约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4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3320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均可以在一级医疗机构实施,因此,全国约有3320万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诊疗服务。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
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目标、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作用,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使患者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如下图)
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二级以上医院的标准。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
(2)儿童和年轻人(年龄<25岁)糖尿病患者。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随机血糖≥16.7mmol/L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确诊的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或乳酸性酸中毒)。
(5)反复发生低血糖或发生过一次严重低血糖。
(6)血糖、血压和/或血脂不达标者:①血糖(FPG、餐后2h血糖或HbAIc)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规范治疗3~6个月后HbAlc>8.0%者;②血压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3个月后血压>140/80mmHg;③血脂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6个月后LDL-C>2.6mmoL/L。
(7)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
(8)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糖尿病足)。
(9)血糖波动较大,基层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控制方案者。
(10)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11)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平稳,血糖、血脂等各项代谢指标达标,无并发症或并发症稳定者应每年由专科医师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已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稳定。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
(4)经调整治疗方案,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①血糖达标:FPG<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②血压达标:<140/80mmHg;③血脂达标:LDL-C<2.6 mmol/L,或他汀类药物已达到最大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三、糖尿病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筛查。
(二)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三)糖尿病诊断。由专科医生确诊,对不能确诊的患者提出进一步诊查建议。
(四)糖尿病患者初次评估。
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四)糖尿病患者初次评估
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
1、胰岛素分泌不足
2、胰岛素分泌迟缓
3、周围胰岛素抵抗
4、肝糖输出过多
5、胰岛素原
6、胰岛素拮抗
7、胰高糖素分泌过多
8、高脂血症
9、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