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的运动
大肠的运动
大肠中里有环形平滑肌。它的收缩能产生节段性运动,这个节律要比小肠慢得多,每30分钟会有一次。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容物移动很缓慢,来自小肠的物质在大肠里要滞留18~24小时,这就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集团运动,是一波从横结肠迅速向直肠扩散的、很强烈的大肠收缩,平均每天有3~4次,且通常都是在饭后发生。
大肠里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能增加大肠收缩,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会减少结肠收缩。
肛门这个出口,是由肛门内括约肌联合肛门外括约肌,一起来负责关闭的。
粪便进入直肠诱发的集团运动,使得直肠壁猛地扩张,能促发排便反射。
有意识的排便冲动,会与直肠扩张相伴随。
这种反射反应包括: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乙状结肠运动增加。
注意,刚开始的时候,肛门外括约肌是保持收缩的。
最终,当直肠中的压力到了一定程度,会触发肛门外括约肌的松弛,从而允许粪便释放。
大脑中枢,通过躯体神经下指令给肛门外括约肌,可能会随时撤销让外括约肌放松的信号,使得外括约肌继续关闭,从而允许个体延迟排便。
此时,长时间的直肠扩张会促发反向运动,将粪便残渣驱回到乙状结肠。排便的欲望随之消退,只能等到下一次集团运动的来临,后者会将更多的粪便推挤入直肠,使得粪便的体积增加,从而引发再次的排便反射。
小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肛门外括约肌的随意控制。当然,脊髓损伤后,可能会导致排便失去自主控制。
排便,有时候可由深吸气后憋住来辅助,此时声门关闭,使得传递到大肠和直肠内容物的腹部压力增加。这种操作又称为Valsalva动作。
深吸气后憋住还能使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短暂的动脉血压升高,静脉回心血流减少。
在极少数情况下,排便时过度紧张中伴随的心血管变化,可能会促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尤其是那些心功能不足的便秘老年人。
也就是说,用力大便时,患者突然心梗了,或脑梗了,或脑出血了。
小奶狗容易便秘,所以经常可以看到,狗妈妈用力舔小狗的屁股,促使小狗排便。这里存在着一个反射,叫肛门反射。轻轻的触碰哺乳动物肛门周围的皮肤,可以诱发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从而促发小奶狗排粪。
突然有个奇思妙想,假如每天多做几次人为的肛门反射,人类是不是就会远离便秘和痔疮了?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大肠中的环形平滑肌收缩能产生节段性运动,其节奏比小肠要慢得多,平均每30分钟一次。
由于大肠内容物的推进很缓慢,来自小肠的物质进入大肠后,大约要保留18~24小时,这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时间。
集团运动(mass movement),是一波从横结肠迅速向直肠扩散的、强烈的大肠收缩,每天有3~4次,通常是在饭后发生。
大肠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能增加节段性收缩,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会减少结肠收缩。
肛门是直肠的出口,通常由平滑肌组成的肛门内括约肌,和由意愿控制的骨骼肌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一起来负责关闭。
粪便进入直肠诱发的集团运动,使得直肠壁突然扩张,能促发神经介导的排便反射。
由机械感受器介导的、有意识的排便冲动,与直肠的扩张相伴随。反射反应包括: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松弛、最初时候的肛门外括约肌保持收缩、乙状结肠运动增加。
最终,当直肠中的压力到达一定程度,会触发肛门外括约肌的反射性松弛,从而允许粪便排出。
大脑中枢,通过躯体神经下行到肛门外括约肌的路径,可能会随时撤销最终的外括约肌的反射性放松信号,从而保持外括约肌持续关闭,允许个体延迟排便。
在这种情况下,直肠的长时间扩张会促发反向运动,将直肠内容物驱回到乙状结肠。
排便欲望随之消退,直到下一次集团运动来临,后者再次将更多的粪便推挤入直肠,使得直肠内粪便的体积增加,从而引发再次的排便反射。
肛门外括约肌的随意控制,在童年时期就被学会。脊髓损伤会导致排便失去自主控制。
排便有时候可由深吸气憋住来辅助,此时声门关闭,同时腹部和胸部肌肉收缩,使得传递到大肠和直肠内容物的腹部压力增加。这种操作又称为Valsalva动作,能使得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短暂的动脉血压升高,静脉回心血流减少。
在极少数情况下,排便过程中的过度紧张中伴随的心血管变化,可能会促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尤其是那些心血管功能不足的便秘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