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姓名故事】寻踪屠岸贾
作者简介
靳燕清 晋城泽州人,锦溪社友,晋城市太行乡土文学会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城区工作站副站长。业余时间爱好写作,钟情乡土文学,挖掘民俗故事,常有地名、民谣等作品问世。散文“父亲:一生坚持悬壶济世”获市级征文一等奖
【泽州姓名故事】
寻踪屠岸贾
❀ 靳燕清
坡头村位于泽州县巴公镇东约3.5公里处,小村僻静安宁,绿荫环绕,人们生活闲适。
村子里居住着百十来户宋姓人家。这些宋氏家族,又分为“九甲宋”和“屠甲宋”的不同宗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还须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一段传说故事。那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景公继位,原本受宠的大夫屠岸贾权势更重,在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借故剿灭赵朔满门三百余口。赵氏遗孤赵武,幸被门客程婴救走,方得幸免。15年后,晋悼公继位,赵武申诉冤情,又剿灭屠岸贾一家,雪洗灭门之冤。悼公准将屠岸贾之首,祭于赵朔墓前,仇报恨雪,人心大快。这便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收孤救孤的故事。咱们晋城的坡头村据说就和屠岸贾有关。
原来,现在坡头村的“屠甲宋”本不姓宋,而姓屠。因为屠岸贾杀害赵家满门后,淫威更重,上欺王公,下压群僚,又上本诡称家乡有三大奇景可游,欲骗晋景公出游,图谋弑君纂位。事败,累及屠家满门。屠氏家族中有者为避杀身之祸,改为宋姓。而原来的宋氏家族,怕真假难辨,累及身家,提出以九为标志,称为“九甲宋”,以别于“屠甲宋”。历代流传,相沿至今,现在坡头村留有屠甲宋。大门口的石碾,水井,观音堂都说是当年屠家遗物。还流传说:门前斩人场,只能养猪开粉房,不可住人家。直到1974年大搞卫生时,遗物方被拆掉,但基石尚存。
现在“九甲宋”传宗接代的子孙,已发展到百余户,而“屠甲宋”后代人丁稀少。由屠、宋两户族分离出去的其他宋姓,分别区分为“八甲宋”,“七甲宋”,“六甲宋”,来区别宋氏同姓不同宗的家族关系。
这里还流传有为屠岸贾平反昭雪的传说。屠岸贾被戮灭门后,屠族中有改姓埋名的子孙,后又入仕赵国,官至“侍郎”之职,乘机向赵王为其祖宗屠岸贾申辨冤情,说当年屠岸贾骗驾是假,请赵王来家乡观景是真。说三大景确有其事:
景一:莒山寺庙两县大。是指莒山寺庙建于高平晋城交界处。前檐滴水流于晋城,后檐滴水流于高平,故有“寺有两县大”的说法。
景二:寺内一百单两景。是指寺院内正殿前长有一株柏树,左右各有八角琉璃井一口,树在其中,故日“一柏担两井”。
景三:拱地虫有人大。指莒山一带的挖煤工人。身面全黑,口红牙白。故曰:拱地虫人来大,红咀白牙人不怕。
赵王听罢,觉得有理。又觉得晋国为往日敌国,为屠岸贾平反,亦可向世俗昭示本国以仁义为怀。故赐屠岸贾金头一颗,以上大夫之礼重新安葬到东板桥南面的王圪坨。宋待郎死后,又立青石蛟龙碑记,上书“宋待郎之墓”。此碑解放初期尚存。后因兴修水利,被毁坏。屠岸贾的后裔宋小罗,为寻找祖宗的金头,翻遍全盘祖坟莹地,始终没有找到。
屠岸贾(gǔ),屠岸姓,名贾,出自《史记·赵世家》,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乃至戏剧中一直是以一个反面人物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虽根据史记改编,却也深入人心。它警醒当政者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兴亡之道。也应那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不到”教育后人扬善惩恶的精神。而那段故事的真真假假倒也没有人来细细追究释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