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教授辨治肝硬化临证经验及其组方用药规律挖掘与分析

目的:基于云南省名中医张超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病历资料,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其治疗肝硬化的临证经验和组方用药规律,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张超教授2014年至2019年间诊治的肝硬化病历进行收集整理,对215例符合要求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医案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利用软件的“统计报表”系统进行病案资料的中西医病名、证候、症状和体征、各个证型的辨证要点、方药、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统计;数据分析系统中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和症状分析,以及各个证候的症-证-药关联分析,挖掘结果的网络化展示,并基于中医理论对研究结果讨论和分析,总结张超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经验。结果:1.本研究纳入66例,215诊次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8名(58%),女性28名(42%),年龄分布40-60岁组有32人,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60岁组,为24人,而≤40岁组最少,为10人。2.研究发现215份病历资料中,肝硬化患者出现频次前10位的症状分别为:腹胀、乏力、纳呆、神疲、口干、下肢水肿、大便稀溏、小便黄、口苦、腹水。舌质以红舌、暗红舌为主,且多见舌下络脉迂曲,舌苔则以苔黄腻、苔白腻两者最为高频。脉象以脉沉细、脉弦滑、脉弦为主。症状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条关联规则。基于无监督的熵聚类方法整合分析得到新症状组合模式共15组。3.中医病证名统计结果,主要包括鼓胀、积聚、胁痛、黄疸四个中医病名;证候统计按频数排序依次是: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水湿内阻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4.用药以性温,味甘,归脾、胃、肝经,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药物为主。共使用到142中药,设节点阈值>80得到关键药物17味,与高频药物基本一致。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张超教授治疗肝硬化时方药配伍联系最紧密的药物组合是“葛根-赤芍”,以及黄芪、北沙参、炒白术、茯苓等药物与赤芍组合。支持度为20%、40%时关联度较高的还有“姜黄-赤芍”“莪术-赤芍”。

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芪、北沙参、炒白术、茯苓、赤芍、葛根、焦神曲、砂仁、甘草”,新方分析得出9个候选新处方。

5.症-证-药关联分析分别得出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水湿内阻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各证型的高频症状、症状规则和症-证网络,高频药物及药-证网络,症-证-药网络展示。结论:通过运用中医辅助平台系统对张超教授辨治肝硬化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张超教授治疗肝硬化的辨治原则有:(1)诊疗特色:衷中参西,病证结合,辨证论治。诊治肝硬化时,在坚持中医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注重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强调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2)基本治则:健脾柔肝,活血化瘀。根据肝硬化“肝脾失调、正虚血瘀”的病机特点张超教授确立了“健脾柔肝、活血化瘀”的基本治则。实脾为先以扶正,活血化瘀以柔肝,调和肝脾功能。

用药特色为:(1)得到核心处方“健脾软肝汤”随证加减组方。

方中黄芪、北沙参补益气阴,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赤芍活血化瘀,葛根升阳通络,神曲、砂仁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随证加减,或配伍姜黄、莪术、小红参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效。湿热蕴结加青叶胆、茵陈;脾肾阳虚证加制附子等温阳药;水湿内阻加猪苓、泽泻、水石榴等;肝气郁结证加蓝花参、蜘蛛香等;肝肾阴虚证加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等药物;瘀血阻络证加蜚蠊、当归、三七等药物。

(2)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结合。云南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各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张超教授擅长将云南民族医药与中医药相结合,应用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治疗。将青叶胆、小红参、化肉藤、蜚蠊、蜘蛛香等特色民族药物于中药方剂中配伍应用,临床疗效佳。但民族医药防治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值得深入发掘。数据挖掘方法的运用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助于青年医生的学习和提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