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安徽老街|第一期 屯溪老街
徽州一梦梦屯溪
夕阳落影,老街狭长,漫步在皖南的小巷间,彷佛回到过去尘土翻扬的那个年代。时过境迁,你想不想看一看古街的故事,聆听她的诉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屯溪古街,感受她的文化魅力。
名之由来
屯溪一名,在古书中有两种记载,一是公元208年,孙权麾下郎将贺齐率兵入歙,讨伐三越,屯兵于三江水上,由此而得名。又云源于三水汇聚之意。《三国志》有言:“建安十三年,贺齐讨丹阳黟......齐表言以叶乡史为新县。”历史上,屯溪一直以街镇地位分属于各县。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屯溪老街的西端有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是老街也是屯溪的发祥地哩。
·文化之建筑
青山绿水间,屯溪老街是徽州一梦,久久不能忘怀。百年历史,几经风雨兴衰,屯溪老街在岁月的消磨下仍然保留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
走进屯溪老街,你会感受到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布局,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踏着石板街路面前行,微微抬头便看到了青瓦和白粉马头墙,街道的层次感十足,又彷佛置身明清街道。
石板街道
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但设计构思奇巧,它的店门也是可以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早卸晚上。
朱漆木板大排门
店堂两楹和货架上多以字画点缀,徽商亦儒亦商的高雅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花式丰富,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是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
马头墙与门楹
再看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戏曲人物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委婉动人,新安山水秀美灵动。走进店铺,或是沿街开敞式,或是内天井式,四周的走廊连接成天井。要说这天井的构造,就可有讲究了,这可是寓含了“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的敛财之意。老街的店堂一般都较深,前店营业,内厢加工或储存货物,还有前店后居和下店上居的嘞,这便是将生意与生活融为一体啦。
天井
老街店铺有300余家,“茂槐”“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分布其中,徽墨、歙砚、徽漆也发源于此,在这小小的街道间,文化底蕴深藏。
·文化之商业
徽州之梦梦屯溪。这里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徽商造就了屯溪老街。
其实,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密不可分。外出的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至此,老街被称为“宋城”。到了元末明初,有婺源、歙县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建立栈房,屯聚货物。老街在明代时成为了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而真正意义上的屯溪老街,肇始于明末清初的大商贾程维宗在此处建店。后来随着商铺的增多,逐渐发展,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文化之美食
屯溪老街不仅建筑古雅,商业历史悠久,这里的代表性美食也有着一段文化往事。
秀嫂挞餜
早在唐代,徽州人远行时会带上挞餜作为干粮,至明清时期,挞餜更是成为徽州人必备的食品。于是人们用香椿、萝卜丝、竹笋、梅干菜等仅有的几种传统馅料制作了一种简单的食物----秀嫂挞餜。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黄山“臭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也成了屯溪老街的一道经典菜肴。
讲到这里,本期的老街寻觅就告一段落啦,还有什么神秘的老街等待着我们探寻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老街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