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就是要做一份有使命感的工作

今天起来很早,一早上就到街道了(我是派驻到街道的禁毒社工)。早上到街道的饭堂吃早饭的时候,看到天空很蓝,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天空很蓝,很美,但我好像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蓝的天空了。

今天是冬至过后的第五天,可能是因为今天早上突然降温了,雾也散了,天空自然就蓝了。也可能是因为今天很早来到,平时都来得晚,走路匆匆的,自然也没有心思观察身边美丽的风光。平时工作繁忙,有时候加班到很晚,白天跑完了在外面的活动,晚上还得在电脑前敲键盘,别人问我工作有什么成效,我总能拿出一大堆的社工服务文书,这就是社工的价值和服务成效吗,一沓一沓装满了的服务文书能代表什么?

我特意去翻查了一下我们的禁毒社会工作实务手册,书里对我们的禁毒社会工作的析义是:“禁毒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工作手法,包括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小组工作、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帮助社区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协助市、镇街禁毒办达到戒毒和戒毒目标。”我们就像是我们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手册里的主人公,一年的服务不断地来回在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小组工作、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之间。按这个理来说就没什么错了,社工就是从事这些内容。

可这就是社工的全部吗,我多了一个延伸的想法,我们同工一年到头做的这样那样的社会工作实务,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我特意去问了我所在工作单位的几个同工“你觉得你的禁毒社会工作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反馈得到的答案都是大同小异的,绝大部分的,都是说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开展服务不尽如人意、不专业。可是我看到大家的计划书上理论是写得很丰满阿,一个、两个理论在计划书上写得很详细。我在想,包括社工的培训、继续教育学习,社工一年学习的理论知识是很多的,社工的服务更是一年四季都在做,按道理大家都不陌生。会不会是学理论太多,运用的实践很少?可能我们同工缺乏的不是理论知识,缺乏的是对理论的实践。更准确来说,我们同工缺乏的是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在英国,2007年8月,深圳率先通过社工“1+7”文件,社会工作专业化在深圳获得迅速发展。但外来的社会工作服务在我们中国落地后,其实会有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我们好像没有很在意。我们把机构、用人单位布置的任务做好了,有时候还自以为做得很好,一切都如书上所写的,工作做到位了。上面任务下来了,我们为了做而做,我们能写出一大堆的活动来。这些活动,有时,连服务思路都没有整理就已经开展了;有时也许不需要服务思路,做就是了。从这一观察的结果看来,其实是太多的社工没有适应政府用人单位,太多的社工没有适应岗位社工的工作。

我尝试在禁毒社工的职责定位中找到更多答案。目前,禁毒社工主要以岗位购买模式引入,在禁毒办、街道维稳及综治办等用人单位工作。由于政府与社工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模式上不尽相同,社工更加需要在第二环境中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得到这一思考,我尝试把禁毒社工的服务角色分成以下板块。上文中我提到的对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我称之为社工的第一类服务角色:社工在这过程中承担了危机评估者、代理人、教育者、赋权者、辅导者、策划者及关怀者等的角色。我们看回深圳这边,深圳是中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源地,现在也走在了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前不久深圳的社区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顾名思义政策自上往下推。我做一个猜想,这是否就要求社工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模式上,更要参考政府的行为作出判断,如果这样社工会否因此失去了某些功能的作用。

上文我提到,我们其实有太多的社工是没有适应政府用人单位的,我们有太多的社工没有适应岗位社工,我们提倡将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那怎么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呢?我仅提一个和我们岗位工作相关的想法。以我们禁毒社工为例,我们禁毒社工身在禁毒办、街道维稳及综治办等用人单位工作,社工需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一方面我们常常要被动地接受一些用人单位安排的行政工作,另一方面其实我们掌握了一个很好的资源。这就是我想说的禁毒社工的第二类服务角色:协调者、资源审批者。什么是协调者、资源审批者?不是说社工写一个项目,进而说服我们的政府部门拿钱去推动,就是协调者、资源审批者。协调者,是社工协调相关部门,将相关因素系统组织起来,形成有力的协作网络,形成系统化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你说谁那么有空去走访,社工阿!禁毒社工在公安局禁毒中队、禁毒办、各社区警长(治保主任)、美沙酮治疗中心、强制戒毒所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使这些机构形成合力,为戒毒人员提供系统化的禁毒服务。同样,资源审批者要求禁毒社工协助政府部门,对有需要申请资源的求助者作出评估,使资源合理到户,服务对象得到公平分配。

其实我们社工的工作还有一类的职责定位,我们没有做到或者很少去做。那就是第三类服务角色:倡导者和研究者。还是以我们禁毒社工为例。倡导者,就是社工他通过不同渠道反映戒毒和康复人员的要求并倡导政策和制度的改变。研究者,通过研究吸毒问题来寻求解决方法。它要求社工持续地、阶段性地评估实务工作成效,如针对在校青少年在滥用药物的问题等展开的研究。其实社工每一年都有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做一些调研的,社工提供的服务也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制定形成的。但我查阅知网、维基百科这样的一些网站去看,好像大多的会是研究生、社会学科的老师们会根据一些调研的样本做的数据撰写一些研究性的文章。我们知道,推动新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相比在学校里的学生、老师们等学者,我们社工每天与服务对象接触,也知道服务对象需要的是什么,对于服务对象想要什么我们更有话语权。我们选择了做社工这一份工作,就有这个使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这种帮助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的,而是从制度上、从根本上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我们帮助向我们的政府传递他们的声音,使政策、资源合理到户,这是作为倡导者、研究者角色社会工作的本质。

我相信社工的工作和很多的工作都一样的,有很多的不情愿:有临时的、随叫随到的工作。但是我们做社工的工作和其他的工作也是不一样的,就是要做一份有使命感的工作。我们社工的职责定位不仅是做一个危机评估者、代理人、教育者、赋权者、辅导者、策划者及关怀者;要记住我们也是一个有使命、有能力的协调者、审批者、倡导者及研究者。我们要充分的做到自己是一个协调者、资源审批者,积极地倡导、积极地研究,加强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技巧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简介

冯恩健

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