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光长得帅,淝水之胜让他千古彪炳

两晋时期因为门阀制度,全国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所有士族中,权势最大名望最高的当属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家,所以后世将两者并称“王谢”,其中谢氏就是谢安所在的家族。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出身于名门世家,往前数三辈儿,代代有功名。曾祖父谢缵,任曹魏的典农中郎将,职权相当于三国的太守。祖父谢衡,曾任太子太傅,换言之,当过太子爷的老师。他老爸谢裒(póu),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部长。所以,谢安一出生就是官四代。

他不仅家世好,还是一枚“风神秀彻”的帅哥。有多帅?帅得成了时尚风向标!只要谢安穿啥用啥,“蟹粉”们就会争先恐后去买同款。据说,谢安有个朋友创业,5万把蒲葵扇卖不出去。谢安见他愁的快疯了,便借来一把蒲葵扇,成天摆弄在手。结果蒲葵扇成了爆款,大卖!

谢安年轻时患有鼻炎,说话吟诗的声音都不够清亮,但时人却美其名曰称为“洛生咏”,意思是谢安的声音,代表着西晋首都洛阳的正统读音,因此时人竟然以捏着鼻子学习谢安读书吟诗为时髦。

谢安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因此少年时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故而一直隐居深山不出。谢安拜王羲之学习书法,一直在会稽东山隐居不出,出行之时又喜欢携带歌妓玩乐,因此获得了一个风流之士的名声。

有一次,谢安邀请友人前往临安山中,他坐在一间石头房子里,面对深谷、闭目遐想,然后叹息说:“如此境界,与伯夷相差又有多远呢?”伯夷,指的是商朝末年隐居首阳山的孤竹国君之子。喻指自己像伯夷一样清高纯洁。

东晋升平三年(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以西中郎将、豫州刺史身份,随同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没想到谢万统兵无方,手中部队竟然在没有遇敌的情况下自行溃败,以致豫州治下的许昌、颍川、谯郡、沛郡等郡县尽皆陷落,谢万甚至单骑狼狈逃还,被废为庶人。

陈郡谢氏原本就是东晋朝中的低等士族,如今兄长谢尚、谢奕先后病死,弟弟谢万兵败被罢官,家族成员竟然如此不堪,眼看家族有败亡的危险,为了振兴家族名誉,谢安不得不考虑出山。公元360年,四十岁的谢安千呼万唤始出来,史称「东山再起」。

谢安一向与桓温关系交好,360年,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可以说,投身桓温的幕府,就有了强硬的政治靠山。桓温是个曹操式的人物。同为奸雄,曹操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桓温也有句名言:“纵不能流芳百世,也当要遗臭万年!”

公元361年,谢安的弟弟谢万病逝,谢安于是借口奔丧,请假离开了桓温。在谢安看来,他在政治上投诚谯国桓氏的表态已经做够了,有了政治强人桓温的信任和加持,他在东晋朝中的仕途也势必将一帆风顺,另一方面,谢安也隐隐看出桓温的政治野心是篡夺司马家族的政权,因此他需要及早脱身,为自己谋求万全之策。

谢安回到建康(南京)后,逐渐凭借自身才干,做到了吏部尚书的高职,在当时东晋朝廷看来,谢安是名士,而在桓温看来,曾经做过自己手下的谢安显然也是自己人,有了内外的双层加持,谢安在建康混得风生水起。

公元373年,桓温病重,眼看着大限将至,为了实现称皇称帝的夙愿,桓温一再利用手中权势威逼朝廷赐他“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等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作为朝廷重臣的谢安却竭力发挥着自己的拖延本领,以“修改”为名,把朝廷的诏书给扣了下来,悠哉悠哉地“修改”了十多天,硬是活活把桓温耗死了。

桓温死后两个月,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执掌朝政。

桓温的死引来朝廷里想要清算桓氏的强烈呼声,毕竟桓温逾越了红线,有代替司马氏称帝的念头。

但谢安没有对桓温进行任何清算,而且还保留了桓氏几乎所有的利益。桓温的爵位由其五岁的少子桓玄继承;而其军事职位,则分给了桓氏家族的其他人。朝廷唯一拿回来的,只是不再给桓氏操持国政的权力。

谢安的观点是,要尊重桓氏的利益,毕竟此时东晋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都还掌握在桓氏手中。如果任意侵夺桓氏家族的利益,一旦桓氏作乱,朝廷真的经不起折腾。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谢安用自己的政治手段将桓温去世后东晋可能出现的内乱消弭于无形,显示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

谢安稳重为本的治国方式,安抚了江南各族,达到了“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

氐族人苻坚统治的前秦,在统一了北方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东晋。公元379年,前秦在耗时一年围攻后,最终攻下汉水流域重镇襄阳,并俘虏了东晋梁州刺史朱序。

面对前秦军队的不断南侵,东晋孝武帝亲自下诏寻求良将抵御北方,公元379年七月,朝廷加封谢安为司徒,谢安任用侄子谢玄,挑选精兵良将训练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为日后击败苻坚的前秦军做了准备。

北府兵组建后,就在379年的江北淮南之战中,以5万兵力大破前秦的14万大军,显示了北府兵的凶悍战斗力。

但作为前秦的国君,苻坚显然认为,379年的淮南之战只是一个小挫折,不足言道。于是,公元383年,前秦决定裹挟统一北方的余威,苻坚亲自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以求一统华夏。

这是一场有关华夏文明生死存亡的大战。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而且毫不避嫌地推荐其长兄谢奕之子谢玄出任将领,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

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关于淝水之战当时的具体细则,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我们能知道的就是,面对着东晋不到八万的北府军,苻坚手握百万雄狮,居然主动后撤,妄图让北府军过江,从而进行正面大决战。然而,苻坚愚蠢,不代表北府军也愚蠢。面对着此刻千载难逢的良机,北府军最高指挥部迅速发布了全线出击的命令。而此时的氐族军队,却因为规模的过于庞大,后撤时,不断出现混乱。就这样,北府军八万英勇的汉家儿郎,带着视死如归的壮勇之势,猛扑前秦主力部队。敌军一触即溃,前军一败,后军不知道情况,也跟着后撤,就这样引发了前秦军队的全线大崩溃。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一幕便开始了,数十万的前秦军队使劲的向后方跑,而不到八万的汉家儿郎,却在后面追着杀。一直杀到黄河边上,北府军才停止住了征伐的脚步。

北府军胜了,晋王朝胜了,华夏民族的未来,保住了!

此时的谢安正在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然后与好友张玄坐下来下围棋。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系前线战况而心慌,根本无心下棋,棋面已经败局已定,准备投子认输了。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了,谢安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张玄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张玄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淝水之胜谢安的盛名千古彪炳,究竟是英雄造了时势还是时势造了英雄?应该都有吧。

384年8月,谢安裹挟淝水兵威,起兵北伐。东路的谢玄率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淝水之战前秦、东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东晋的版图。公元385年,谢安交权后病逝。

晋孝武帝闻讯后,在朝堂里哭吊三天,追赠太傅,谥号“文靖”,并被追封为庐陵郡公。

谢安的前半生狂歌东山,后半生出将入相,真名士、大英雄让他全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