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假阳性引起的困扰

疫情速递

1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例,本土病例117例(吉林67例,黑龙江35例,河北11例,北京3例,上海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5例(境外输入16例)。

吉林新增5例无症状感染者

黑龙江新增20例无症状感染者

河北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

北京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请大家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意识,

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

少聚集、不扎堆,

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可松懈!

正文开始

作者:康婷芬

最近遇到这么一个病例,有个孕妇HIV弱阳性,免疫室要求重新抽血送CDC,孕妇的老公就很生气,孕妇狂哭,因为这是第二胎了,前一胎没有问题的。孕妇HIV假阳性比较多见,这真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容易造成纠纷。

笔者碰到两三例“假阳性”这样的结果,都是产检的孕妇,s/co值都是一点几。实验是全自动加样、孵育、洗板、比色的,初查为“假阳性”的标本,第二次,乃至第三次都呈阳性反应,只是强弱不同。所以,可以排除是操作污染所致的假阳性。笔者在想有无孕妇HIV-Ab检测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报道,难道孕妇体内有与HIV-Ab结构近似的物质产生吗?

查阅知网一些文章说血浆中的纤维蛋白、以及类风湿因子会导致HIV假阳性,但是没有给出机理。笔者想我们检测都是用的血清,不过一般孕妇的纤维蛋白原偏高,是不是血清中残留的纤维蛋白导致假阳性的。

Pub查阅有这么一篇作者调查发现年轻,初产妇更容易出现HIV假阳性。通篇未解释机理,仅仅引用了几篇文献推测可能与流感疫苗的注射相关,因流感疫苗某种组分与HIV包膜蛋白相似。而2014年的一篇文章文中的孕妇先采集血清用雅培四代试剂检测HIV两次均为弱阳性,而三代试剂及快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后改用EDTA抗凝血浆,重复之前的实验,结果所有检测均为阴性,后用核酸以及WB证实结果确实为阴性。作者怀疑血清样本凝集不完全,小的纤维凝块导致了四代试剂盒的假阳性。

第四代HIV检测方法同时检测HIV p24抗原和抗体,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可以缩短“窗口期”。但是在临床诊断中HIV第四代诊断试剂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所以笔者认为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抗HIV p24抗体的非特异性,由于第四代诊断试剂的固相载体上同时包被抗p24的单克隆抗体和HIV抗原,而载体的表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制备试剂的过程中,吸附到载体上的抗原和抗体的量均受到了限制,导致检测的过程中出现了相互干扰的现象。另外由于固相载体上包被的是抗HIV p24抗体是鼠抗体,所以部分假阳性反应是由于人对鼠抗体反应HAMA(人抗鼠抗体效应),在献血人群中大概有1%-2%的HAMA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异种抗原反应。

(2)其他疾病导致的假阳性,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以及结核病等传染病是造成HIV检测假阳性的重要原因。这些疾病可使患者体内含有某些治疗性抗体、类脂嗜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等,这些物质会与试剂中的抗原成分非特异结合,从而导致假阳性。孕妇,新生儿,肾透析患者,血液病患者,老年人等等,经验觉得都会对抗体的检测有异常。笔者建议对这样的标本离心要充分进行超速离心后检测可减少“假阳性”。

(3)S/CO比值与假阳性,有研究表明,随着S/CO值的增高,初筛结果与确证阳性符合率也随之升高。因此当1<S/CO<=10时,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小,多为体内某些抗原物质干扰所致,实验室检测人员应依据实验检测结果,结合受检者相应病史和个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所以对于这种假阳性结果,实验室人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把可能存在的情况分析到位,给患者以心理疏导,分析存在的多方因素,而不是冷冰冰的抽血,只会加大家庭内部矛盾。分析原因后参照国内有行业标准文件规定的,发了HIV抗体结果“不确定”报告,然后重新给患者抽血,分离血清,送去CDC做确诊实验。HIV抗体酶免法做出阳性结果不能发阳性报告。因为酶免法阳性,依然1%-5%的可能性是假阳性,必须进一步确诊,一般用的是免疫印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