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更应该被铭记

中国运动员包揽东京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蝶泳S5级比赛金银铜牌

「残疾人需要平等去对待」不仅仅是举办残奥会的核心理念,相比奥运会,残奥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也值得更多人所了解与关注。

钛媒体编辑丨柳牧宗

东京残奥会激战正酣,本次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437人,其中运动员251人,他们将参加包括射箭、田径、羽毛球、举重、射击、跆拳道、轮椅篮球在内的20个大项,341个小项的角逐。
截至发稿之时,中国代表团以46金29银29铜共104枚奖牌数,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的位置。
相比奥运会的「全民热」,残奥会在媒体及短视频平台上的热度明显下降。不过,钛媒体App注意到,对于8月24日晚上举办的残奥会开幕式,吐槽声音少了许多,人们表达更多的是尊重与感动,日本THK也表示,当晚直播的收视率最高达到26%。
如今,东京新冠疫情日益严峻,据日本NHK消息,日本东京都8月27日报告新增4227例新冠确诊病例,东京都内正在接受入院治疗的新冠重症患者数27日较前一天增加18人,总数达294人,刷新这一数据历史纪录。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几天之前也声称,东京都新冠疫情已达“灾害”级别。
如此境况之下,这场残奥会赛事恐怕相比奥运会而言更加震撼人心,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残奥会也值得更多人所了解与关注。

残奥会历史溯源


残奥会的举办,与一位德国医生密切相关,他就是被称为“残奥会之父“的路德维格·古特曼(Ludwig Guttmann)。

1944年,路德维格·古特曼(Ludwig Guttmann)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创办了一个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并担任该医院的所长,大量伤者被送往这里治疗,其中很多是因伤到脊椎而截瘫的士兵。

为了让这些士兵尽快复原,回归社会,古德曼医生大力倡导「运动疗法」,通过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1948年,伦敦第二次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开幕式当天,古特曼医生在曼德维尔医院也组织了一场残疾军人运动会,来自2个国家130名选手参加了射箭比赛,这成为残奥会的雏形。

路德维格·古特曼在1953年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上
在这之后,路德维格·古特曼致力于向欧洲各地推广这一「赛事」,号召残疾人来参与比赛,直到1960年罗马奥运会结束两周后,他的梦想才终得实现,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多名残疾运动员来到罗马,参加了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这届运动会,后来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德曼医生则被后世称为“残奥会之父”。
另一位残奥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日本医生中村裕,他曾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研修,亲眼看到古德曼医生利用「运动疗法」让残疾士兵恢复了往日活力,心灵上大受震撼,回国后一直努力在日本推广残疾人运动会,最终促成了1964年残奥会在日本的举办。
从左至右为路德维格·古特曼、中村裕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当年那届残奥会,正式确立了残奥会的英文为“Paralympic”,词语源自希腊语“para”,意为“相伴、平等”。
多年后,日本NHK还专门拍了一部剧情片《热爱太阳的人~1964那天的残奥会》,来讲述中村裕跌宕起伏的一生,该剧已于2018年上映,不过中国观众关注度不高,豆瓣上只有寥寥一些短评。
如今,一甲子时光飞逝,残奥会再次回到日本举办,其主题口号成为“United by Emotion”,东京奥组委给出了几句解释语:“人与人之间,性格迥异,但感情相通。正是这一份感情,成为打破心墙隔阂、翻越偏见壁垒的共同力量。此时此地,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东京都新冠疫情已达“灾害”级别之时,这几句话的分量显得尤为沉重,通过这场残奥会,也唤起了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了解与关注。

残奥会背后的命运抗争史


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夏季残奥会,共派出24名运动员,最终收获两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第23位。其中,平亚丽在盲人跳远比赛中夺冠,但由于当时国内对残疾人体育比赛关注较少,这枚金牌的含金量也被大大低估。

1961年出生在北京的平亚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不足0.1,几乎看不到这个世界,在她八岁那年,母亲患癌离开了人世,只留下父亲与她相依为命。

为了女儿以后有一技之长,父亲在她12岁那年将她送进盲校学习,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她被教练发掘出体育天赋。毕业后,平亚丽被分配到北京橡胶五金厂做学徒,她依然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终于在1982年入选国家残疾人运动队,命运也为之改变。

进入国家队仅两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七届残奥会上,平亚丽就不负众望拿下跳远冠军,夺得了中国首枚残奥会金牌。凯旋归来后,政府和她工作的福利企业联合起来送给她两套房子作为奖励,她的父亲只收下了其中一套房子,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善,而平亚丽也继续坚持训练,陆续夺得多次运动会的冠军。

跳远运动员平亚丽
1988年,平亚丽因身体伤病退出国家队,又回到橡胶五金厂工作,并且遇到了自己的恋人,成立了家庭,但没有预料到的是,命运给了她一次重大打击,儿子冯博一出生也被诊断为白内障,紧跟着工厂不景气,平亚丽又成了下岗工人。
与丈夫办完离婚手续之后,独自抚养冯博的平亚丽生活跌落谷底,为了改变现状,她在家里隔出了一个按摩间,做起了盲人按摩,由于收费公道,技法又很不错,生意渐渐有了起色,靠着自己的双手,平亚丽开出数家盲人按摩店,如今也享受着相对富足的退休生活。
除了平亚丽外,残奥会上还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逆风飞翔”的奥运精神,这些运动员的名字都值得被铭记。
2008年,残奥会跳高冠军侯斌在万人注目之下,将火炬安置在轮椅的支架上,开始攀爬40米长的绳索,当他到达终点,点燃主火炬台的那一刻,其自强不息、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感染了全世界观众,他的名字也传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残疾运动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侯斌点燃主火炬台瞬间
在赛场上的侯斌,以拼搏不息的精神,展示出残疾运动员的王者风采。
1996年8月17日晚22时,侯斌以单腿跃过1.92米的惊人成绩,夺得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枚残奥会跳高金牌,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惊艳亮相世界舞台。4年之后,在悉尼残奥会上他又举起了金牌,成功卫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比赛前夕,侯斌头部意外受伤,为了确保参赛资格,他在没打麻药的情况下缝了四针,靠着顽强的意志,他撑过了艰难的训练和比赛,实现了残奥会跳高三连冠。
奥运赛场之外,侯斌又征服了一座座“高山”,退役之后他成为一名冠军演讲家,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1500多场励志演讲,曾与全球18位总统同台演讲;3次参加亚洲戈壁挑战赛,跨越南极和北极,让运动精神永存。日本多家电视台来中国拍摄他的专题片,这位传奇残疾运动员的事迹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如今侯斌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演讲家
另一位残奥会上的传奇人物是游泳老将郑涛,他曾三次出征残奥会,均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在伦敦残奥会上,双臂全无的他,咬着毛巾保持身体的平衡,快到达终点时,因为没有双臂缓冲,他只能用头狠狠撞向池壁,最终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站上了世界之巅。
游泳健将郑涛
在8月27日举行的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郑涛再次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在此之前,他刚与队友夺得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而本届残奥会很可能就是他参加的最后一届,他也将开启另外一段精彩人生故事。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这些优秀「前辈们」的奥运精神传承之下,年轻一代也已经成长起来。
在东京残奥会上,出生于2000年的运动健儿王小梅,夺得场地自行车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C1-3级银牌,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东京残奥会首枚奖牌;年仅17岁的羽毛球选手刘禹彤,已经拿下除了奥运会之外的所有世界大赛的冠军,本届残奥会她将代表中国队参加女单和女双两个项目的角逐,距离实现大满贯仅一步之遥。
羽毛球运动员刘禹彤
与此同时,在我们谈论残疾运动员的奥运精神时,自然也离不开更多国家的奥运健儿们,他们的拼搏精神同样令人钦佩。
来自美国的马特-斯塔兹曼,出生时就没有双臂,亲生父母找了一个家庭领养他,26岁那年为了家庭生计,他开始疯狂练习射箭,并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得了射箭项目复合弓开放式银牌,如今39岁的他在东京将向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发起冲击;出生于俄罗斯的塔季扬娜·麦克法登幼年在孤儿院长大,因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只能用手走路,一路历经坎坷,一举在伦敦残奥会轮椅赛跑赛场上夺得4金2银,震惊了世界。
传奇运动员马特-斯塔兹曼
回望历届残奥会,不仅完美展示了残疾人独有的运动之美,也堪称是一部人类与命运抗争的史诗。

更应该被铭记的残奥会


从1984年首次参加夏季残奥会收获两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第23位,再到如今连续称霸多届残奥会,中国用30余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华丽的逆袭之路。

这背后,得益于政府在体制与教育层面的共同推动。

1998年,中国成立了半政府机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通过该机构来拨款资助残疾人,包括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教练员的培训提供资助,这为提高中国在残奥会上的表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2001年,北京获得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权,相关机构不断完善残奥会体育项目的构建,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并通过选拔制度让更多优秀运动员进入残奥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此同时,各训练基地也从医疗保障、心理辅导、科学训练多方面入手,给予运动员更多的指导,有效提升了运动员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据《ECO氪体》报道,在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七年时间里,我国总计投资超过1.5亿美元在全国新建1.4万个无障碍设施,这一数字在当时相当于过去20年相关投资的总和。

江苏无锡,志愿者带领残疾人体验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残障人士的归属感及社会参与感,也让更多普通人关注到这一特殊人群,现实教育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残奥会的东道主,日本在无障碍设施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据东京市政府表示,截至2019年,东京约有96%的火车站都设有电梯运行;82%的东京地铁站设有站台闸机,以确保视障乘客的安全;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新建大型酒店则被要求每100间客房至少有一间为无障碍房间。日本残奥会代表团副团长三木·马西森(Miki Matheson)表示:“就无障碍设施的数量而言,日本似乎很先进。”
未能参加残奥会的日本选手Masaaki Suwa在东京火车站内使用升级改造后的无障碍设施
不能忽视的是,虽然各国不断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对残疾人的保护及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但在不少国家,残疾人仍然很难享受到健全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在社会上备受歧视,甚至连残奥会上收获奖牌的运动员们,退役之后也面临生计问题,令人唏嘘。
与此看来,「残疾人需要平等去对待」不仅仅是残奥会的核心理念,更是人类需要重视的一个社会性课题,相比奥运会来说,残奥会也更应该被铭记。
参考资料:
《疫中开幕,残奥会能否吸引更多关注?》
《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残奥会?》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柳牧宗)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还可下载钛媒体App,24小时不间断更新和互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