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食:果子油香和炒糊饽
现在,在银川其实已经吃不上好的炒糊饽了。
以前刚调到银川上班,中午和报馆同事出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永康巷口那家碗蒸羊羔肉老店要上一份炒糊饽,吃的满口生香。现在,压根就想不起去吃炒糊饽了。
炒糊饽其实不过是炒饼。好的炒糊饽还是在西海固和同心一带,不过现在随着羊成了育肥羊,厨师们炒菜离不了添加剂,鸡精,饼子呢,也不会是加碱面和面摊成薄饼了。所以,在食材原料上不下功夫,利字当头,这炒糊饽真是没法吃了。也就没多少人去吃了。
我下乡去采访,偶尔还会去吃一次炒糊饽,不过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就连油都变了,吃到嘴里味道怪怪的,不再是那种清油油香的味道,罢了,权当填饱肚子。别想什么传统美食如何如何。
倒是那天在酒店吃饭。菜还未上,同行的朋友家的姑娘把从家里拿来的果子摆在了桌上。那色泽,一看就是用正经油炸的,清亮橙黄,拿起来在鼻尖闻,好香,久违的味道啊。这让我想起杨燕姐炸的油饼子,就是那种自然的香。
于是禁不住诱惑,先是掰了一块,吃完。喝着茶,手不自觉的伸出去,又拿了一块吃上。是俺妈炸的,可好吃了。朋友的女儿很自豪地说,我们都点头,真是是好吃啊。
忘了说,这炸果子其实就是回民所说的油香,特指炸油饼,如果再扩展了说,有馓子,油饼,麻花,猫耳朵,在有些地方,炸果子就是炸油条的意思。在我们河南老家,叫炸芝麻叶。而在北京,炸果子叫薄脆。内蒙也有炸果子。
前两年常去内蒙古,蒙古族风味早点的炸果子可谓相当丰富。而藏族也有炸果子,叫卡热,这倒是让我没想到的。
为啥把这种油炸的面食叫炸果子,据说是和奸臣秦桧有关。说是秦桧杀害岳飞后,人们敢怒不敢言,就用面捏了个秦桧和其妻王氏的人像,然后搓到一起放进油锅里炸,叫油炸桧(鬼),这个油炸桧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炸油条。
但这个传说不足以解释炸果子的来历。想必是随着人类饮食文明的发展,人们用面粉和其他诸如糖等食材,做成各种果子的模样,甚至是花的模样,这也是人们最初从吃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再到将吃成为美食,乃至成为一门艺术的人类饮食史的必然的发展历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