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汉字玩家”大概是什么样
@陈亮(思量)
且思量,字难忘
墨池助教推荐:陈亮(思量)
在中国,同姓同名的人很多,而在书法圈也是如此。
就比如,叫陈亮的人就挺多。四川内江铁路人出身的陈亮,陕西陈仓陶瓷专业出身的陈亮。他们都是八零后书家的优秀代表。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江苏宿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出身的陈亮。
和前两位陈亮老师不一样的是,他是九零后。相同的是对书法素来已久的痴爱和坚持。
学书之路
陈亮学书法,“种子”种的相对较早,且老天又给了他一份爱之不疲的心。从小母亲对他的书写要求就很严格,如有不端正,就用做衣服的木尺打手。
五六岁受蒙于村小一位颜楷高手老师,开始接触毛笔字,没有墨和纸,就蘸着水在水泥地上写,日头写到日落是常有的事。
后到城区读书,资料周全,眼界大开,并有幸受教于小楷名家张守跃先生,专学晋唐小楷。中学时代选课美术,心手锻炼,于造型美感,更进一步。
期间又受兰亭名家朱志刚老师影响,转习魏碑诸刻。大学专研艺术设计,且课题大都以汉字为研究对象,潜移默化中,于书法之势,汉字之型,咀之愈细,味之愈香......
设计与汉字
基于美术和设计的底子,造就了陈亮在面对传统时能敏于洞察、敢于尝试,勇于创变、善于思考的习惯。而在面对设计语境时,又能以传统积累反哺设计。
在他看来,书法的核心“落脚点”是为了表现人,设计的终极“目的地”是为了服务人。
因此二者之间是可以互通的,这不仅表现在基本的组成语言上,也落实在欣赏审美上。设计和书法都是“视觉传达”的艺术,不同的是书法的奥妙在于书写的过程,能否入书法门道,就在于对工具的把持和使用上。
通过西方对于构成方法的实践,来解读中国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汉字现象都是可以达到无限接近,甚至是完全重合的,但是就书法而言,不可为了像而像,最终书者还是要为“抒”而书,自然生发。
赵孟頫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陈亮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保证“结体”优势的同时,他格外留意古人对于书写方法以及韵律节奏的诗文论述。
也正是有了这般开阔且清晰的思路,他取法极其广泛,游走于传统和设计语言之间。
以小楷笔意临《好大王》
大字系列作品《二十四诗品节选》
实验作品《楷记意识流》
实验作品《草草了事》
实验作品《手艺之城》
汉字海报作品节选
展览与书法
新媒体时代,书法同其他声乐表演类艺术一样,形成了一种属于书法的“选秀”模式——展览。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就决定着书法展览还是要立足传统。
与此同时,既然是“选秀”,想要被记住,必须要有自己的“亮点”。在陈亮看来,书法投稿的过程就是一次和甲方(评委老师)沟通的“商业”经历。花里胡哨的风格,未必是合适的。
甲方爸爸在审美上虽各有偏好,但是他们会基于普世价值,寻找货真价实,形制合一,明确表达内容的一批适合“市场”,有个性,有延展性的“产品”进行推广。
陈亮深知,参加展览的字某种意义上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遵循游戏规则,才有可能过关。也就是说,字作为核心,要切实稳妥,个性表达,也要点到为止;纸墨作为皮肤,要精心装点,亦要恰到好处。内容很重要,视觉传达的效果在展览中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行草书,除了字法规范之外,一切的章法、墨法、笔法的丰富变换,都是属于视觉传达的一部分。因为想要打动受众,你的“产品”不仅要有“质量”,还要有“故事”。
故事可以是平淡的,可以是跌宕的。什么样的故事才称之为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平淡之中有跌宕,跌宕之中寓平淡。
意临《大观帖》节选
“江左风流”书法奖获奖作品节选
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如今三十而立的陈亮,选择从西子湖畔,来到秦淮河畔。
原因有很多,离家近,照顾父母方便,离开了设计岗,选择全身心投入书法本体的研究实践中,这也契合了老天赐给他的这份乐“字”不疲的心志,墨池对他来说,是一方好土壤,可以滋养他的这颗“种子”更加茁壮,他也能释放自己的能量,通过自己独有的视角,辅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能更加直白,真切的感受到汉字之美以及书法之趣。
人的生命有限,且行且思量,字得其乐字难忘。
写到这里,今天介绍的这位九零后陈亮,此时此刻不知大家脑海中对他有什么样的画像。
当然,墨池欢迎更多,有志于深耕书画的年轻一代加入,共同见证,共同进步。
▼
陈亮
字体设计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作品主要获奖入展:
全国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书协)
第八届全国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
第四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类全国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主办)
第十届江苏省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江左风流”江苏省第八,九届青年书法奖(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第六届“陆维钊”浙江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
书法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