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跤坛四大张苦斗日本柔道八段,痛打美国兵,40岁获全国亚军
清代摔跤
摔跤运动在我国源远流长,清末民初的北京、天津、保定,开始出现跤场子,跤手撂地营生糊口,不少技艺精湛的好手闻名全国,比如北京的沈友山(沈三)、保善林(保三),保定的马文奎、常东升,天津三不管、谦德庄、地道外等处也有几位好手,最出名的是“四大张”。
张鸿玉十三岁拜李洪彬为师习武,十七岁学摔跤,拜师王昆山,将武术中的踢打摔拿融进摔跤,跤路宽,快速灵活多变,摔“小得合”“别子”十拿九稳,特别是“翻车”,纯系武术动作,对手防不胜防。张魁元人称“大老九”,在孟震泰指导下苦练五年,身材高大,腰腿有力,善于用勾、别、扒、踢、大绊。张连升十六岁起先后拜洪德山、王昆山为师,身体魁梧力大,擅长“狼掏” “捆羊”。张鹤年专攻武术八极门,他的近身技术与摔跤有姻缘关系,在四大张中年龄最长,功夫也最到家,但淡出江湖也较早。
民国初年摔跤手
30年代末,张连升下天桥跤场,只身一人多次摔败当地名将,威名远扬,张鹤年、张鸿玉、张魁元前去相助,天津“四大张”名镇北京城。
40年代初,日本八段柔道手牛岛辰熊在北京王府井日本讲道馆设擂,与京津冀跤手比试。张鸿玉打擂,双方谈妥,穿柔道服、赤脚,三局两胜。
首次交手,张鸿玉发觉牛岛辰熊手封得很严,找不出破绽,正寻思间,突然牛岛上步将他的右脚面踩住,张鸿玉脚往后退,牛岛飞起右脚照他足跟一记猛踢,张鸿玉仰面摔倒,先失一跤。
第二跤,张鸿玉在场上围圈走将起来,并不主动进攻。牛岛求胜心切,几次出手,张鸿玉闪展腾挪,见时机已到,故意卖个破绽,牛岛扑过去,张鸿玉顺势抱住他的单臂,来了个“小得合”,将牛岛左腿扣住,右手按住脚猛地向上一抖,牛岛失去重心仰面摔倒。张鸿玉胜了第二跤。
摔跤
第三跤,牛岛猛扑过来,张鸿玉眼疾手快,转身绕到牛岛背后将他拦腰抱住。牛岛使出全身力气想挣脱,张鸿玉死死抱住不放,坠在牛岛身后。牛岛挣脱不成,体力渐弱,稍一缓劲的瞬间,张鸿玉顺势下蹲,用双臂捆其双腿,肩部用力一顶,牛岛应声趴在地上。张鸿玉打败牛岛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京津摔跤界传为美谈。
日本战败投降后,一天晚上,天津罗斯福路(今和平路)华灯初上,美琪电影院(后人民剧场)门前熙熙攘攘。两个美国兵借酒撒疯,将一辆洋车推翻,对面又驶过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一位妇女,美国兵上去拉扯调戏。正巧被张魁元撞上。张魁元伸手抓向一个美国兵的背后,美国兵急转身捣出一拳,张魁元闪过,顺势按住对方手臂,一个架梁脚,美国兵被摔出一丈多远。另一个美国兵挥拳过来,张魁元使了个夹颈别子,美国兵扑嗵一声摔在地上。围观百姓齐声喝彩,两个美国兵灰溜溜地跑了。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摔跤是主要项目,全国摔跤好手荟萃一堂,山东的马清忠、韩树森,上海的周金明,内蒙古的曾格、色登,山西的张元海,北京的徐茂都到了。比赛分五个级别,天津“四大张”除张魁元时年四十外,那三位已年过花甲。张魁元与其弟子杨子明代表华北地区参加角逐。
全国民族竞赛大会摔跤比赛
摔跤比赛在民园体育场内高搭的擂台上进行,每场吸引成千上万观众。内蒙古曾格对张魁元的重量级夺魁之战,成为焦点之战。曾格那年二十四岁,身高六尺,张魁元虽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但年龄已大。二人展开近战,曾格先发制人,封住张魁元的手以后马上发绊,一个漂亮的“大得合”先赢一分。
第二跤,张魁元稳扎稳打,突然抓住曾格的小袖大领,三摇两晃,曾格的步眼一乱,张魁元一个“勾子”将其摔倒,双方战平。第三局双方僵持,最后张魁元使了个“闪拧子”,借力使力,将曾格摔到台下,张魁元自己也失去重心,顺势跳到台下。可惜就在他发绊时锣声已响,此跤不算。最后按总分计,曾格获重量级冠军,张魁元屈居亚军。但是以四十岁的年纪与二十几岁的选手打得难解难分,谁是冠军,观众心中自有一杆秤。
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