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安安,是人生中最真实的福报
潮汕地区有句俗语“平安当大赚”,意思就是:一个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相当于赚了很多钱。换句话说就是,平安,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近代潮汕先辈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告别亲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赚钱谋生,生活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和信寄回家里报平安,这第一封寄给亲人的银信俗称“平安批”。“平安批”是出国谋生的潮汕人寄回家乡赡养亲属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的特殊信件和民间寄汇,是潮汕历史上举世罕见的文化奇观,已成为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35年新加坡华侨刘呈祥通过光裕兴侨批局寄给家乡母亲的“平安批”信中写道:“慈亲大人尊安:敬启者,儿自作别起程,搭只美卿轮,至六月初二日到星,与吾妹一路水陆平安。惟望母亲不用远虑兹顺呈家书一封,外并光洋四元,照信收妥,以应家中之需。余容后申……”。
“平安批”是华侨第一次寄的钱,一般不多且为双数,比如2元或4元等,寓意吉祥、一切平安。
祈愿平安,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生活愿景和美丽祝愿。
平平安安,是人生中最真实的福报。人之一生,哪怕积累了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权力,再高的地位,再牛的名气,再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平安”,人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逸。
南怀瑾在著作中说:“十多年来,我给人写信,最后的祝福语都是写'恭祝平安’。人生最难得是平安,人生平安就是福气。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人的一生,不是烦恼愁苦就是生病,今天感冒,明天腿痛抽筋,都在生病。所以平安最难,永远保持平安前进是最困难的,真能保持平安,才能保持长久。”
从人类有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天灾人祸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担忧,人类便有了宗教信仰,有了神明崇拜,有了祈福习俗,祈祷平安,是祈福文化中人类原始的愿望初心。
关帝是全球华人社会普遍敬奉的平安神、保护神。关帝威灵赫赫,一身正气,又是忠义、神勇的化身,自宋元明清乃至如今,祈祷关帝保平安的民间习俗,早已深入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成为华人社会共同的精神寄托和精神家园。
民众在遭遇天灾、战乱、瘟疫、灾劫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关帝庙祈祷平安,甚至遇到特殊日子或重要事件,三乡五村的民众还要合力从庙里请出关帝像,在城镇、乡村、田野、村寨中绕境巡游,以驱邪纳吉,保一方平安。
《山西通志》有记载称:元仁宗嘉祐年间,有一位大商人,在江上遇上大风。他所乘的船就要沉没,他危急之下祈祷关帝保佑,得以平安生还。因此建立关帝祠于怀仁县,以报神恩。
《金陵琐事》记载称:明神宗万历三十年,玉雕工人华春雷平素经常虔诚地到淮清桥西关帝庙上香供养礼拜。这一年从扬州回南,船行江中遇逆风,他所乘的船几乎要覆没,忽见关帝现身云端大呼:“拽篷,拽篷,吾救汝一舟人。”船上商人奋力拽篷,顷刻间就驶入港湾,人船平安。春雷平安归来后又到淮清桥西关帝庙叩谢,并为帝像装金。
福建泉州惠安县有座后塘武庙,当地人奉关帝为本村“境主公”。村民靠捕鱼为生,全村有49对渔船,相传有一次狂风突袭遇险,虔求关帝庇佑,得以平安返回,因此倡议建庙,4年竣工。至今,关帝巡游仪式代代传承,举行活动时,村里的青壮年男丁争抢扛抬关帝銮轿,妇女身穿传统惠女服饰、手持松枝和香参加巡游,老幼残弱则在家门口摆上祭品,向关帝祈祷平安。
潮汕人敬祀关帝,已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民风习俗。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到山区,关帝庙随处可见,数量甚多,前往关帝庙进香求平安赐福的海内外潮人,人数之多与崇拜妈祖不相上下。
潮汕人富有冒险精神,“出没巨浸,与风涛争顷刻之生”,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对家人、亲情无比深切的责任感。在潮汕人看来,人如花草树木,有含苞怒放的时刻,也有花叶凋谢的一天。人,无论贫富贵贱,平安就好,平安才是最真实的福报。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