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除了万般风情,还有……
本人在博客中国开设有专栏黑胶时代 http://zhangtaonx.blogchina.com/
在今日头条开设有专栏原音 http://www.toutiao.com/m6318700765/
请关注!
暴雨即将来临的这个下午,和摄影师梅生老师去水洞沟。梅老师是拍大片的著名摄影家,比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尤其对古文化遗迹拍摄很有造诣,世界上不少古人类和古文化遗址都拍摄过。拍摄的路上,他说他最喜欢到冰岛拍摄,那里的冰原地貌是地球最初的模样,值得一去。我对冰岛的喜欢,却是因为那个冰岛女歌手比约克,还有她的那部电影,《黑暗中漫舞》。不过梅老师说那里的鲸鱼肉不好吃,生的,放在鲸鱼油里,吃起来比牛肉还硬,味道就更不用说了。当然还有摄影的话题。说了很多。心里记住,就不多说了。总之,对水洞沟,梅老师还是蛮喜欢的。所以趁着中阿文化友好协会的摄影大赛评比还有一天的空当,就到了水洞沟。他说,天气好不好,都能出片。
水洞沟于我而言,是非常熟悉的地方。手里还压了一本关于水洞沟的书稿,因为某出版社的原因,也懒得再出。和水洞沟结缘,应该是在2003年的大地诗会。诗会期间,我带着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来到水洞沟参观。不过当时水洞沟还十分荒凉,我带诗人们去的地方只是明长城,还有不远处的充满着沧桑的已成废城的红山堡。记得北京来的一位乐手还在红山堡捡到了一个明代花瓶,大家还都挺羡慕的。或许,这就是前兆吧,第二年,一个牧羊人就在水洞沟发现了举世罕见的藏兵洞。
此后,随着水洞沟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我在媒体的岗位也调整到负责报社的旅游等行业,和水洞沟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也是因为对水洞沟独特的文化情有独钟吧,所以去年在为央视的大型纪录片《贺兰山》写初稿的时候,水洞沟是我比较着力去写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从2003年起,策划的多个国内大型诗会,也是诗人和学者们必去的采风之地,自己每年也经常陪同一些专家学者和摄影师到水洞沟来采风,拍摄。粗略算下来,目前到过到过水洞沟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也接近500人之多了,其中,不乏大家。所以,在2007年,我们银川市诗歌学会的创作基地也在水洞沟挂了牌,于是很多作家诗人的作品中也大量的出现了关于水洞沟的篇章,这也不是意外之事。其实说起来,每次去水洞沟,心里还是有点惴惴的,不是因为怕什么,而是因为战线拉的太长,从张三小院到明长城,再到古人类化石遗址,过鸳鸯湖再坐马车骆驼车到藏兵洞,虽然途中有各种代步工具,走的路却依然不少,而且要爬上爬下,确实很消耗体力。不过,即使这样,在水洞沟游走还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这些年,我大概去过至少十几次了吧。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是那年黄河金岸诗会陪同一位来自北京的诗人,老爷子都快九十岁了,竟然还走完了全程,虽然作为陪同者的我在路上担心至极,可是看到老爷子晃悠着出了红山堡的城门,心情也一下子亮了许多。下午的心情也是这样,陪梅老师这转那转,用手机拍来拍去的,和梅老师的片子当然无法相比,权当自娱自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