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价格上万的绿茶、红茶、岩茶、白茶,还是有碎茶,感觉亏大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冷风中夹杂着深冬讯息,肃杀的迷雾萦绕在晨起暮落时。
寒冬的太阳升起,阳光倾洒而下的暖意被朔风吹散。
低头看,树影斑驳。
抬头看,枝叶上有着碎玉般的光。
忽然想到,过去将散文称为碎玉集,完全是有道理的。
一粒粒细碎的玉石,集结在一起,能堆出光芒。
桌旁原本摆了一束清新的小雏菊,凑近闻有微微淡香。
这几日为了应景,换上了红色的腊梅。
星星点点的碎花,簇拥在一处,娇俏可人。
妙手偶得,朝花夕拾,珠联璧合。将点滴细碎合并在一处,自然能形成风景。
然而在买到的茶叶里,发现有比较多的碎茶,是件让人头疼的事。
叶片不完整的碎茶,泡茶时滋味浸出快,茶汤容易泡浓。
味道变重不说,还会造成喝到满口碎茶的尴尬。
话说回来,为什么买到的茶叶会有点碎?是不是品质不好?
对这点,值得细细分说。
《2》
形成碎茶的原因一:干度所致
不论绿茶、红茶、白茶、岩茶、普洱茶,任何茶叶的加工,都对成品茶含水量有着严格要求。
干度达标的茶,风味才能稳定,利于保存。
不然,一旦茶叶内部藏有过多水分,没有及时烘干达标。
存放不了多久,茶叶内部多余水汽由内而外发散出来,无可避免会受潮变味。
茶叶加工的宗旨,无非是在尽量不破坏茶叶养分,体现好茶风味的前提下,将含水量做到越干越好。
越干燥,越利于后期储存。
然而含水量低,手感干燥酥脆的干茶,本身就是“易碎品” 。
稍微磕碰,茶叶就容易破碎破损。
焙火后武夷岩茶, 条索易断易裂,剪开泡袋倒出干茶后,个别碎茶屑会因静电作用,附着在包装内侧。
梗叶蓬松的白茶寿眉,梗叶易分离,叶片易扯碎。
撬开一饼干燥的生普,哪怕再小心谨慎,也难免会有碎叶。
可见,茶叶有点碎,完全是正常现象。
考虑到干度影响,要是买到的茶一点不碎,保留完好,那么反而容易出问题!
背后很可能是没有彻底烘干,干度不达标,甚至叶片还微微保留有韧性的“粗制滥造茶”,问题多多。
《3》
形成碎茶的原因二:运输包装所致
古人云,茶有十难。
一曰采,二曰造,三曰……
从采摘伊始,到最终在沸水的洗礼下,释放出茶香茶味。
这中间,茶叶要历经不少曲折流程。
干茶作为易碎品在打包、运输过程,难免会出现破损。
以一盒泡袋装的足火肉桂为例。
工艺繁琐,焙火透彻的足火岩茶,自身含水量极低,干茶条索极易碎。
加工出成品后,先装入大纸箱里,箱内套上内袋防潮。
接着分装入泡袋内,按8克一泡的规格,独立包装。
用泡袋分装时,酥脆的干茶条索要通过狭窄的袋口,才能顺利装入。
然后轻轻抖动干茶,减少泡袋内的空隙,挤出袋内的多余空气,将袋口封口。
最后是将泡袋装的肉桂,整齐码放入礼盒,打包寄出,送达千家万户。
干茶经打包、运输、搬运后,难免会出现破损。
一般情况下,正常包装运输造成的茶叶损耗,程度有限。
顶多是包装底部,出现少部分碎茶。
当一打开茶叶内包装,发现整包茶十有八九都是碎叶时。
这样的茶从外观品相上,当然不过关!
《4》
形成碎茶的原因三:故意切碎
个别茶叶的加工里,有一道故意切碎的环节。
比如,红碎茶。
红碎茶,又称红细茶。
它是以茶树的芽、叶等为原料,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最鲜明的外形特征是干茶细碎,按形态上区分,又可大致分为颗粒型、片状型、细砂粒状等。
故意揉切后,能充分破坏茶叶的植物细胞,使得干茶中的内含物质更易泡出。
基于此,红碎茶具有浓、强、鲜的品质特征。
喝红碎茶,不宜采用功夫茶式的逐次冲泡法,大多数时候是一次萃取,不再续水,直接饮用。
不过在市面上,口感浓重的红碎茶,常常被用作调饮。
像新式茶饮、伯爵红茶、柠檬红茶等,往往能出现它的身影。
干茶细碎的红碎茶,冲泡时一般会用到茶包袋。
投一包茶入杯,注入热水,稍微静置,提起茶包,便可直接饮用。
方便、快捷、又省事。
回到正题,要是买到手的是红碎茶,那么茶叶有点碎,完全是天经地义。
茶友们平常在冲泡碎茶时,可以借鉴红碎茶的经验。
到网上买部分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茶包袋,装入碎茶,自制茶包。
平时在煮茶或办公闲暇用马克杯泡茶时,备上几包碎茶,大有妙用!
《5》
形成碎茶的原因四:储存时间长
曾看过一期文物修缮的节目,里面介绍了古画的修复与保养。
千百年的时光悠悠流转,纸张丝薄等古董字画的纤维会逐渐老化,越发脆弱。
因此在修缮过程,每一丝一毫,都要小心对待。
由此,联想到了老白茶的储存。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经过多年仓储后,老白茶内部的植物纤维老化,“骨质疏松”,极其易碎。
和新茶相比,存放多年的老茶更容易出现叶片断裂破碎的问题,这是正常情况。
像是一张老木桌,老柜子在用久了以后,边角会有脱漆与缺角的痕迹。
这些,都是岁月赋予给老物件的纪念。
反过来看,鉴定一款老白茶的年份是否真实,又多了一招实用宝典。
如果一饼自称10年陈或者上世纪的古董级“老白茶饼”,但它的边角崭新如故,没有肉眼能看到的缺角破损,并且包裹得还特别紧密,完整时,那可得小心了。
这很可能,只是新茶化了妆老年妆,故意做旧作假的产物!
《6》
形成碎茶的原因五:箱底货
何为“箱底货”?简而言之,就是剩在箱底的茶。
茶叶是易碎品,剩在箱底的茶更是“碎茶集结处“,几乎找不到完整的茶叶片。
试想一盒酥饼,按杨修的说法“一人一口酥”,每人都拿了一块后。
最终剩在盒子内的,只会是饼干碎屑。
而一整箱足足7、8斤左右的茶叶,经过多次开箱,反复取茶后。
每次开箱取茶,都免不了要碰碎叶片,弄碎部分干茶。
但细碎的碎茶末,会顺着茶叶堆的空隙,自动掉下去。
大箱上面的茶,相对较为完好,叶片保留完整。
而越到后面,越来越碎。
等到最终,剩在箱底的半斤数两干茶,碎成了渣末。
并且在反复多次开箱后,剩到最后的茶,还会有跑气变味的可能。
按茶叶销售过程看,这些“箱底茶”属于正常损耗,一般不会再拿出来按正价出售。
要么是自留,要么是低价处理。
如果在买到的茶叶里出现不少碎茶碎末,且大多还碎成碎末颗粒状,不排除人为拼入箱底茶嫌疑!
《7》
闲来无事,不妨多喝茶。
泡一杯茶喝,往往是在细碎的空闲时。
随心随意,舒适自在。
寂寥时光茶中过,无事小神仙。
匆忙的现代生活里,有片刻空暇,是段宝贵的光阴。
趁着手头无事,享受一杯好茶的甘润。
买到的茶叶有些碎,不一定是品质问题。
好茶,干燥,易碎。
些许的碎叶,不需太多计较。
世间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
多花些心思,用心冲泡,碎茶同样能有好滋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