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女嫁给凤凰男,范仲淹对夫人李氏很感念

范仲淹《边事帖》

范仲淹的忆念

关于范仲淹正妻李氏,《范氏家乘》有这样的记载:

李氏,唐卫公靖之后。高祖确,来州胶水县令,赠太子少傅。曾祖谭,磁州邯郸县令,赠太子太傅。祖运,太常少卿,赠工部尚书。父昌言,赠刑部尚书。

景祐三年(1036年)六月廿一日,先公十六年卒于鄱阳郡守。皇祐四年(1052年)十二月合葬。历封金华县君、追封卫国太夫人,又追封楚国太夫人。

李氏死年四十三岁,范仲淹引为深痛。在写给亲人的信中,范仲淹叹道:“六婶神梓,暂寄瓜洲寺中。悲哉!悲哉!”

后来,范仲淹在《诫诸子书》中写道: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未尝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又以蚤世。吾之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在我贫贱之时,你们的母亲要亲自下厨做饭,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供养你们的祖母。今天我高俸禄优厚,想奉养母亲,母亲已经不在了。你们的母亲也早早离开世间。我常常引以为恨的,是让你们空享富贵之乐啊。

范氏家风守清苦

李氏下厨之所以让范仲淹感念,是她出身名门,祖上历代为官,伯父乃当朝副相。而范仲淹因生活多艰,家风甚为清苦。

嫁进范家门,李氏不但要丢掉大小姐的娇气,没准儿还会面对缺油少盐的日子。

范家有个“不重肉”的规矩,如非待客,只能上一道荤菜。范仲淹说:“每晚入睡前,我总要计算一下当天花了多少钱,做了什么事。如果花了不该花的钱,做了不该做的事,我就会彻夜难眠。”

多年后,他又对儿子们忆苦思甜: “我小时候家里穷,十多岁才上学,借住在寺庙里。经常煮些米粥,凝结后用筷子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顶多配几根咸菜。有同学送来好菜好饭,我却没有动筷子。怕的是年轻时惦记享乐,将来吃不得苦。你们兄弟没吃过什么苦,我最担心你们丢掉范家的勤俭家风。”

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

嫁给了范仲淹这样的“凤凰男”,李氏能够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诚属不易。更难得的是,范仲淹坚持改革,直言敢谏,数遭贬谪,范氏始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范仲淹诗中,也常常表达对妻子的歉疚:

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商人岂有罪,同我在风波。

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

那首著名的《苏幕遮》,据说也是写给李氏的。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李氏次子范纯仁像

李氏儿女

范仲淹身后,范氏家族定居许昌。

李氏育有一女三男。女儿嫁给状元蔡齐之弟,后来孀居许昌;

长子范纯佑,曾任将作临主薄,后来病废,常年在许昌养病;

次子范纯仁,官至右相,在北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三子范纯礼,官至副相。

李氏三子范纯礼像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范纯仁自颍昌移知陈州,其子范正思随侍左右。二人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

范纯仁问:“八郎,尔今几岁?”

范正思答道:“46岁了。”

范纯仁叹道:“你是有福人,我不如你。”

范正思愕然道:“大人位高名重,却不如我,从何说起呢?”

范纯仁道:“我自幼失去母亲,26岁又为父亲丁忧。你今年46岁,父母健在,未尝一日离开。我怎么比得上你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