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霞客游记》之28天浙游记(上)
徐霞客西游记文章参考:5月19中国旅游日读徐霞客游记之滇游趣事
如果不是秉承“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可能徐霞客这一生旅行的地方会更多。好在徐母一直理解他的志向,而且在古稀之年还亲自陪他出去旅行过,对他的旅行见闻也是乐而闻之。
1626年,82岁高龄的徐母仙逝,十年后,也就是1636年,徐霞客把西部旅行再次提上日程。
浙游记这篇共记录了28天,主要是记录去西部旅行经水路再次途经浙江的经历。浙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也是徐霞客游览最多的地方。他之前便已经游览了天台山、雁荡山(古时叫雁宕山)等多处名胜。
这次,徐霞客乘舟蜿蜒而行28天,他都见到了什么人?他爬过了哪些山?他又探过了哪些洞?他一路上又有什么新奇的经历?
让我们先从第一天开始吧!
九月十九(农历)
其实徐霞客很早就筹划去西部,“余久拟西游”,然而“迁延二载”,耽误了两年之后,他担心“老病将至,必难再迟”,于是这天,他毅然决然的启程,这次走的是水路。
好游者交友众。徐霞客的朋友多,可能他也想着这一趟的远门至少需要三年五载,那西部蛮荒之地,能否顺利归程难以预料,很可能凶多吉少。那些好朋友们,临行前能多看一眼就再多看一眼,这样才能放心出门,不留遗憾。
九月二十
他的计划是:“欲候黄石斋先生一晤”、“欲与仲昭兄把袂而别”。在家整理行李时,又“适杜若叔至,饮至子夜”,方才“乘醉放舟”,他此行的旅伴是静闻禅师。后来徐霞客在西部为了这位禅师,差点付出了性命的代价。有空再聊这段故事。
九月二十一
乘船到了无锡,仍是先与朋友会面,这三位好友均是老王家的人,“先令人知晓王孝先”、“自往看王受时”、“即看过王忠纫”。好友相聚,把酒言欢,“饮至深夜,乃入舟”。次日,“暮过虎丘,泊于半塘”。
(图为2013年,我们带爸妈去虎丘参观)
九月二十二
到了苏州,他仍记挂着好友,先为仲昭买了竹椅;又“行过看文文老乃郎”、“晚过葑门看含晖兄”。
含晖兄的经历让人唏嘘,早年隐居在苏州十年,虽然遭遇倾家荡产和儿子死了这样的事件,他仍能“风骚自遣”,可近年被孙子盘剥虐待,光景则“大异于前”,两人一见“涕泪交颐,不觉为之侧然”。含晖兄在广西有当知州的朋友,他特意写了信让霞客带去,以便照应,二人“夜半乃别”。
看到徐霞客写的这段记录,不禁想起杜甫的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三四百年前因为交通不便,远在两地的好友,每次相见都要用尽全力,每次相见都可能是今生的最后一面。可三四百年后的今天,交通如此便利,朋友想要见一面其实还是那么不容易,阻挡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飘洋过海来看你,该是怎样一种值得珍惜的情意?
九月二十三
徐霞客继续前行,经过昆山,下青洋江,横渡到对岸停泊。当天走了80余里。
九月二十四
经过现在的青浦、到达佘山后下船上岸。看到一个荒废了的园子,8年前这里还是某人别墅,歌舞升平,“极其妖艳”;5年前路过这里,“人亡琴在,已有易主之感”,而今再次路过,竟“断谢零垣”。三次来此三次改变,“沧桑之变如此”。
他来看望的陈眉公很有意思,看到有人来访,“先趋避”,躲起来了,后来发现原来是徐霞客,这才走出来,二人饮酒至半夜。次日又为他修书给鸡足山的僧人,应该也是请求照应徐霞客的好意吧。同时还“修以仪”,也就是送了路费盘缠给徐霞客。
2015年1月1日元旦,我们带爸妈妈在佘山登高~
九月二十五
前面几天都是向东绕路的道,从今天开始,是真正走向了西游的路线。先后经过了仁山、天马山(佘山片区的景观)、横山,小昆山,泖湖、泖寺,庆安桥、章练塘、蒋家湾(嘉善境内),在这儿,他“为听蟹群舟所惊”,就赶紧驶入丁家宅停泊。今天走了34里。
“听蟹”?感觉很有意境。对北方人来说,这种经历确实是没有的。特意去了解下什么是听蟹。一般是在江南水乡秋天的夜晚,人们在河边仔细的听螃蟹吐泡泡的声音、爬行的声音,然后打开水电筒或其它光源照,螃蟹会迎光走来,这时人们要果断的去抓它。虽然可能会有被咬手的风险,但过程应该乐趣无穷。听来的蟹,吃起来应该会格外香吧~
九月二十六
今天的行程先经过西塘大镇,再到下圩荡、唐母村(开始有桑树)、王江泾,前马头(今为钱码头),师姑桥(今为思古桥)。赶了一天的路,太阳虽未逼近西山,但担心遇到盗贼,先泊于吴店村,这时距离乌镇还有二十余里。共走了91里水路。
九月二十七
到乌镇之后,先去程尚甫家还了前些年欠的书费。又向西南行舟,先后到了边市(今为湖州南浔练市)、寒山桥(湖州南浔)、新市(德清县)、曹村(德清县)。共走了89余里水路。
在外旅行,免不了赶路,看年过半百的徐霞客出发时是子夜放舟,天未明抵无锡;之后又上午发舟,夜半乃别;然后五鼓行(早上四点多),又平明行(黎明)……旅游确实是个辛苦活儿。
九月二十八
顺风顺水,快速行驶了82里水路,途经唐栖(塘栖,余杭区)、北新关、棕木场(杭州西北)、到杭城。
他还是惦记着黄石斋的消息,命僮仆上岸去曹木上家打听。可惜没有消息。他在船上写了封信送到曹家作别,估计以后他和朋友们将山高路远,“无便鸿也”,通讯就没那么方便了。
九月二十九
写信给仲昭兄和陈木叔。静闻去游西湖的净慈寺和吴山。
这里徐霞客没记录自己去没去。他能闲的住吗?就在船上写了一天信?
九月三十
到杭州城,买了人参寄回家,又把行李中比较重的物品托人带回家。估计主要是给朋友买的竹椅等物。又在涌金门处买了铜炊锅、竹筒等物。一路上免不了风餐露宿,带上锅具有备无患。从朝天门赶往昭庆寺,又向湛融法师借了十两银子,填补出游的费用。
这可是万里遐征的第12天,就开始借钱了?盘缠没带够?另外,之前的陈眉公不是“修以仪”?
啊,只能说旅游真是个挺费钱的差事儿~
十月初一
“晴爽殊甚”,就是西北风吹的有点厉害。徐霞客和静闻去了宝石山巅,看到落星石。西峰有突石,南可望西湖光影,北可眺皋亭、德清诸山,东可俯瞰杭州城万灶,“糜不历历”。
2013年6月,带着爸妈在杭州宝石山游览
下山五里到岳王坟、飞来峰。然后他去探洞。飞来峰有三个洞口。有屏风样的岩石排列在灵隐寺前方。石洞内通明透亮,“不作深杳之状”。
只是之前被杨髡(对和尚的鄙称,这和尚非常坏)刊刻凿像,像脸上刻了黑字,现在又常被乞丐们“喧污”。
今天算幸运了,比较安静。若山洗其骨,而天洗其容者。
徐霞客游历了飞来峰各处,又摸上峰顶。洞顶“灵石攒空,怪树博影”,跨坐其上,不亚于群玉山头了。
下山到灵隐寺,见到一个老和尚,仰面享受着阳光仿佛忘记时空,且“久不一瞬”,这么久不眨眼睛,还望着太阳?真奇!
更奇的是,还见到两三群美丽的妇人接踵而来,“流香转艳”。
为这两个奇遇,他“徘徊久之”。哈哈~
旅游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徐霞客是真的做到位了。
后来他登上枫树岭,下山到上天竺,又沿下天竺的后面往西沿后山走,找到了“三生石”。此石“骨态嶙峋”,而“肤色亦清润”。
出毛家步渡过西湖,此时“日色已落西山”,到昭庆寺入住。
十月初二
从棕木场出来到观音关,又到女儿桥,老人铺,仓前,住宿在余杭的溪流南岸。走了40里路。想“访何孝廉”,却扑空,何孝廉已经进杭州城了。
十月初三
在余杭的南门桥雇了个担夫,走西门,到丁桥铺、渡马桥、青山,看到紫薇峰和大山两座尖峰屏风样对峙着。十锦亭向西南,过长桥,向南到临安的东关。出西关,到城外吕家巷。又走到皇潭、再向南行到高坎,向南到袅柳坞,下圩桥,溯溪向西走二里,是全张(全是张氏族人)。
投宿到全张的白玉庵中,庵中有个僧人,是个叫意余的杭州人,听说徐霞客爱旅游,兴趣盎然,深夜挑灯煮茶,和他谈起游历日本的故事,“甚详”。僧人的表达欲望还挺强烈~
想到这,徐霞客这一生还真没出过国。过去和尚有机会反而可以云游日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