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主义初探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使用绘画分析这种方法,探索历史上画派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比如我们分析埃贡席勒,推测他的人物画风格是借鉴了歌川国贞和鸟居清信。我们分析到席勒的画,具体到浮世绘画家和作品,不在意是否能够得到史学的证实。为什么?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挖掘历史的真相,而是在于理解画家的创意路径。理解具体的创意路径,才有助于我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创意路径。我们是画家,不是史学家。没有具体细节的分析,没有指导价值。
我们分析印象派画家,分离出“速写主义”,具体到莫奈,德加和莫里索的具体作品,猜测这些作品的产生过程,理出莫奈和德加的速写作品的编年表,这样做不仅是要证实这个流派的确存在,而是要自己掌握这个风格的思想和创作技术,摸索自己怎么做。比如我们确定了莫奈的一些肖像画采取了色块速写的画法,于是我们也开始练习这种画法。
最近读到网络上一篇文章:《陈丹青谈油画与图像》,查百度学术,有《艺术当代》记者的文章《绘画,图像与学术行政化-陈丹青访谈》,指出这是2003年某次油画学术讨论会上陈丹青先生的发言。我们认为这个发言是一个重要的文献。在2003年,这个发言应该是首次把“图像文化”,“图像艺术”等西方的当代艺术理论,引进到中国。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文献,不仅仅在于首次引进了一个理论,更在于论述了架上绘画必须了解理解研究图像文化,并且提出了架上绘画的画家要主动地靠拢图像文化和图像艺术。这是架上绘画的一个路径选择。我们把这种路径选择叫做”图像主义“。
有兴趣进一步阅读的读者,可以点击上面给的链接。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派的兴趣,在于这个路径的具体实施,有没有解决方案的实例?用陈丹青先生自己在文章中的说法,就是怎样”在画布上做出回应“。
我们在知网上查找,查出一篇文章,作者是迟明,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生,于2011年4月提交的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是刘小东。文章的标题是《绘画与图像-里希特图像绘画与陈丹青书籍绘画比较》。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对陈丹青2003年讲话的一个解读,对里希特绘画的一个绘画分析,再就是对陈丹青画的”书籍系列“做了一个解读,提出《书籍系列》是基于图像主义的。
《书籍系列》是指陈丹青先生画过的大量画册的写生。这些画册翻开到某一页,摊在那里,然后对其写生。这些画册包括很多欧洲的名画,也包括中国的古代国画。在2019年上海艺博会上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件”书籍系列“的原作,是写生的文征明国画。
从陈丹青先生那个发言,我们理解迟明的这个解读是合理的。换言之,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派认为迟明的解读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陈丹青先生的”书籍系列“实际上是一个具体的图像主义的实例。当然,唯有作者本人的解读才是权威的解读。我们还是在猜测而已。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我们认为陈丹青先生2003年的讲话是图像主义的一个经典文献。
图像主义的引进,带来了一系列的相关课题,特别是照片怎么使用,就是架上绘画使用照片的”合法性“,会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课题。
正如陈丹青先生在2003年讲话中提到的,摄影和计算机处理等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这是图像主义致力于加以利用的潮流。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派具有计算机行业的资深经验,我们认为图像主义赋予了使用摄影和计算机技术的特许。创造性地使用摄影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也要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