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趣味在于真实

1

朱元璋出身草根,文化程度不高,他在历史档案里留下的一些谕旨和朱批,是安徽凤阳口音的文字,非常有趣。

今天,大家来看两例。

朱元璋第一例谕旨: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的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

朱元璋的文字,浅显易懂,我就不逐字翻译了。

总之,他大概的意思是:

现在我朱元璋当皇帝了,天下太平了,军队不打仗了,反正,官兵们闲着也是闲着,叫军队帮助户部,到民间去调查、统计、编制我大明帝国的户口,也就是人口普查,发现户口不明不白的,就不是好百姓,要捉拿充军,当官谁敢隐瞒实情,要处斩,如果有百姓不配合户口普查的,也要捉拿了充军。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注意品读他安徽凤阳口音的汉字。

是不是很有趣。

我们来看,朱元璋的第二例谕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朱元璋这是要杀谁呢?

其实,是当时大明帝国的沿海,发现了倭寇,有地方官上奏,问朱元璋怎么办。

朱元璋说,这些日本倭寇,有什么好奏的,先杀了再说。

2

许多历史爱好者,都看到过大清雍正皇帝写过的一段有趣朱批,行文是这样的: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雍正皇帝的朱批:朕就是这样汉子......

翻译成现代中文,是这样的:

“我雍正皇帝,就是这样的一条汉子,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我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只要你们这些大臣不辜负我,我也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特此勉励!”

雍正这么动情的一段朱批,是写给谁的呢?

他又是为什么会写下这段的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当时的河南巡抚,是一个名叫田文镜的人,这个田文镜呢,在河南省推行雍正皇帝制定的“摊丁入亩”税收改革政策,并因此,不可避免地触犯了一些臣子的既得利益。

于是,田文镜在中央和地方,得罪了许多的高官。

因此,许多高官写信给雍正皇帝,说田文镜的坏话。

雍正皇帝呢,没有取信那些坏话,而是对田文镜在河南搞“摊丁入亩”等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肯定,并且表扬了田文镜。

田文镜被皇帝表扬,心里很爽,于是,上了一份奏折,感谢雍正皇帝对自己的表扬。

所以呢,雍正皇帝就在这份感谢奏折上面,留下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著名朱批。

雍正的意思就是说,你不用谢我,你好好干,只要你不让我失望,我一定不会亏待你。

事情,就是这么回事。

3

有一种说法,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混血儿。

这种说法,不但民间在说,南宋时期的朱熹也是这样说:

唐源流出于夷狄

故闺门失礼之事

不以为异

朱熹的意思是说:唐朝本来就是胡人血统出来的,所以男女关系观念放荡,并不奇怪。

换句话说,朱熹也认为:李世民他们家,是有胡人血统的。

那么,到底李世民他们家,是不是胡人呢?

答案是:

是,也不是

什么叫“是,也不是”呢?

事情是这样的:

李世民是个混血儿

所以说,是,也不是。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个汉人,然而实际上,虽然说李渊是汉人,但其实也并不纯正,因为他的祖上几代,都有和鲜卑血统通婚的现象。

而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则是鲜卑人,也就是说,是一个胡人。(太穆皇后的母亲襄阳长公主是鲜卑人,父亲窦毅是一个汉化了的鲜卑人,本名纥豆陵毅)

换句话说,李世民,是汉族和鲜卑族的混血儿。

这么说,基本符合事实,一点都不夸张。

那么你说,李世民,是汉人,还是鲜卑人呢?

都是,也都不是。

如果以父亲算,李世民是汉人。

但是,如果以母亲算,李世民是鲜卑人。

汉人以父亲为血统,所以李世民是汉人,这样说从社会学上说,并没有问题。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基因是不跟你分男女的,也就是说,李世民的体内,既有汉人的基因,也有鲜卑族的基因,这个无论他的户口怎么改、跟谁姓,都是改变不了的。

即使是算他父亲李渊,李渊的祖上几代,也混杂了鲜卑血统,所以,无论李世民的父系还是母系,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鲜卑(胡人)的血统,这一点已经没有争议。

也即是说,朱熹没有冤枉李世民,李世民确实是汉人和胡人的混血后代,只不过到底李世民的基因里有百分之多少是汉族,百分之多少是鲜卑族,这个可能就无法准确厘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