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要遵循两条戒律,一旦违背,会伤人伤己,越早明白越好
人际交往,要想与他人处好关系,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也是有很多忌讳的,如果不加注意的话,就极容易得罪人,也会给自己惹麻烦甚至是招惹祸端。在这方面,老祖宗的典籍文章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忠告,至今读来,依然是充满智慧的,也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以下就分享其中的两条戒律,人际交往,要遵循这两条戒律,一旦违背,会伤人伤己,越早明白越好。
一、“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增广贤文》
释义:用人不宜太过苛刻,不然的话,人们只会远离你,而不会为你效力;交友不宜太过随意,不然的话,只会让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人际交往,最重要的一条戒律就是待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包容他人的缺陷和短处,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对别人百般挑剔。
人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人们都想要别人欣赏他的长处,而忽视他的短处,这是人性的一种需求,要想与他人处好关系,就要懂得满足这种需求。相反,如果你只是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对别人的优点却视而不见,那么,人们就会只想远离你而不是亲近你。
虽然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前提却是不能滥交,否则,就容易受到牵累,或者受到受害。哪些人可以交,哪些人不能交,哪些可以浅交,哪些需要深交,都是有学问的。记住,朋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以,交友要懂得“精选”,选择那些对彼此有益的,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朋友,同时,“筛选”掉那些不可交之人,这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
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
释义:批评或者攻击别人的缺陷和错误时,言语不能太过严厉,要考虑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劝导或教育别人向善时,要求不能过高,要以别人能做到为前提,不可太过为难别人。
别人做错事情时,我们可以批评;别人挑衅和危害到我们时,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攻击,这都是人之常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言语,言语不能过于严厉,不能毫无顾忌,完全不把别人当回事。须知,不论你们的关系有多么亲密,太过严厉的批评,都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或者害人家丢面子,自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同理,不管面对怎样的挑衅和攻击,反击也不能过分,不能把自己拉低到和对方一样的层次上,否则,你的攻击不仅很容易伤人,也容易招致别人更强烈的反击,陷入互相攻讦的恶性循环之中。
人际交往中,劝人向善是好事,但要考虑别人的具体情况,不要拿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也不要把太高的标准强加给别人,最关键的是,还要搞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到,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否则,只是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要求人家,而不管自己做不做得到,那就容易沦为道德绑架。与人相处,关键是彼此都感到舒服,假如你对别人要求得太多,或者期望得太大,导致别人有了太大的压力,那么,别人与你相处,就不会感到舒服,你们的关系也就不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