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

作者:李广生

上个世纪初,一个即将跨进花甲之门的老人,和他的儿子探讨一个问题。他的儿子刚刚获得北大的教职,是年轻的哲学教授,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对纷乱的时局,他和儿子政见不同,并经常发生争执,不欢而散。他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内忧外患,满目疮痍,前途未卜。不仅他,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忧虑。儿子想了想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老人点点头,像是随口答道:“那就好。”说罢走出家门,三天后,他自沉京北积水潭。再过三天,就是他的六十岁寿辰,家人正在紧锣密鼓的为他筹办庆寿。

老人名叫梁济,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梁簌溟。

自杀是老人蓄意已久的事情,从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开始,他便生此意,为了这纵身一跃,等了八年之久。老人留下遗书:“此身之死,系为清朝而死。绝非反对共和,而且极赞成共和。因辜负清廷逊让之心,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故愤慨而死。”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保守的人,不是为一姓、一家之王朝而殉节。梁济之死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等社会、学界名流都曾做出评价。毫无疑问,梁济是个悲观主义者。

他的儿子梁簌溟,被誉为国学大师、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不仅学贯中西,而且积极投身社会,致力于社会改造。在山东邹平,他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乡村建设实验,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他、晏阳初、陶行知和黄炎培等,都曾为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而积极探索、身体力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他更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风骨,不畏权势,仗义执言,声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梁簌溟是中国文化坚定不移的捍卫者,他认为:尽管目前东方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几有断绝之虞,但这却是暂时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不应该断绝、也不会断绝;不仅仅会在中国复兴,实现中国的富强,更是会走向世界。

1988年6月,我在京东平谷一所农村中学参加中考,目的是把自己的户口由农业变成非农业。对于一名农家子弟来说,这充满无限诱惑。而就在这段时间,梁簌溟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毫无疑问,梁簌溟是个乐观主义者。

生逢乱世而有悲观之想法乃至绝望,如梁济,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世事变化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信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积极而乐观,充满希望,坚信世界会变得更好,如梁簌溟,实在很不容易。

悲观者更容易获得共鸣,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好景不长的焦虑如阴影一样挥之不散。还因为古代的哲人、先知、预言家,都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总是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一遍又一遍的警告人们灾难就要降临,特别是在人们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们痛苦的表情往往代表着智慧。因此,悲观主义者往往被视为理性的象征,而乐观主义者则被扣上肤浅、麻木、盲目的帽子。

世界会更好吗?悲观主义者说:不要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看看你的身边吧,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我们正在载歌载舞走向绝境、走进深渊,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只不过人们没有觉察而已。这一番话立即会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大家共同板起面孔,带着忧戚的表情,若有所思,好像自己的思想已经穿透历史的迷雾,看到世界的真相一样。不这样,满不在乎的说:不要杞人忧天,更不要胡思乱想,前面一定会有挫折,但总的来说,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必然会招致鄙夷,被认为幼稚,甚或被认为别有用心。

怀旧日益成为时尚。对过去的日子满怀眷恋,不仅表现出对现在的不满,更表现出对未来的悲观。木心的诗《从前慢》,一下子把人们拉回到对从前的怀念: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殊不知火车已经很快了,要是留恋慢,那更应该赞美步行,靠双脚跋山涉水。而在出行靠走的年代,人们是多么热切的盼望有更加快速的代步工具,用诗歌、神话表达自己对快的向往。诗中写道: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果真如此吗?我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的大门都不上锁,或是根本没锁,为什么?不要以为我生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而是因为家里穷得根本不用上锁,用于家庭生活的开支中没有为锁留出份额。怀旧通过另一种形式散播着悲观的情绪。

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能源短缺、房价上涨、交通事故频发、人际关系紧张,各种各样的疾病、各种各样的压力、从各个渠道传来的不知真假的消息,总让人感觉危险就在身边,好日子就要到头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我们是不是走到了顶端,下一步像三角函数曲线一样,不可遏止的跌入谷底?房地产市场会不会崩溃,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防控重大金融风险,是不是预示着风险已经来临?转基因食品会不会让人类失去生育能力,会不会诱发不治之症,会不会让人种变异?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是不是人类自掘坟墓,人类将被机器人统治,为机器人打工?孩子沉迷于网络会不会成为跨掉的一代?悲观者总能以各种理由让人们心生恐惧,虽然那些可怕的预言一个都没有实现,但人们总怀疑那是在酝酿更大的危机。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和希望,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复杂的矛盾。危机确实存在,谁也不敢保证危机不会变成灾难。但很多人似乎忽视了这样一点,随着危机的增加人类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在增强,危机转化为灾难的概率也许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世界会更好吗?不管你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理性乐观派》,马特.里德利(英)著,闫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我手上的这本是2017年1月第1版第10次印刷,可见它已经俘获了不少读者的心。这是我今年读的第六本书。作者沿着历史的脉络,从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据和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个观点:世界会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糟。

作者的乐观不是盲目的、想当然的、一厢情愿的,不是信仰的乐观,是基于实证的、逻辑的、思辨的,或是如作者所言的“理性的乐观”。他颠覆了我的很多观点,曾经我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观点,比如能源危机。煤炭会枯竭,石油和天然气将被挥霍殆尽,人类陷入能源危机,引发战争,导致经济倒退——这是我所受到的教育。但作者却说:不用担心。石油、煤炭、天然气的确有限,但它们能持续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人们肯定能在用光它们之前找到替代品,使用任何一种动力源(如太阳能或核能),从水里就能合成燃料。只不过,目前这么做成本还太高,可随着效率的提高、石油价格的上涨,均衡状态会出现变化(P178)。

比如人口爆炸。我家在我这一辈有弟兄三人,还曾有个姐姐,夭折了。到我可以结婚生子的年龄,国家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好,既可以为家庭,也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无限制增长超过地球承载能力,人类将走向灭亡——我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但作者却说:即便没有人为控制,人口也不会无限制增长。消费和商业是控制人口的战友,人们以消费者身份进入市场后,就会控制家庭规模(P159)。整个世界正在经历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到低生育率到低死亡率这一“人口过渡”的下半段。出生率下降是世界性现象,除了哈萨克斯坦,再没有任何国家的出生率持续维持在高水平上,且持续上涨。各国的模式全都一样:先是死亡率下降,造成人口膨胀,过了几十年,出生率突然极其迅速的下降,一般只要15年,出生率就会下降40%。如果地球的承载能力是100亿,按照官方测算,这个数字永远也不会达到(P155)。

比如气候恶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气候的恶化,酸雨、雾霾、飓风、洪水、全球变暖,气候将把人类逼入绝境,地球将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对此我深信不疑。但作者却说:近年来关于气候变暖的喧嚣跟以前的优生学、酸雨、精子数量、癌症等悲观预测一样,全都太过夸张;下一个世界的全球变暖,很可能是一个温和的过程,并没有灾难性后果(P244)。就算地球真的变暖太多,那也是因为更多的人变得富裕了,而富裕起来的人们自然有能力采取补救措施(P252)。气候迅速恶化的可能性很小,出现概率最大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净损害很小,找不到适应办法的概率很低,长期找不到新型低碳能源技术的概率很低。把所有这些小概率乘在一起,21世纪繁荣昌盛的概率就很大(P257)。

对于未来,作者充满乐观的憧憬:尽管会出现许多挫折,尽管个体的不变本性也在演进,可人类这一种群取回继续扩展并丰富自身的文化。21世纪会是值得活一次宏伟时代(P265)。作者之所以如此乐观,在于他对人类文化的洞悉,人类发现了交换和分工,从而使人类文化的演进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越来越好成为可能。

因为交换,人类形成集体大脑,不是一个个体的进步而是整个群体的进步支撑着人类的发展。因为交换而有了分工,而有了专业化,而有了专注于某一方面取得突破的可能,创新和创造的星星之火才会纷纷燃起,而交换又把他们汇聚到一起成为熊熊燃烧的烈焰,照亮人类奔向美好未来的道路。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别人的服务同时也为别人提供服务。正如作者所言:只要人类的交换和展业分工得以在某个地方繁荣兴旺……文化都将演进,结果是繁荣蔓延、技术进步、贫困减少、疾病退却、生育下降、暴力萎缩、自由发展、知识活跃、环境改善、荒野扩大(P265).我国的改革开放恰恰是对这一结论的最好证明。

作者的观点或可商榷,但他提示我们:悲观也好,乐观也好,都要以理性为基础。你可以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也可以认为前途一片光明,但要给自己一个理由,一个站得脚的说法。既不要吓唬自己,也不要忽悠别人。读了《理性乐观派》就无忧无虑,读了《末日预言》就提心吊胆,都是缺乏理性的表现。心灵鸡汤和碎片知识的横行对理性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媒体和舆论的绑架效应日益明显,人们越来越愿意让别人代替自己思考、为自己代言。人们不是通过手机认识世界,而是把手机当成了世界。在各种各样甚至相互矛盾的的思想和观念的冲击下,现代人越来越迷茫,但越来越自以为明白。因此,阅读这本书,希望你收获到的是理性而不是乐观,做个理性派而不仅仅是乐观派。

这个世界会好吗?你需要的是思考不是答案。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