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合纵与连横

秦孝公与商鞅二十多年奋发图强,变法革新,秦国终于重现穆公时期的雄风,在与周围国家的数次战争中,均以绝对优势取胜。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秦孝公十九年,周天子送来了“霸主”称号,第二年,东方各国均派使臣前来祝贺,并由秦国公子带领,共同朝见周天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二十四年),四十四岁的秦孝公英年早逝,其子惠文君继位。

此时天下形势是秦国一国独大,其余六国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与秦国单独抗衡。在这样的实力背景之下,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苏秦提出了合六国之力抗秦的策略。因为六国均在函谷关外,南北方向一字排开,可用一条纵线连起来,所以称之为“合纵”策略,简称“纵”。为了应对六国抗秦,苏秦的同学张仪又给秦国提出了“连横”策略,简称“横”,策略主要内容是秦国与东方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横着联合,再去进攻其他国家。

“合纵”与“连横”这两种对立的军事外交战略,相互斗争了近百年,其中以秦惠文王(秦惠文公14年,秦国国君改公称王)在位的27年最为激烈。“合纵”策略最终以失败告终,深究原因,一是六国“合纵”各怀鬼胎,有好处都去抢,有困难都退后,难以真正凝聚合力。二是“连横”本质是为统一大业服务,顺应了各国平民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历史发展洪流。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奴隶脱离原有的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后,大量出现了拥有自由身份的手工业者、经商者、自耕农等各类社会群体。社会权贵与平民百姓阶层之间开始相互流动互换,个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觉醒,社会主流精神崇尚功名富贵,平民中开始产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识萌动。

苏秦的故事能够反映当时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平民文化风貌。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拜齐国思想家鬼谷子为师,学有所成后到各国四处游历,但却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回到家中,兄弟、嫂子、妻子、姐妹及全家人都瞧不起他,大家对他热潮冷讽:“放着种地、做生意的正道不走,非学着夸夸其谈、四处游荡,现在一事无成,真是活该。”

苏秦心里惭愧,闭门苦读钻研周代兵书《阴符经》。一年后,苏秦自认读书已有所成,自信地说:“我的本事可以说服那些国君了!”

他首先去拜见离家最近的周显王,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渴望谋得一官半职。但事与愿违,显王左右臣子了解苏秦是个徒有虚名之辈,都看不起他,也没人给周显王说几句苏秦的好话。

苏秦又西行至秦国,向继位不久的秦惠文公游说自己的强秦策略。此时秦国刚刚杀掉商鞅,正是轻视反对六国来客的高潮期,苏秦的秦国谋职之路也以失败告终。

苏秦穿着草鞋、打着绑腿,自己担着书箱,失魂落魄的从咸阳回到洛阳家中,他出门时的黑貂皮大衣已经磨破了,带的盘缠也用完了。家人见他仓皇回来,正在织布的妻子,连停一下手中活都不愿意停;嫂子也不给他做饭;父母亲也都不搭理他。

这些冷眼漠视,再次深深刺激了苏秦。他认为还是自己学艺不精,便发愤读书,意图再起。他日夜用功,每当读书欲睡时,便用锥子自刺大腿,血都流到了脚上。“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就来自于苏秦。

苏秦苦学几年后,重新开始拜访国君之路,他的才华谋略首先获得燕国和赵国的认可。他结合各国政治需求和军事实力,提出了六国“合纵”抗秦策略,在燕赵两国国君的资助下,苏秦出访其他四国,依次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六国组成了“合纵”联盟。

六国国君们一致决定,聘请苏秦担任“合纵”联盟的主持人,同时兼任六国之相。

苏秦北向赵王汇报“合纵”进展,顺道回到家乡洛阳。周显王听到苏秦要回洛阳的消息后,想起自己当年冷落他的往事,竟然感到十分恐惧,连忙派人清扫道路,在郊外迎接慰劳苏秦。

他带着各国赠送的车马行装、使者卫队,出行派头阵势如同国君巡视,路人都为之侧目惊叹。苏秦回到家门口,他的兄弟、嫂子、妻子跪伏在大门外边,连头都不敢抬一下。苏秦笑着问嫂子:“过去你对我态度傲慢,今天怎么如此恭敬呢?”嫂子像蛇一样匍匐在地上,悄声回到:“过去是过去,现在叔叔您地位尊贵,有钱有势呀。”

苏秦听完,仰天自叹:“人穷时,父母亲都看不起你;富贵后,竟然连家人都害怕你;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比富贵权势更重要?”

世间事物都是相克相生,有矛就会有盾,有盾就需要有矛。

六国联合抗秦,秦国当然要有应对策略。正当秦国一筹莫展时,苏秦却给秦国送来了开出“连横”药方的治病良医: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早年曾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认为张仪比自己更有能力才华。张仪也与苏秦出名前一样,奔走在各国之间寻求伯乐,但时运不济,一直没有发达起来。

张仪有一次与楚国国相吃饭,国相发现随身佩戴的一块玉璧不见了。国相随从们便认定是张仪偷的,认定理由是“仪贫,无行”,意思是因为张仪穷,所以肯定会做不道德的事情。这群随从一拥而上,把张仪暴打一顿,直到搜身没有找到玉璧,这才骂骂咧咧的放了张仪。

张仪鼻青脸肿、狼狈不堪的回到家中,妻子心疼张仪,埋怨到:“哎呀!你要是不读书,不去当说客,不和那些达官贵人混在一起,就不会受这些侮辱。”张仪却不以为然,对妻子说:“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妻子苦笑着说:“舌头当然还在。”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够了。”

苏秦考虑到秦国要应对“合纵”,必然会采取相应措施。当前“合纵”大势未成,最好派一个内应打入秦国朝中,明帮秦国,实帮自己,通过影响秦国决策,可以给自己主张的“合纵”布局赢得时间。

苏秦反复分析能担当此任的人选,最终认定同学张仪有这个才能,苏秦在精心谋划后,开始了自己的反间计划。

苏秦首先暗中派人去游说张仪:“你和苏秦是老同学,关系又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大权在握,你何不去见他,请他帮你谋个职位,实现你的宏图大志?”张仪心动了,便来到赵国苏秦府第,递上名帖求见。

苏秦提前嘱咐手下,先不为张仪通报,等把张仪拖延了好几天后,苏秦才接见了他。

苏秦傲慢的让张仪坐在堂下,按照对待奴仆的礼节赐给食物,并奚落张仪:“你的才能使你困顿落魄到如此地步,我只要一句话就可使你大富大贵,但我认为,你不值得我信任举荐。”苏秦挖苦奚落后,不等张仪回答,直接派人送客。

张仪本以为自己是苏秦故人,前来投奔可以受到一些照顾帮助,结果反遭侮辱,十分愤怒。他考虑到今天的事情肯定会传扬出去,苏秦身挂六国相印,那东边六国都不可以投靠了。既然苏秦看不起我,而现在只有秦国能给苏秦带来麻烦,张仪于是决定去投奔秦国。

赶走张仪后,苏秦才对亲信说:“张仪是天下少有的贤士,才能在我之上,如果有谁要想去秦国当掌权人,只有张仪能做到。我刚才这样故意侮辱他,是为了激发他的斗志。他肯定会去投奔秦国,你暗中资助他成行。”

这位亲信暗中跟随张仪,与他同住一个客舍,想方设法接近张仪,终于获得认可,随后便以朋友的身份,提供各类帮助,陪同张仪一路向西赴秦。

张仪到达秦国后,一番关于六国政治军事局势的深刻分析,获得秦王认可,被聘任为客卿,秦王开始与张仪共同策划征伐六国之事。

苏秦的亲信此时要求告辞,张仪说:“依靠你的帮助,我才得到秦王重用,正要报答您的大恩,您为什么要走呢?”门客说:“我所做的这些都是我的主人苏秦安排的。他怕秦国发兵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便想拖延秦国行动。主人认为只有您才能帮助他实现目的,因为您的能力才华可以掌握秦国大权。为了促成此事,主人故意激怒您投奔秦国,派我暗中帮助成行,现在您已得到秦王的重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复命了。我的主人拜托您看在同学的情分上,不要攻打赵国,您有任何需要帮助的需求,请随时通知我们。”

张仪此时恍然大悟,他感叹的说:“苏先生这些做法就是游说术中的权谋应用,而我竟然没有发现,这说明我不如他!我刚刚得到秦王的重用,这是拜苏先生所赐,我怎能谋划去攻打赵国呢?请你回去后,替我转达对苏先生的谢意,只要他在赵国为官,我就不会让秦国去攻打赵国。此生此世,我也绝不与他作对。”

苏秦给张仪提的要求,只是苏秦的一厢情愿。张仪成为秦国重臣后,必然将秦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报答苏秦知遇之恩,已然不是张仪看重的事情。

张仪有了秦国政治舞台,他施展才华,提出了与“合纵”对抗的“连横”策略。秦王又任命张仪为相,全力谋划如何打破摧毁苏秦的“合纵”计划。

秦国为了破坏六国的“合纵”关系,首先安排张仪到魏国为相。张仪通过赠送财物诱惑,军事手段恐吓,反复游说魏王脱离“合纵”联盟,用了一年时间,魏王听从张仪主张,背叛盟约,并通过张仪传话,请求臣服于秦国。

张仪处理完魏国事情后,又继续担任秦国国相。秦国计划进攻齐国,因为齐楚同在“合纵”联盟而迟迟不敢下手。于是张仪又入楚为相,游说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之邦。楚王最终也与齐国断绝盟约,投奔了秦国。

在张仪与楚国的交往游说中,苏秦去世了,张仪心头的障碍全部消除。他又分别向韩王、齐王、赵王、燕王游说,按照“三部曲”的老路子,一是通过军事压力恐吓,二是以赠送财物城池为诱饵,三是收买同化大臣贵族等手段,使各国先后脱离了合纵联盟,并分别与秦国建立了横向联合关系。

当张仪与燕王达成“连横”协议,在赶回咸阳的半路上,秦惠文王去世了,享年46岁,在位27年。

19岁的秦武王继位,秦武王当储君时就不喜欢张仪,武王继位后,很多嫉妒张仪才华功劳的大臣,开始向武王诽谤张仪。秦武王与张仪之间逐渐心生嫌隙,张仪察觉到危险,自行请命离开秦国去游历,一年后,终老于魏国。

张仪死后,犀首入秦国为相,接替张仪的“连横”事业。

历史总是充满喜剧和巧合,这个犀首在入秦国之前,他是苏秦的事业继任者,曾佩五国相印,担任的是“合纵”联盟的主持人。

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策士,历来为中国文化所不齿,从司马迁开始,就认为他们大都是险诈的权变之士,只为一己谋名利,毫无立场原则和道德底线。中国自古以“忠孝”为做人大节,纵横策士们纵横各国,以功名利禄为追求目标,哪里有什么“忠”可言,历朝历代国君从维护统治的需要,也都是旗帜鲜明的贬低反对这些纵横家。

从历史人物的职业角度讲,他们只不过是各国外交战线的精英代表。

他们博学多才,掌握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现状,熟悉各处山川地形、民风民俗,甚至对各国君主权臣的性格、爱好、脾性都了然于胸。

他们随机应变,善于审时度势,无论“纵”,还是“横”,都能自圆其说、收放自如,“纵横”只是他们投靠主子的筹码和“投名状”。

他们功利至上,以实现个人抱负,争取荣华富贵作为人生根本目标,各国之间斗争越激烈、越残酷,他们的个人价值也就越高。

他们推动历史,用自己的权谋智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斗争融合,是历史发展不自觉的工具,是历史前进中的一环。

七国斗争必定趋向统一,统一的过程只能在斗争中完成,在这个统一大舞台上,君主、权臣、武将、谋士分别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波谲云诡、变化多端的精彩大戏。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不过是纸老虎,所有的捷径投机都只能偶然成功。

纵横家能够驰骋朝堂、唇枪舌剑的背后,是各国经济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任何一方都无绝对实力战胜对方。但在秦惠文王去世后的岁月里,随着秦军实力的持续增强,纵横家的四处奔波游说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国将帅抵抗攻伐的武力谋略和秦军东向的铁蹄声声。

(0)

相关推荐

  • 战国纵横家:张仪合纵连横的对手并不是苏秦

    两千多年来,根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人们一直认为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鬼谷子门下的师兄弟. 苏秦学成出山,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的赏识,而后出使 ...

  • 论忽悠水平,谁能比得过苏秦?让六国国君纷纷交出相印

    现在我们说忽悠,很多人就会想到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里头赵本山把范伟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涌现过很多很多的大忽悠,比如说烛之武忽悠一下秦穆公,结果秦国军队就撤退了: ...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对此持否定态度,认 ...

  •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原创2021-05-28 07:00:00·读书人宏涛 百尺高桥镇古丘,乘閒莫惜小夷犹. 新杨受日春无际,宿麦翻云岁有瘳. 鹰隼图南天外意,江山绕北望中愁. ...

  •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原创读书人宏涛2021-06-01 19:00:00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 从王国到帝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八

    原创2021-06-04 23:10·读书人宏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 ...

  • 拜将韩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太后王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六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节选 一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姓王名娡,槐里(刘邦改废丘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县人.刘彻为了表 ...

  • 吕后当政——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一 吕雉掌控朝政15年,她虽然杀功臣.诛皇子.封诸 ...

  • 刘邦登基——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六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7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3500个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一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

  • 先入咸阳者为王——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二十九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0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5100个字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一 楚军统帅项梁轻敌自傲,以为秦将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一:嬴政的身世

    一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嬴政出生于赵国.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第二年),秦军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人欲杀已被立为安国君世子的子楚,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嬴政与母亲没有一起逃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