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71
津液的解读
口舌干,喝多少水都干。皮肤干燥没有水分。活动时关节之间有异响。这些现象说明身体里缺少了津液。津液是由脾胃运化而产生。津和液都属于液体。是水源。但津和液在体内的分部和功能各不相同。
津~质地清晰,不粘稠,在体内的流动性比较大,容易在体内游走,传导,分布于皮肤,孔窍(五官等),肌肉,有时还渗透到血脉。
液~质地粘稠,流动性小,分布于骨关节,脏腑骨髓和大脑。对脏腑骨髓,大脑起到濡养的作用。
例如
1.伤悲哭的时候。会流泪,流清鼻涕。 像受寒感冒流的那种清鼻涕。
2.还有一类人困乏无力打哈欠的时候。鼻子酸酸的会有清鼻涕。
3.还有一种现象。当穿衣服很热的时候没有脱外套。身体很热会发现好像有清流鼻涕的感觉。稍微不注意就会感冒。
4.有人受热就会流清鼻涕。如吃热汤面等等这些现象。
没有生病为什么要流清鼻涕?
是因为气虚。中气不足。肺气虚。肺主一身之气。当气虚的时候,第一时间表现的是肺的问题。
对整个津液的运行和传输起到重要的作用。肺通调水道。
津液的生成和运化。初步的过程。
吃的食物进到脾胃。脾胃先把食物进行运化,产生最基础的精微物质。脾胃是气血唯一的生化源泉。
精微细物是身体里边的所有能量最基础的原材料。
比如我们去加工衣服。最根基的原材料就是布。有布才能做成各种各样的服饰。而脾胃在这里就相当于布这个角色。
脾胃属于最基本的物质原材料的提供者。要变成气血、精液、肾精等。要靠其他脏腑之间的协调。
比如:血是由脾胃产生的精微细物上传到心脏的一瞬间变成红色成血。血是心脏的功能和脾胃共同完成的。
心肺功能不好的,甚至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往往会出现消化系统(脾胃)的问题。即使消化系统还好,也可能心火过旺,气血就差了。不能理解为心火旺了,马上消化系统就差了。还没有达到马上导致消化系统差的那一步,但是心脏功能对整个运化暂时起到一个不协调作用。养胃是根基,胃养好了。别的脏腑也要去调一调。这样就能完成整个体内气血,津液的生成。
肺
吃的所有食物进入脾胃。运化成为精微细物。精微细物里面就有津液,上传于肺。肺通调水道。肺把津液先给膀胱通过气化,再通过三焦再次气化,传到身体各个组织,所以才能达到滋养四肢百骸,皮肤毛孔等。
所以在整个运化的过程中。肺是第1个交接者。第一个是从脾胃接收到津液。完成通调水道。
所以清的鼻涕也是津液的一部分。
这不是痰。所谓的痰也就是体内的津液,由于脾不能升清降浊。脾胃运化产生的一些津液不能很好的进行传输和疏导。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肺为什么储痰呢?吃的东西过多,产生的津液过多,肺不能传导通调水道了。这些津液在体内堵的时间长了,就成了邪气,就成了痰。比如脏腑功能好的人吃肉就不能生痰。脏腑功能不好的就容易生痰。吃同样的肉。不是大家都会生痰。就是因为有的人能把这些津液进行传导在体内运化掉,就不会让这些津液在体内储存的时间太长。堵的时间不长,它就很难生成痰。
所以清鼻涕是津液的一部分。所有和肺相关的受邪的一些问题它都会表现出来。
在整个传导过程中,肺通调水道,膀胱气化和三焦的输布。三焦会把津液输布全身。
例如
唇干,口干,喝再多的水都干,喝得多,尿的多。因为脾不运化水,肺也不传导水,直接下注膀胱,排出体外,脾虚,肺气虚的人容易尿频。(水是外在的东西,变成津液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在津液排泄和输布起主导作用。肾属水,是水的脏器。津液也是水液的一部分,所以能起到主宰作用。
有的人说话十分钟嗓子就干了,有的人半个小时都不干,为什么?后者肾精足,肾里藏的精能补充所消耗的津液。
肾阳虚的人,膀胱没有气化能力,也容易尿频。
下午晚上尿频,是肾虚
上午早晨尿频,一喝水就想尿,是肺气虚脾虚。
口干,皮肤干,尿频,下肢寒凉,小腹寒凉,腰凉腰酸,这些是肾虚,肾阳不足。
吃凉的拉肚子,消化不好,说话多了气短,容易咳嗽,健脾养肺。
流清鼻涕就是伤了肺气。不能通调水道。肺气失宣,气上逆为涕。
泻火汤
治各经之火。
栀子三钱,白芍五钱,甘草一钱,丹皮三钱,元参三钱,水煎服。心火加黄连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胃火加石膏三钱,肾火加知母一钱、黄柏一钱,大肠火加地榆一钱,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三钱,膀胱火加泽泻三钱。
【说明】《石室秘录》及《傅青主男科》有此记载。这是治疗肝火的主方,《石室秘录》中指出:“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诸经之火俱散。”由于七情内伤,惟怒为最,而肝性喜条达,易郁结化火,致使气机紊乱,脏腑真阴亏损,出现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口苦、胁痛等肝郁化火的证候。
方中栀子苦寒能除三焦之火;白芍微寒,善入肝经,能泻肝脾之火;丹皮微寒能泻肝胆包络之火;三药相合,主清肝热,泻肝火;佐以元参泻肾火,益肝阴;甘草泻心火,又可协助诸药泻内外邪热,肝火一散,诸症自除。如再结合各经所见具体症状,随症加减,则可治各经之火,故名泻火汤。
久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赤石脂汤
【处方】 赤石脂1分,干姜1分(炮裂,锉),白龙骨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久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
伤寒下痢脓血,腹痛不止
赤石脂汤
【处方】 赤石脂1两,干姜半两(炮),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切,焙)半两,芍药1两(一方无附子)。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下痢脓血,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三引《肘后方》
脓血痢,后重里急,日夜频并
赤石脂汤
【处方】 赤石脂1两半,白芷1两半,天雄1两半(炮裂,去皮脐),龙骨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肉豆蔻1两(去壳),黄连1两(去须),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地榆1两,白术1两,桂1两(去粗皮),诃梨勒1两(煨,取皮),木香1两,吴茱萸半两(汤洗,焙干炒),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脓血痢,后重里急,日夜频并。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伤寒若下脓血者
赤石脂汤
【处方】 赤石脂2两(碎),干姜2两(切),附子1两(炮破)。
【功能主治】 伤寒若下脓血者。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温分3服。
后脐下痛者,加当归1两,芍药2两,用水6升煮。
【注意】 忌猪肉。
【摘录】 《外台》卷二引《肘后方》
下焦热或下痢脓血
赤石脂汤
【处方】 赤石脂8两,乌梅20枚(去核),栀子14枚,白术3两,蜀椒3两(汗),升麻3两,干姜2两,粟米1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下焦热或下痢脓血。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米熟,去滓,取7升,下诸药,煮取5合服之。
【注意】 忌桃、李、雀肉。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删繁方》
温阳益气,涩肠止泻。主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赤石脂汤
【处方】 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功能主治】 温阳益气,涩肠止泻。主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姜春华方
过敏性紫癜
组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土茯苓15克,白鲜皮20克,生地12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萆薢10克,赤芍10克,丹皮6克,仙鹤草15克,紫草15克,茜草15克,旱莲草15克,益母草20克,灯芯草6克,蝉蜕6克,甘草6克。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过敏性紫癜,证属风热夹湿,伤及血络者。
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两次煎液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方解: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
五味合剂治疗梅尼埃病
当归、山药、五味子、酸枣仁各10克,龙眼肉12个。
学习和使用体会
此方适用于梅尼埃病。眩晕之作,肝阳上亢为多。所以上亢者,营血失于滋养,肾水缺乏润涵,所以用当归以养营补血,山药以补脾胃阴液、益肺肾之津。但这样远水难救近火,故又以五味子的敛肺滋肾、生津敛涩,酸枣仁的养心安神、益阴酸敛,龙眼肉的养血益肝、补心安神相配。此3味的酸敛、镇静、催眠作用合在一起,对眩晕病有“一鼓而擒之”的气概。全方药仅5味,而已寓标本兼顾之意。本方在1955年第三期《新中医药》发表之后,被广泛采用,现为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作为常用药,不必强调“辨证”,只要舌无厚苔、身无发烧者,俱可取用,而且来效迅速,入口味美,很易为患者所接受。
皮肤病克星《奇药消杀灵》
有几十年历史的《奇药消杀灵》是由民间赤脚医生老刘的祖传秘方,经过现代科学手段制成的中药制剂,经同济医科大学、湖北省医学科学院检测.能100%杀灭各种致病菌和病毒,活血散淤、止痒消肿,效果非常满意。该药属柔性杀菌,经数万人验证,享誉四方。
【配方】:樟脑:地榆炭=30:1
【制法】:分别研粉混匀即可。
【用法】:撒在患处,外贴胶布,也可用水调外擦。
(严禁入口).
产后脓血痢,腹中疼痛不可忍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龙骨1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艾叶半两(微炒),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耆半两(锉),黄柏半两(微炙,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脓血痢,腹中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补五脏,令肥健。主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3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补五脏,令肥健。主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稍稍渐加至三匕,酒、饮并可下之,日3次。服尽3斤,则终身不吐水,又不下利。
【摘录】 《千金翼》卷十九
妇人漏下不止,腹内冷痛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艾叶3分(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慎火草1两,当归1两(锉,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龙骨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漏下不止,腹内冷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妊娠8-9月,胎动,时有所下,腹内刺痛,头面壮热,口干,手足逆冷,急气上冲,妨闷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地龙1分(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钟乳粉1两,芦根半两(锉),艾叶2两(微炒),芎1两,桑寄生半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地黄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8-9月,胎动,时有所下,腹内刺痛,头面壮热,口干,手足逆冷,急气上冲,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六
诸般打扑伤损,皮破血散,痛不可忍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诸般打扑伤损,皮破血散,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敷之。
【摘录】 《济阳纲目》卷八十六
止痛生肌。主痱子磨破成疮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半两(细研),黄柏半两(末),白面2两,蜡面茶半两(末),龙脑半分(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止痛生肌。主痱子磨破成疮。
【用法用量】 每使用时绵扑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治吐血咯血方
组成:用5岁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为极细末)1~3克。
功效:引火归原,血归其位。
主治:肺病大咯血或胃病大吐血。
加减法:血得止辨证用药以治其本。
另一法: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圆周直径1寸至寸半(同身寸许),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3分钟,每天1~3次。
治头痛方(加味选奇汤)
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黄芩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头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
加减法:阴虚明显者生地易黄芩,或以磁石朱丸与六味地黄丸以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镇摄其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其肾阴。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15克,豨签草15克,或用血府逐瘀汤。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120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肾潜阳,重镇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120克神曲以健运脾气,使石药不致有碍胃气,又能升清降浊。
治冠心病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功效:益气祛痰以通心阳。
主治:冠心病。
加减法: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伤寒腹痛,下痢脓血,日夜不歇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半两,干姜1分(炮裂,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梨勒皮半两(煨微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腹痛,下痢脓血,日夜不歇。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大肠风冷,久痢不愈,脱肛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蓬莪荗半两,龙骨1两,肉豆蔻半两(去壳),白石脂1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白芍药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大肠风冷,久痢不愈,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赤白痢,日夜不绝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龙骨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地榆1两,当归1两(锉,微炒),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梨勒1两(煨,用皮),干姜1两(炮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赤白痢,日夜不绝。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腋臭通用方
组成:白芷等份、薰草等份、杜衡等份、杜若等份、藁本等份。
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白蜜和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天早晨服3丸,晚上服4丸,用温开水送服。本方出自《补辑肘后方》,是由香类药物组成的香身方。
功效与作用:香药合用,能香体去臭,服用后使身体散发馨香,心情舒畅,香体去臭。
腋臭外治方
组成:鲜青蒿50克、鲜玫瑰花30克、枯矾20克、60度高粱酒400毫升。
用法:上药用高粱酒浸泡10日备用。擦腋下、足心皮肤,每日2次,夏秋季擦之。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收敛除臭。适用于狐臭。
古代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医验方
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成千上万首方剂,从《黄帝内经》的“十三方”,到汉代医圣张仲景传下来的“经方”,以及后来的唐、宋、金、元各代名方,数量之多,浩如烟海。这当中有许多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各型高血压均有适用的方剂。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材料:柴胡5克,黄苓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桂枝6克,人参9克,大枣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干姜3克,大黄3克(或去大黄)。
做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高血压病,症见胸胁苦满,胃脘痞胀,心悸,焦躁易怒,身重,难以转侧,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
2、风引汤——《金康要略》
材料:石膏25克,寒水石25克,滑石25克,赤石脂25克,紫石英20克,牡蛎20克,龙骨20克,桂枝9克,干姜4.5克,大黄4.5克,甘草4.5克。
做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肝火挟痰型高血压病,症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胸闷胁痛,便秘尿赤,舌红,脉弦滑。
3、大柴胡汤——《伤寒论》
材料:柴胡6克,黄苓、芍药、枳实各9克,大枣5枚,半夏8克,生姜、生大黄各5克。
做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痰火型高血压。
4、葛根黄苓黄连汤——《伤寒论》
材料:葛根35克,黄连9克,黄苓9克,甘草6克。
做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高血压病,症见项背强,心下痞硬,心悸,舌苔薄黄,脉数或结代。
5、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材料:黄连9克,黄苓9克,芍药25克,阿胶9克,鸡子黄1枚。
做法:前3味,置入1000毫升水中,煎取300毫升,入阿胶烊化,稍冷加入鸡子黄搅匀。每日1剂。
功效:主治高血压病,症见心烦失眠,面红,头昏,心悸,舌红苔黄,脉细数。
6、十一味温胆汤——《区方沥解》
材料:法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枳实6克,竹茹12克,黄连6克,炙远志6克,石菖蒲9克,夜交藤30克,珍珠母30克。
做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主治高血压病,症见眩晕,胸闷,惊悸,恶心呕吐,纳呆,苔腻,脉滑数。
风心病
组成:白术25克、茯苓25克、生芪25克、五加皮2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五味子10克、甘草10克、炙附7.5克、桂枝7.5克、细辛5克
制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水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过滤取药汁,第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取药汁,2煎混匀。
用法:分2次服,每次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功效与作用:本方对风湿性心脏病有较好疗效。
气痢久不止,气力困弱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3分,干姜(炮)3分,龙骨3分,黄连(去须)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无食子2枚(炒令烟出),白茯苓(去黑皮)3分,当归(切,焙)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气痢久不止,气力困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小儿因痢后躯气下,脱肛,推出肛门不入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分,伏龙肝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因痢后躯气下,脱肛,推出肛门不入。
【用法用量】 每以半钱敷肠头,日3次。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二
白脓痢。泄泻虚滑无度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干姜(炮)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白脓痢。泄泻虚滑无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腰间盘突出导致腿瘸了,怎么回事?可以用中药
薏仁黄柏水
组成:土茯苓30g,生薏苡仁、黄柏。
制法用法:水煎外敷。每天2次,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主治滑膜炎。
腰椎间盘突出好了,但腿麻怎么回事?
1、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粗盐500克,加生姜片15克、小茴香25克,炒热(不要太烫),用棉布包好,每晚睡前敷患处至盐凉,三日后调换用料,连用9天。忌冷、湿。
2、劳伤腰痛(腰肌劳损):甲鱼壳50克,砸碎,炒黄,浸白洒500克,三日后用酒涂腰部(并可内服),2次/日,用7~10天,可治多年腰痛。
3、腰椎盘突出:用中药草老鼠耳50克,猪蹄1只,劈开切块,加水和油盐调料一起炖熟,一日分二次吃蹄喝汤,连用1周。
4、肾亏腰痛(包括妇女产后腰痛):韭菜籽150克,炒脆,磨成粉,10克/次,用淡盐水送服,2次/日,服完即愈,忌房劳。
老年人皮肤骚痒
生地30 黄芪10 元参15 丹参15 茯苓10 泽泻10 地肤子10 蛇床子10 水煎服日一剂
三剂内有效十剂止痒,(便秘者加以润肠通便之物更佳,)--有待验证。
15.止汗方:地骨皮65 防风30 薄荷10 炙甘草6 乌梅10 水煎服日一剂 。一般一两剂就止汗,如是虚汗、潮热盗汗者者,改乌梅为陈醋一两口,饮药时间亦改为下午4时。此方虽治表不治本,胜在止汗迅速,我用时中病既止,而后在随症治之。--此方治标不治本,万金难买一效,可以一用。
降真香,为什么叫降真香
药之分上下表里者,又有升降浮沉之别欤!此本于天地之阴阳也。本于阳者以气为主,而上行外达,故升而气浮,能走上焦;以发表本于阴者,以味为主,而内行下达,故降而气沉,能行里达下焦。气本于天,味成于地。《内经》谓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本天亲上,本地亲下,而升降浮沉之理见矣。
气本于天,故主升,酒正是气化之品,所以饶于升。观煮白干酒者,用筒取气,入天锅底,化而为酒,盖酒皆上升之气水也。凡升者皆得天之气;凡降者,皆得地之味。故味浓者,其降速;味薄者,其降缓。《黄帝内经》曰:“味为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厚味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而《本草品汇精要》载:“降真香,无毒,味甘,性平温,气之厚者阳也。”是气分药,而又视形味质以细别之,则轻重亦有别矣。
根主上生,故性升;子主下垂,故性降;茎身居中,能升能降,故性和;枝叶在旁,主宣发,故性散。然每一药性,或重在根,或重在实,或重在茎,或重在叶,各就其性之所重以为药之专长,未可泛泛议论也。
根之性多升,又须视其形色气味皆专重于根者,则专取其根用之。吉钩藤根中虚松有孔道,能通水气,直引上下黄泉之水气以上达于藤蔓,故能升达人之元气,以充发于上,达于表。人之元气生于肾,出于膀胱之水中,循气海之膜网而上达胸膈,以至于肺,充于皮毛。吉钩藤内虚松通达,象人膜网能引土下黄泉之水气,以上贯茎叶,象人元气由肾达肺以至表,故吉钩藤能升达元气,托里达表。又能升散太阳、阳明二经,取其升达藤蔓之义。吉钩藤根,色纯白属金,又能吸水气上升,是金水相生之物,又能引津气以治阳明之燥;气味辛甘,又是上升之气味,合形色味论性,皆主于升。
吉钩藤植生,不只一茎,故能四散,又能升散颠顶,以其气之轻扬也。得天气之轻扬,而其味辛,是兼得地之味,故兼能入血分,能散血脉肌肉中之风寒。吉钩藤,因其味较胜,且系土中之根,是秉地火之味而归于根,故能降气止呕。吉钩藤皆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吉钩藤极长,而太阳之经脉亦极长,吉钩藤引土下之水气以达藤蔓太阳,引膀胱水中之阳气以达经脉,其理相同,故吉钩藤能治太阳之痉,助太阳经由膀胱水中而达其气于外也。药之茎身,在根梢之间,居不升不降之界,自主于和,然亦有偏于升,偏于降者,何也?此亦视气味之轻重以定之也。形既居上下之交,而气味和平,则不升不降,一主于和。 乾隆《汀州府志·卷之八·物产》:“吉钩藤,其根入地,融结成香,即降真香也。”降真者一藤五味,味甘则和脾胃之气;味辛则和肝肺之气,可升可降皆以其为藤蔓之身茎故也。降真者,藤蔓之身也,色红味甘,象人身周身之血,故主于行血。藤皮者,象人身之皮,味苦兼降湿热。藤丝如织,象人脉络,味涩能收降,故用治吐血、衄血,以降脉络之血、血结。吉钩藤之气生根象周身之筋脉,则能和筋脉,采气也。乾隆《安溪县志·卷之四·吉钩藤》:“吉钩藤,生脂处即降真香。”藤身之脂,象人身之脓血,故治人身疮脓等病。凡此之类,岂能尽举,或升或降或补或和,各别其气味形质,而细分之,则用之自明。
降真香辛温,辛温类主治气分,而此以治血证居多。盖其色红者,故用其辛温之气以降血中之气。降真香味甘,甘者活血生血,内服能止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治疗折伤,是则未可以辛温例论也。《得配本草》:“降真香,辛,温。入足厥阴经。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疗金疮,生肌肉,消肿毒,治肋痛。取红者研用。”
凡降药皆沉入中下焦,其上焦逆气,何以降之哉?降药虽沉,然未有不由上焦而下者也,然惟木香气浮味沉,上中下三焦皆理他如性之重者。《本草再新》:“降真香,治一切表邪,宣五脏郁气,利三焦血热,止吐,和脾胃。”
沉香木能沉水,味又苦降,又有香气以行之,故性能降气,茄楠香味甘,则与沉香有异,故茄楠之气能升散,而沉香之气专下降。服茄楠则噫气,服沉香则下部放屁,可知其一甘一苦升降不同矣。
海南大洲岛产区以及三亚部分靠海产区,其吉钩藤本得水气,然得水中阴凝之性而味咸,能软坚下气分之热,以其得水之阴味而未得水中之阴气,故降而不升。《本草》言上升之药制以盐,则能下降;下降之药制以酒,则能上升。降真香,气之厚者为阳,主升,多上行出上窍,具助阳发热作用;气薄者应为阳中之阴,气薄者降,未必尽升。降真香,味厚为纯阴,主降,多下行出下窍;味薄为阴中之阳也,味薄者升,未必尽降,只是通畅。辨药之浮沉以治病之浮沉,而表里升降之义。
真者,真神、真气、真人。降,通“绛”,色赤。绛即绛宫,心口是也。《黄帝内经》云:“天谷元神,守之自真。言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应谷绛官,藏气之府也;下有灵谷关元,藏精之府也。天谷,玄宫也,乃元神之室,灵性之所存,是神之要也。”
真神:神,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道家把人的头部分为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间脑)。泥丸宫乃藏神之所,古代医籍中称其为泥丸君,今人则称之为元神、脑神、真神,真气存于内。
真气:真气者,经气也,生命之根本。真气在经络中能够传运全身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能量,具有抵制邪气、清除邪气的作用。 主宰营卫的谓之“神”,而推动营卫工作的谓之“气”。
真人:真人就是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的人,他们能掌握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变化,调养身心,生命可达极限。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以终时,此其道生。”
香:吉钩藤(紫藤)是藤本木质攀援植物,攀树生长以争取阳光,遭遇自然界的伤害(如雷击、风折、虫蛀、蚁啃等)或者人为致伤,受 到真菌感染从而分泌出油脂修复其伤口,在创伤口形成膏状结块,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沉淀从而形成降真香。
降真香: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烧之能降天真气,诠名降真。
妇人漏下,淋沥不止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煅赤),侧柏1两(微炙),乌贼鱼骨(去甲,烧灰)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漏下,淋沥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米饮调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小儿下痢脓血,肠鸣腹痛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1两(研),龙骨1两(研),地榆1两,黄连(去须)1两,厚朴3分(去粗皮,生姜汁涂炙2遍),人参3分,当归半两(锉,焙),干姜(炮裂)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下痢脓血,肠鸣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用米饮调下,日2次。如要丸,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5-7丸,乳汁送下,空心、午后备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2两,禹余粮2两(醋焠)。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粥饮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