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0.7)——事成之后要悟道

外王之人的三个原则;

1、爱民栝国,能无知乎;

2、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3、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三个原则不是并列的,而是顺序的三步。

首先无知,积极探索,寻找门道,这是第一步;

入门之后,保持节奏,奔向成功,这是第二步;

成功之后,明白道理,然后四达,这是第三步。

解析一下第三个原则: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再谈什么是“道”】

道,和道路有相通之处。

“道”和“道路”都是能重复被使用的。

如果只能走一次的“路”,不能称之为“路”。

如果只能用一次的“道”,不能称之为“道”。

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压根没有发生过的事。——米兰昆德拉

走得人少的是“小道”,走得人多的是“大道”。

所有人从生到死,都必须走的是“人道”。

所有事物从生存到毁灭,都必须走的是“天道”。

尼采的“永恒回归”就是道。

真正的“道”,一定是永恒回归的。

在时间,空间中反复回归的就是“道”。

科学上的的定理和公理都是“道”,但都是局部的“道”。

爱因斯坦最后时光,都在努力创立“统一场理论”——对于宇宙中所有已知力量的一项单一的、条理清晰的解释。但是,他失败了。

这个“统一场理论”就是物理世界最大的“道”。伟大如爱因斯坦,也无法“得大道”。

《道德经》也是在努力描述这个“道”。

但是所有描述出来的“道”,都是局部的“道”,不是那个真正的“道”。这就是“道可道”。

现代科学所有的定理,都是“可道”,而不是那个可以永恒回归的“恒道”。

这就是“道可道,非恒道也。”

永恒回归的“大道”,离我们有点远;

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永恒回归的“小道”,对于我们却非常重要。

且不说,科研人员兢兢业业地都在寻求着一个个“小道”。

在我们生活中也离不开“小道”,学习《道德经》就是为了领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道”。当领悟足够多的“小道”,就会成为某一领域的“得道”高人。

比如,在股市里赚到一次钱,这不是“股神”。

只有在股市可以反复赚钱的人,才是“得道”的股神。

比如,考试考一次高分,不算“学霸”。

只有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的人,才是“得道”的学霸。

比如,打一次胜仗的将军,不算“战神”。

只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才是“得道”的战神。

比如,能讲一节出彩课的教师,不算“大师“。

只有把每一节课都能讲出彩的教师,才是“得道”的大师。

比如,打游戏偶尔得到一次高分,不是“高手”。

只有每次都能得高分,才是“得道”的高手。

比如,偶尔犯一次错误,只是“马虎”,不算“惯犯”。

只有反复犯一个错误,才是“得道”的惯犯。

【明白四达】

当一件事做成功之后怎么办呢?

就要“悟道”,寻求“永恒回归”的道。

做完一件事,要修一条“道”,修一条“桥梁”,让自己和后来者,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只需要沿着这条道走就行了。

圣人立言,就是在修“道”。凡人做事,圣人修道。

所谓“明白”,就是“悟道”。反思为什么成功,然后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谓“四达”,就是“修道”,修出一条道路来,让类似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走这条“道”来完成。

在这里,“四达”有举一反三的意思。

******

许多人学数学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花费了很多时间做出来的题,过一段时间再做,竟然和生题一样。前面花费的时间精力竟然白费了。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每一道题都像一个迷宫,你四处乱撞,也有走出迷宫的时候,但是再走一遍迷宫,还是要四处乱撞。

这只能说明你做出过这道题,但是没有掌握这道题的道理。

只有,做完题后,总结一下,把这道题的原理弄明白,就像把迷宫的地图搞明白,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明白四达”的道理。

我们的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大法宝就是战后要总结,这个法宝也是人民军队以弱胜强,百战百胜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在实践“明白四达”。

【能无知乎】

修出的“道”,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并不是永恒回归的。

在使用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因为,“道”都有局限性。

有理数的“道”,不适合无理数。

整数的“道”,不适合实数。

牛顿力学的“道”,不适合量子力学。

但是,前人的铺就的“道”,是可以被后人借鉴的,后人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攀得更高。

能无知乎,就是要我们在使用“道”时,不要以为“道”是一劳永逸的,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要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道,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无知”的状态去探索发现。

要想做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需要的就是内圣之人具备的第三种素质“脩除玄蓝,能无疵乎”。

真相只有一个,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探索真相。把真相外面蒙上的灰尘瑕疵,脩除干净,让真相这个“玄蓝”没有一点瑕疵。

让我们的“玄蓝”不再“玄”,让它变得明“白”,把它从“自由王国”带到“必然王国”里,让它永恒回归。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0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B    现代汉语 自然大道的道理,容易认知,也 ...

  • 论卫武公的逆取顺守

    论卫武公的逆取顺守 卫武公.齐桓公.晋文公.唐太宗.明成祖皆以篡位谋逆开始,却美名垂于后世.王莽.杨广同样谋逆开始,却遗臭万年.周公.诸葛亮都是权臣当政,却是忠臣的代表.曹操.鳌拜同样权臣当政,却万劫 ...

  • 道、哲学、必然性与自由

    老子<道德经>开头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被道明的,说不清道不明,玄而又玄,如果能说清楚,那就不是道,用句重庆话说就是:你个人去悟嘛.意思是你猜? 要理解这句话,就必须先理 ...

  • 《道德经》 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悟读述杂【14】

    《道德经》 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悟读述杂【14】

  •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道”是宇宙根本法,无人可以能撼动

    主播 | 笑非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道德经>是我们生命的书!是研究形而上的规律之书.今天,我们走进第五十六章,本章是老子对修道者的描述,主要讲了修道者的修养方法及效果.老子认为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5.1|有物昆成

    好难的一章!     这一章很难理解!而且争议非常大!众说纷纭,没有一个解释能被所有人接受.     理解这一章的难点有六个:     第一,"有物昆成"怎么解?     通行本是 ...

  • 庄子读书笔记10:用大的境界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大葫芦.大树,是无用的,也是最为有用的.对无用稍作解释:一是虽然有用,却表现得无用,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二是不自以为自己有用,也不利用自己的有用.懂得无用的大用会给我们带来什 ...

  •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读书笔记10——@橙子贝贝086

    以下为笔记原文: 股市如江湖,江湖门派众多,各家各派的开山鼻祖都是高手,同时又是天赋异禀的奇才,但越传到下面,武功失传的也就越来越多,以至于到最后悄无声息,崆峒派.华山派.铁掌帮.昆仑派无一不是. 而 ...

  • 【暑假作业】《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0篇

    <艾青诗选> 读书笔记(1)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6|柔弱胜强是怎么做到的?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6章 将欲拾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这一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5|执大象天下往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两种不同的人生路线图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3章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不忘者,寿也.       这一章,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2|人脑子和狗脑子的区别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