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鼋头渚
06-09 阅读1464
鼋头渚: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合最佳处。一脉青峰,从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涛之中。那块被神化了的渚头巨石,三面湖水拥抱,冲波兀立,显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发。
登上鼋头,极目远眺,浩渺湖水,涤尽人间的嚣尘,远山如黛,直舒胸臆。明华云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之句。无锡状元孙继皋,吟道“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
长春桥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
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杨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题额。上坡,有花神庙,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
鼋头渚风景区层峦叠翠,林壑优美,山环水抱,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澜于一体,组合成了太湖山水风光的最美处,向有“天然画图”之美誉。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藕花深处: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
鼋头渚有一灯塔,临湖危立。1860年,无锡绅士华题蓉,一次舟行夜归,迷航误入湖心,险遭覆舟,其后裔在渚上立杆悬灯导航。1924年夏,锡湖轮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资建灯塔导航,以保航行安全。
鼋头渚刻石,兀立于灯塔后,高2米余。正面刻“鼋头渚”三字,为光绪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
背面题刻“鼋渚春涛”,原为清末状元刘春霖所书,毁于“十年动乱”。后集唐驼为“花神庙”所书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中的“鼋渚春涛”四字,补刻于石上。
“震泽神鼋”,青铜铸成,高1.3米,长1.7米,重700公斤,龙头鳖身,系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献给1985年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雕塑家徐宝庆主持创作,朱复戡篆“震泽神鼋”四字。
阆风亭,立于悬崖石排上,建于1931年。亭呈圆形,根据“玄圃阆风,仙子遨游之地”命名。
”横云”和“包孕吴越”摩崖石刻,为晚清无锡县令廖纶所书。1895年春,廖纶偕友泛舟至此,觉得这里气势雄伟,欣然题书镌于岩壁,以誉太湖似母亲般地孕育着江浙两省人民。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横云石壁 在涵虚亭下的一个天然大水湾里。这里,湖滩崖上,石壁列阵,怪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古人有“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的赞誉。
曲径通飞云阁,阁建于1931年,重檐飞角,其下层为“长生未央馆”。
从澄澜堂旁,沿山坡拾级而上,有阆风亭、飞云阁、秋叶涧、憩亭、戊辰亭等一组随山起伏的小品建筑,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领略太湖风光。
秋叶涧是山路中段一条林荫深邃的涧峡,涧上有黄石架成峡门,安徽葛家屏篆刻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