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众生的审美上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52篇散文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在众多古文中,我独爱晚明才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上下一白”,寥寥数字,便将人带入天地空茫之境,既有柳宗元笔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美,又有王维笔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出尘。
仿佛开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在那人声鼎沸、曲乐共襄处,有张岱的身影;当曲终人散,风冷月残,只留下一位听客时,也必是张岱。
这样的意境,很美。这样的美,很高级。
2
1597年,张岱出生于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的显宦门第、簪缨世家。
祖上四代为官,家声显赫。高祖父张元汴是明隆庆五年的状元,也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父亲张耀芳任山东鲁王长史,亲戚朋友中多有名震一方的学者和艺术家。
可以说,张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N代”,且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官N代”。
张岱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坐拥繁华的他,不必费精力考取功名,有大把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六岁时就有“神童”之誉,远近乡邻皆知。八岁时,他随祖父张汝霖到杭州游玩,遇到了正骑着张汝霖所赠的大角鹿游览钱塘江的陈继儒。
陈继儒听说张岱擅长对联,便指着屏风上的《李白骑鲸图》出了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不慌不忙,随口对出下联:“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听后大笑,称张岱为小友。
对他来说,无论是正经的书画礼乐、诗词曲赋、山水园林,还是不那么正经的琴棋酒茶、戏曲杂耍、花鸟鱼虫、古玩珍宝,他无一不爱,且无一不精,无一不通。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他本就天分极高,偏偏做任何事又有一股“痴气”,以致无所不精、无所不通,活成了公子中的公子,才子中的才子,堪称明末“吃喝玩乐第一人”。
3
能将“吃”这件事做得如此极致的,窃以为,古往今来,如果张岱自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
张岱自称“越中好吃者无出其右者”,对于吃,他不仅精通,还很讲究,不仅讲究,还很挑剔,甚至达到了“三不吃”的状态——非时鲜不吃,非特产不吃,非精致烹调不吃。
张岱善于吃蟹,他认为世间美食,不加盐、醋而够滋味的,唯有河蟹。
每到金秋十月,秋风起,蟹脚痒,张岱便与亲朋好友成立蟹会,在秋日暖阳的午后,开始秋之蟹宴。
这蟹宴,不光只是吃螃蟹这么简单,而是以螃蟹为主角,肥腊鸭、朱乳酪为配角,再拿琥珀般的醉蚶、玉片似的白菜来陪衬,谢橘、风栗、风菱等果品做点缀,然后,饮一盏玉壶冰,尝一箸兵坑笋,再配一口新余杭白。酒足蟹饱后,再品一杯极佳的兰雪茶,岂不妙哉!
张岱不仅懂得品茶,还会制茶,不仅会制茶,还一不小心炮制出了一款爆款——兰雪茶。他在《陶庵梦忆》中如此描述兰雪茶——“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兰雪茶一时成为饮茶者的新宠,愣是把当时号称茶界首位的松萝茶比了下去,引得茶商们纷纷跟风,将自己的茶叶改名“兰雪茶”。
张岱嗜食橘子,而且一定要是樊江陈氏的橘子。每年秋天,他都亲自到陈氏橘园挑橘。橘子买来后,就用金城稻草或燥松毛包裹,放在黄砂缸里,每十天换一次。直到来年三月,都会有新鲜甘脆的橘子享用。
张岱不仅会吃,还喜欢动手自创美食。他喜欢乳酪,为了做出好吃的乳酪,素来养尊处优的他,居然养了一头牛,并不嫌麻烦地亲自动手做乳酪,还研发了各种吃法——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盐腌,或醋捉,令人称奇。
张岱对于美食,不仅用口舌品味,还用大脑思考,于饮食方面颇多心得。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有脑洞大开之感。
比如,他发现,烤肉的时候,将芝麻花碾成粉末撒在肉上,烤出来的油,就不会四处流淌;吃螃蟹后,用蟹脐洗手,手上就不会再有腥气;吃荔枝过多,用荔枝壳泡水饮用,就能解除醉荔枝的症状……
他该是有多热爱“吃”这件事,方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之境?(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吕瑜洁,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亲子书信集《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
即将出版历史散文集《历史的浓妆和素颜》《榴莲一样的红楼梦》
正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此物最相思》(大唐)、《愿如梁上燕》(东晋)、《青简待月明》(西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