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C证培训第一天
记C证培训第一天
在即将结束了儿子的培训班接送后,我自己开始了硬性要求的心理C证培训。从已经学过C证的同事那里听说,这培训班是考勤最严、过关需要面试。
今早我和同事们一行3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报道、签字之后,我们来到瑞祥学校食堂3楼的大会堂。我发现现场不乏一些妈妈带着孩子,孩子们带着作业。课程开始后,因人多会场大,大家的窃窃私语声有点响,更多的是手机低头族。整个会场的学习氛围与我从同事那里听说的完全不一样。
讲课的是实验二小的副校长戴雅丽老师。久闻戴校长的大名,也见过几篇比较有代表性心理活动的案例,今天总算见到真人。用温文尔雅来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那温柔的声音,面带微笑贯穿一天的课程。
枯燥的理论中,戴老师穿插了许多适合心理活动课程的游戏和视频。其中有两个环节让我记忆深刻。
其一环节:“一分钟你能鼓掌多少下?”活动的设置:1、估计一分钟你能鼓掌多少下?2、实际测量一分钟你鼓掌多少下?3、为什么与估计有出入?这活动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发现自已的能力其实比实际要强得多!当开始实际测量鼓掌次数时,我顿时惊讶了,会场800多人的掌声却是那么的轻。当戴老师问:“比你预期次数多的,请举手!”举手的大约三分之一。戴老师又问:“比你预期的次数少的,请举手!”环顾四周,寥寥无几!“很少,可能很多老师没有参与这个活动。”整个会场800多人,为什么举手的只有这么几个人?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其二:下午课堂实例分析环节(戴老师根据PPT口述自己的课堂实录):课程开始,戴老师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要上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学生六人一组围坐在一起。什么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生有的紧张,有的期待。
戴老师先播放了一个视频:一个“表情帝”用夸张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分别呈现悲伤、高兴、心慌等不同的情绪。这个视频惹得学生哈哈大笑。“不仅表情、动作可以表现情绪,连声音也可以。”戴雅丽模拟了一个情景:一个小孩要妈妈买玩具,妈妈回答他“你这个淘气包”。戴老师演妈妈,带着不同的情绪说这句话。转身背对学生,没有肢体动作,只用声音表现:生气的时候,声调高昂而且透着暴躁;高兴的时候,语气变得温柔又甜蜜;伤心的时候,声音又变得非常低沉。
接着,戴老师又提供了四个情景:因为生病而去不了春游(伤心),同桌冤枉你拿了他的东西(生气),老师宣布你当了班长(高兴),晚上一个人在家遇上停电(害怕)。她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其他同学猜。
“生活并不是只有快乐,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当你们遇到伤心的事情,怎么才能让自己开心起来呢?”戴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想出一些金点子。“去同学家玩”,“叫妈妈买吃的”,“看搞笑动画片”,“睡觉、玩的游戏”,“自言自语,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学生不停地发表意见。有的学生奇思妙想:“游泳冲浪、玩滑板,把自己飞出去。”还有的说自己是开心果,“不开心找我,我让别人开心起来。”
戴老师教了学生一招:换个角度想一想。她说:“小时候我个子很矮,坐在教室第一排。后面的男孩子很调皮,整天叫我'矮冬瓜’,惹得我很生气。怎么办呢?后来我换了角度:矮一点多好,离老师近。男孩子再叫我,我也不生气。他讨个没趣,就不再叫'矮冬瓜’了。”
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戴老师在投影机上放出两张图片:一张是一只青蛙,图片旋转90度,青蛙变成了一匹骏马;另一张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图片上下颠倒过来,老婆婆变成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公主。看到眼前的景象,学生直呼神奇。
这个实例让我想到了早上的鼓掌环节、现场那么响亮的窃窃私语声和大多数的低头族。老师们,如果你在上课,你的学生不参与但课堂来,你会怎么办?平日里我们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课堂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我们的备课中,我们会想方设法的设置环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但当自己在台下成为学生时,参与是这么的不积极。当今的社会要求老师拥有一股长流的清泉,但在教师培训,学习新知时,普遍存在完成任务、走形式,能学到课程设置时的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